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觀行》第五章 勢事

 

紅林悟道《韓非子-觀行》第五章 勢事


紅林悟道《韓非子-觀行》第五章 勢事

紅林悟道《韓非子-觀行》上一章韓非子講了天下的三個定數,也可以說是客觀實事,形而上之可為哲學。第一是再有智慧的人也有辦不到事,第二是再有力氣的人也有舉不起的東西,第三是再強大的人也有戰勝不了的對手。這就是我們人類的現狀,也是我們的自明之處,同樣也是我們自律的原因,原因我們並不無所不能,並不強大到能戰勝一切,並不智慧到能看到未來掌握一切。所以我們要自明,要自律,讓人類的弱點與陰暗面降至最低。

韓非子正視自我,明白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是天下定數。既然是定數,那我們就應該遵循,不妄念,不妄行,明白在人類社會中生存與生活要學會分工協作。韓非子在講完三個定數後,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為我們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個是“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意思是所以即使有唐堯的智慧,卻沒有眾人的輔佐,大功就建立不起來。 唐堯,“五帝”之一,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是這樣的一個,同樣需要眾人的輔佐才能建立功業。“智有所不能立”這跟人類的群體特性有關,人類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人類個體固有的特質(主要是弱點)決定了只有組成群體才能生存與發展,在初期的原始社會個體無法抵抗外界環境的危害,只能組成群體才能確保安全。隨後國家的誕生,個體的命運與群體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國家”有國才有家的概念與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第二個例子是“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意思是有烏獲的力氣,卻得不到別人幫助,也不可能自己舉起自己。烏獲,戰國時秦國的大力士。與烏獲有關的故事最離奇就是秦武王與他比力氣,結果秦武王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晚就流血過多,氣絕而亡了。這從側面也說明了韓非子所說的定數,這個定數規則可用於人類整體,也可用於人類個體,秦武顯然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結果活活的累死了,他不知道韓非子說的“力有所不能舉”。在這裡要說明,不是說我們要過分的強調定數就不去努力不去拼搏,而是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努力,就象舉重運動員要做自己級別範圍內的努力。烏獲,力量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才能自己舉起自己。就象舉重冠軍,那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人,離開了群體什麼都不是,烏獲力量再大,沒有秦武王愛好舉重比賽崇好力士的喜好,有誰知道烏獲是誰,又怎麼可能載入史冊。所以說,人所在的社會環境很重要。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第三個例子是“有賁、育之強而無法術,不得長勝。”意思是有孟賁、夏育的勇猛,卻沒有法術作為保障,仍不能總是取勝。孟賁、夏育都是周朝時期的著名勇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武士。第三例子是韓非子這一節的落腳點,第三點我們也很好理解,戰士再勇猛,但沒有鐵一般組織紀律,是不可能取得全面的勝利。紀律鬆散的隊伍,也許會取得一時的軍事勝利,但不會長久,這樣的歷史故事不勝枚舉。戰鬥力不單表現在作戰的勇猛上,還表現在為什麼戰鬥上。說白一點就是戰鬥能力與政治覺悟都要強大,才能長勝,同樣這樣的故事很多,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人民軍隊做的最好。一個組織的政治覺悟首先體現在對法規與規矩的嚴格遵守上。

韓非子在最後說“故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意思是所以形勢總有不具備的,事情總有辦不成的。我們常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就是形勢總有不具備的時候。正如我在前面說過,一個人不能孤立於社會與群體而單獨存在,你所處的環境與所具備的條件很重要。社會是現實的,生活是殘酷的,地產公司不能因為你的經濟條件不具備而為你降價。條件不具備自然事情就辦不成,經濟條件不具備房子自然就買不成了。

【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法術,不得長勝。故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生活中的無奈,是我們不努力的結果,還是我們的慾望所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人都一樣,可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卻千差萬別,也許,美好生活不能單指物質生活,但物質生活的不美好還能是美好生活嗎?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豐收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一邊要努力提升自我修養,一邊要努力提高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