“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之前,滯留在英國1.5萬小留學生牽動人心,大家對於這些父母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認為把這麼小的孩子扔在異國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而當他們提出讓政府包機把孩子接回來時,受到了眾多網友的炮擊。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一、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該不該接引發熱議

前些天,跟朋友討論起這個問題。我說:“最近這些孩子的媽媽內心非常焦急,擔心孩子在那被感染上了,可是又回不來,不知道政府會不會像之前那樣,派專機去把他們給接回來?”

朋友憤憤地說:“憑什麼去接他們回來?之前接的那些人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一些科研人員,或是去賺外幣回來的,這些小留學生又是去幹嘛的?是去送人民幣的!他們就是不愛國,想拿到英國綠卡,這種人憑什麼浪費國家資源?更何況,如果把病毒又帶回來了咋辦?”

不僅朋友義憤填膺,網友也是炸開了鍋並各種罵。有些說孩子還這麼小,送出去幹啥?有些說讓家長自己飛過去照顧;甚至還有說讓他們在心愛的歐美國家自生自滅去吧!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的想法跟他們差不多,但作為一個母親,可以理解擔心孩子那種焦灼的心情,哪怕他們千錯萬錯,也不該讓孩子來承擔,因為他們是無辜的。如果我們“意氣用事”,不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問題,那跟動物有什麼區別?

而這些小留學生當中,最小隻有5、6歲,為了讓孩子平安歸來,166名家長聯名簽字,希望政府可以出面協調,組織包機把孩子接回來。

果不其然,政府真的做出行動了,4月3日接回了188個小留學生,費用與風險全部由家長承擔。

令人感到無奈的是,這188名小留學生已有兩名確診,當初大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二、家長為什麼選擇把這麼小的孩子往外送?

為什麼這些父母會如此“狠心”把孩子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難道他們就這麼放心?不會有任何不捨?其實每個父母的心都是肉做的,只是當“我都是為孩子好“這種觀念浮出意識表層時,他們就會變得心安理得,從而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孩子小的時候,語言敏感度會更高,在純英語的環境下生活,加上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等的耳濡目染,對於以後的人脈積累會有一定的好處。

2、英國的文憑含金量很高,這是全球所公認的。而好的學校,都會綜合考察學生們近幾年的學業水平,較早送過去,對於日後想進入名校起到很好的考核作用,是非常有利的因素之一。

3、“外國的教育比國內更優質”這個觀念根深蒂固地存在許多中國家長的腦海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只要在英國呆上十年,就可以拿到那裡的綠卡,獲得永久居住權。

也就是說,當孩子大學畢業了,就可以拿到綠卡,這對家長來說極具誘惑,以至於不惜犧牲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時光並狠心把他們扔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

而當外國人就那麼爽嗎?這個只有家長心裡最清楚了。

很早聽過一個同事說過一個笑話,說如果你想罵人不帶髒話,那你可以對他說:“我詛咒你生生世世都當一箇中國人!”此話一出足以證明,曾經,有多少人多麼不願當中國人呀!他們談論起國外的教育眉飛色舞,說起中國的教育就各種失望、各種罵。

我想,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相信還有更多家長會做出“把孩子送出國”這樣的決定,特別是有錢的家長。 希望經過這次疫情,能讓更多的家長理性地認識到:中國的教育其實並不差,名跟利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孩子健康快樂了,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與財富。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三、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該在孩子成年後再送出國


我不反對孩子出國留學,但最起碼要等孩子已經成年,具備了完全的處事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時再出去。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還沒完全形成,過早讓他們出去只是有弊無利。

1、 缺乏家庭的溫暖

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通常經濟雄厚,因為出國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這些家長就是有錢任性,認為國內的教育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試圖通過留學來創造自身的價值與優越感。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再好的教育都抵不上家庭給予的溫暖。如果這時候讓他們離開父母,表面看是鍛鍊他們獨立的人格,其實是在“逼迫”他們過早地接受現實,當他們缺乏家庭的溫暖卻又不得不讓自己快速成熟起來時,會導致這個孩子失去對家的概念,長大後對父母也不會有太深的感情,甚至可能對父母的安排產生憎恨。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2、 會讓孩子得到不公平對待

大家都知道,在國外,有很多是瞧不起中國留學生的,在他們的觀念裡,中國不僅窮思想又古板,科技也不發達等。所以,他們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往往是帶著有色眼鏡的。儘管不是絕對,但這種可能性相對會更高,同等條件,他們會更願意把機會留給本土學生,這是個必然。

當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對於性格開朗並善於自我調整的孩子來說,或許影響不大,但對於那些性格內向或不善於表達的孩子來說,就相當危險了。因為自卑會讓孩子形成膽小畏縮、懦弱謹慎、優柔寡斷的性格,父母初衷是為了孩子好,卻在無形中害了他。

3、 失去歸屬感與安全感

所謂歸屬感就是被認可、被接受、被需要以及被愛這樣一個心理表現,這種心理需求只有在他熟悉的環境下才能夠得到滿足。

當一個孩子離開愛他的父母與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時,他的歸屬感其實已經被破壞了。一旦孩子失去歸屬感,那麼他們的安全感也會跟著丟失,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孩子一旦失去歸屬感與安全感,對他的身心發展是相當不利的,這會孩子變得自卑、缺乏自信並很難融入集體等。

“包機接回的188名小留學生兩人確診”: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三、寫在最後


總之,按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教育真的沒有比國外差,希望那些對中國教育持有偏見的家長們,能夠看到中國教育近幾年的卓越成就。

有時你試圖把孩子培養成你心目中的理想模樣時,現實往往會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沒有父母陪伴的成長註定是不快樂的,以其擁有傲人的學歷,不如讓孩子好好享受父母的愛以及家的溫暖。

有時,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與快樂的人生,而非那張“洋證書”或綠卡。

作者簡介:熊媽,職場兩娃媽,一個為你提供育兒乾貨與暖心文字的中年花季婦女。關注我,一起聊聊育兒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