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今年,瓜州縣鎖陽城鎮縣、鎮兩級人大代表恪守“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盡心盡力為群眾解憂解難,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當好群眾的“代言人”“貼心人”,帶領貧困群眾共同致富。

貧困群眾的“貼心人”

現年49歲的富廷選是瓜州縣人大代表,也是瓜州縣鎖陽城鎮北橋子村黨支部書記。連日來,就如何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帶領群眾發展旅遊產業成了富廷選的當務之急。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富廷選仔細研究了《瓜州縣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到戶產業獎補管理辦法》,看到文件裡提出“貧困戶當年開辦農家樂等旅遊產業項目,證照齊全且經營時間達到6個月以上的,每戶最高獎補20000元 ”的政策“紅利”後,富廷選覺得貧困戶發展農家樂的好機遇來了。

北橋子村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東北28公里處,有文物遺址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吳大用墓、北橋子祁家壩等遺址均為影響力巨大的文化旅遊資源;擁有山地、沙漠、青山子大草原、萬畝天然胡楊林,湖泊溼地,有小二型水庫3座,地形地貌多樣,自然景觀豐富,雙石公路橫穿全境,交通便利,適宜種植業、養殖業、文化旅遊等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據富廷選介紹,經過前期的謀劃,農家樂由村集體統一提供場地、完善基礎設施,在祁家壩修建蒙古包3個,並吸納村上10戶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鼓勵貧困戶擴大毛辣子、西瓜種植面積和家禽、兔子的養殖規模,打造集觀光、採摘、垂釣的田園綜合體,讓貧困戶走出農旅致富路。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轉變思路 “造血”幫扶。富廷選通過走訪入戶,與村上的建檔立卡戶談想法、理思路、出點子,結合北橋子村的地理優勢鼓勵動員建檔立卡戶發展農家樂,為增收致富開闢新路徑。

俞立兵是瓜州縣鎖陽城鎮北橋子村一組的建檔立卡戶,前幾年因缺技術、缺資金致貧。近年來,在各級扶貧政策扶持下,俞立兵靠發展養殖業脫了貧,在得知村書記要領辦合作社來發展農家樂後,俞立兵的妻子汪鳳霞激動地坐不住了。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今年要多養些兔子,家裡還有70只羊,菜園子裡在種些毛辣子,過些日子地上的黃花菜、苜蓿也都能吃了,我平時做的飯菜都比較適合家常口味,到時候農家樂開起來就可以做成農家菜,城裡來的遊客都喜歡吃,我自己一定可以增加收入。”汪鳳霞說。

“作為村上的‘家長’,能夠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職責,我要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唯有這樣才不辜負人大代表的稱謂。”富廷選說。

“牛書記”真牛

瓜州縣鎖陽城鎮人大代表、堡子村黨支部書記龔長明因養牛帶領群眾致富,被群眾親切稱為“牛書記”。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瓜州縣鎖陽城鎮堡子村有229戶790人,耕地4242.87畝,村民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生活。近幾年,在“牛書記”的帶領下,全村搞起了種草、養畜為一體的循環產業,這讓群眾嚐盡了甜頭。

“經過幾年的摸索,去年4月份,我從新疆吐魯番以每頭3500元的價格引進比較受群眾青睞的土種黃牛27頭,通過7個月短期育肥,每頭牛可以賣到11000元左右,除去餵養成本每頭牛可以淨賺4000元。現在家中有基礎母牛16頭,小牛犢5頭,算下來一年的養殖業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龔長明說。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來才算富。為提高農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解決資金短缺及週轉的瓶頸問題,龔長明在鎮上的支持下,積極與瓜州縣郵政儲蓄銀行對接聯繫,給全村有意願發展畜牧業的19戶農戶發放貸款320萬元,幫助農戶調引西門塔爾牛160頭,驢100頭,用來發展畜牧養殖業。同時,龔長明多次帶領養殖戶前往酒泉、玉門等地學習觀摩、考察市場,增強養殖戶的致富信心。

於平是瓜州縣鎖陽城鎮堡子村的建檔立卡戶,家中有5口人,妻子智力低下,沒有勞動力,兩個孩子正在上學,雖已脫了貧,全家經濟收入僅靠18畝地,日子也過得很拮据。今年,於平在“牛書記”的幫扶下,從玉門調引了25頭驢,打算髮展養殖業增收致富。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這幾年,龔書記養牛的經濟效益我是看在眼裡的,在養殖方面經驗也豐富,有他帶領我們村上發展養殖業,我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於平說。

“下一步我們計劃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由養殖戶負責育肥,合作社統一銷售,讓群眾改變傳統發展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群眾致富增收。”龔長明說。

瓜州縣人大代表齊發力架起致富“連心橋”

今年,瓜州縣鎖陽城鎮人大緊緊圍繞全鎮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社會穩定、民生保障、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組織人大代表深入群眾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把“扶貧”與“扶智”結合起來,切實找準問題癥結,號準群眾脈搏,充分利用當地發展資源,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12條,幫助群眾辦理事項5件,真正讓鄉村“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來源:新華網 通訊員:朱丹丹 杜瑩傑

總監製:沈鴻波 監製:魏金龍 韓雪林 編輯:馬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