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之前,滞留在英国1.5万小留学生牵动人心,大家对于这些父母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认为把这么小的孩子扔在异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而当他们提出让政府包机把孩子接回来时,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炮击。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一、滞留英国的小留学生该不该接引发热议

前些天,跟朋友讨论起这个问题。我说:“最近这些孩子的妈妈内心非常焦急,担心孩子在那被感染上了,可是又回不来,不知道政府会不会像之前那样,派专机去把他们给接回来?”

朋友愤愤地说:“凭什么去接他们回来?之前接的那些人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一些科研人员,或是去赚外币回来的,这些小留学生又是去干嘛的?是去送人民币的!他们就是不爱国,想拿到英国绿卡,这种人凭什么浪费国家资源?更何况,如果把病毒又带回来了咋办?”

不仅朋友义愤填膺,网友也是炸开了锅并各种骂。有些说孩子还这么小,送出去干啥?有些说让家长自己飞过去照顾;甚至还有说让他们在心爱的欧美国家自生自灭去吧!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想法跟他们差不多,但作为一个母亲,可以理解担心孩子那种焦灼的心情,哪怕他们千错万错,也不该让孩子来承担,因为他们是无辜的。如果我们“意气用事”,不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那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而这些小留学生当中,最小只有5、6岁,为了让孩子平安归来,166名家长联名签字,希望政府可以出面协调,组织包机把孩子接回来。

果不其然,政府真的做出行动了,4月3日接回了188个小留学生,费用与风险全部由家长承担。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这188名小留学生已有两名确诊,当初大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二、家长为什么选择把这么小的孩子往外送?

为什么这些父母会如此“狠心”把孩子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难道他们就这么放心?不会有任何不舍?其实每个父母的心都是肉做的,只是当“我都是为孩子好“这种观念浮出意识表层时,他们就会变得心安理得,从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与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小的时候,语言敏感度会更高,在纯英语的环境下生活,加上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等的耳濡目染,对于以后的人脉积累会有一定的好处。

2、英国的文凭含金量很高,这是全球所公认的。而好的学校,都会综合考察学生们近几年的学业水平,较早送过去,对于日后想进入名校起到很好的考核作用,是非常有利的因素之一。

3、“外国的教育比国内更优质”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许多中国家长的脑海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只要在英国呆上十年,就可以拿到那里的绿卡,获得永久居住权。

也就是说,当孩子大学毕业了,就可以拿到绿卡,这对家长来说极具诱惑,以至于不惜牺牲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时光并狠心把他们扔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

而当外国人就那么爽吗?这个只有家长心里最清楚了。

很早听过一个同事说过一个笑话,说如果你想骂人不带脏话,那你可以对他说:“我诅咒你生生世世都当一个中国人!”此话一出足以证明,曾经,有多少人多么不愿当中国人呀!他们谈论起国外的教育眉飞色舞,说起中国的教育就各种失望、各种骂。

我想,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相信还有更多家长会做出“把孩子送出国”这样的决定,特别是有钱的家长。 希望经过这次疫情,能让更多的家长理性地认识到:中国的教育其实并不差,名跟利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孩子健康快乐了,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与财富。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三、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应该在孩子成年后再送出国


我不反对孩子出国留学,但最起码要等孩子已经成年,具备了完全的处事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时再出去。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还没完全形成,过早让他们出去只是有弊无利。

1、 缺乏家庭的温暖

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通常经济雄厚,因为出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些家长就是有钱任性,认为国内的教育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试图通过留学来创造自身的价值与优越感。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再好的教育都抵不上家庭给予的温暖。如果这时候让他们离开父母,表面看是锻炼他们独立的人格,其实是在“逼迫”他们过早地接受现实,当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却又不得不让自己快速成熟起来时,会导致这个孩子失去对家的概念,长大后对父母也不会有太深的感情,甚至可能对父母的安排产生憎恨。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2、 会让孩子得到不公平对待

大家都知道,在国外,有很多是瞧不起中国留学生的,在他们的观念里,中国不仅穷思想又古板,科技也不发达等。所以,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往往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尽管不是绝对,但这种可能性相对会更高,同等条件,他们会更愿意把机会留给本土学生,这是个必然。

当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对于性格开朗并善于自我调整的孩子来说,或许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来说,就相当危险了。因为自卑会让孩子形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父母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却在无形中害了他。

3、 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

所谓归属感就是被认可、被接受、被需要以及被爱这样一个心理表现,这种心理需求只有在他熟悉的环境下才能够得到满足。

当一个孩子离开爱他的父母与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他的归属感其实已经被破坏了。一旦孩子失去归属感,那么他们的安全感也会跟着丢失,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孩子一旦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对他的身心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这会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并很难融入集体等。

“包机接回的188名小留学生两人确诊”:父母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三、写在最后


总之,按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教育真的没有比国外差,希望那些对中国教育持有偏见的家长们,能够看到中国教育近几年的卓越成就。

有时你试图把孩子培养成你心目中的理想模样时,现实往往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注定是不快乐的,以其拥有傲人的学历,不如让孩子好好享受父母的爱以及家的温暖。

有时,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与快乐的人生,而非那张“洋证书”或绿卡。

作者简介:熊妈,职场两娃妈,一个为你提供育儿干货与暖心文字的中年花季妇女。关注我,一起聊聊育儿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