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小丑》及《陳情令》番外電影《生魂》引燃影視作品版權保護

DC系列人物外傳電影《小丑》於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電影《小丑》以同名DC漫畫角色為基礎,由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發行。電影創意來源於DC擴展宇宙系列(英文DC Extended Universe,簡稱DCEU)中小丑角色,以小丑人物外傳形式講述在20世紀80年代,一位脫口秀喜劇演員深陷生活和工作的泥潭,飽受欺凌、內心孤獨。他與世界同時上演著小丑與荒誕、歡樂與孤寂的“演出”,日復一日取樂於眾,年復一年縛繭於身,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後來在哥譚市(DC漫畫的虛構城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

DC《小丑》及《陳情令》番外電影《生魂》引燃影視作品版權保護

《小丑》屬於典型的影視化作品中延伸出來的人物外傳形式的電影,影視化作品探索續集系列電影之外更多新模式,包括人物外傳、人物小傳、番外、正傳、前傳、後傳等新形式的衍生影視項目。

再聚焦國內影視作品系列化實例,今年盛夏,由新派傳媒及企鵝影視出品的的電視劇《陳情令》口碑爆棚、圈粉無數。片方新湃傳媒又借勢推出《陳情令》的番外電影《生魂》,即將於2019年11月7日在愛奇藝全網獨播,電影延續《陳情令》的故事和人物關係,並擴展故事情節,以溫寧和藍思追(叔侄)相認並共同探索真相為主線,製作成熱播劇的番外電影,想必有《陳情令》自帶粉絲流量的強勁後盾,《生魂》票房會給片方帶來更多驚喜。

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法律顧問封躍平律師將與大家分享影視作品被續集化、系列化的版權保護。揭開影視作品寶藏,不難發現影視作品續集化可以成功打造電影IP品牌。在劇本荒、資金緊的影視大環境中,影視項目策劃前期,並非所有影片都走續集開發路線,有的片方根據單片的影響程度、票房銷量再判斷是否尚存潛力繼續開發續集。這種策劃方案弊端則是較難精準定位電影基調,及較難實現劇情的前後關聯及貫穿故事線索,從而使電影的可持續發展較弱。

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法律顧問封躍平律師繼續指出,有的片方在策劃階段就確定要打造系列續集電影,例如中國的《戰狼》系列,美國的《碟中諜》和《諜影重重》系列。《戰狼》導演兼主演吳京曾在採訪中說道:“《戰狼》開拍之前,戰狼I、II、III的劇本已經出來了”。表明其具有打造系列電影的意識。片方如能早早的確定開發系列電影的商業模式,在電影定位、故事線索鋪墊、演員選擇方面將有更多提前布控的主動權,使得電影的可持續發展較強,更有利於打造多部具有良好基因的電影,即包括獨特的創意、創新的劇本、精良製作團隊、演繹精湛演員等基因。因此,電影的創意來源——劇本將成為每部影片最最關鍵的前提和環節。

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法律顧問封躍平律師表示,影視劇本的來源無非有三大類,第一類為小說IP影視化,即片方先取得已創作完成的小說作品許可使用權授權,包括授權改編權、修改權和攝製權等。取得授權後,片再委託編劇將小說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本,從而拍攝成影視作品。在該環節,有打造系列IP影視作品的片方在確定小說作品許可使用權時,要爭取取得小說作品的前傳、外傳、續集、番外等衍生影視項目的改編權及攝製權等。以免小說作者又將部分權利授權其他影視公司製作同源影視作品,破壞片方開發系列影視作品的計劃。第二類為片方買斷小說作品版權,從而以獲得全版權的優勢開發系列影視作品。第三類為片方以原創基本為根基,創作系列影視作品劇本。片方應與編劇簽署電影/電視劇劇本創作合同,或編劇委託協議,來創作系列影視劇本。

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法律顧問封躍平律師認為,每種形式的影視作品創意來源涉及的合同都需要嚴謹把關法律、稅務風險、深思熟慮獲得權利、合理公平分配收益,從而確保影視項目全流程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及損失。系列IP影視作品應重視創意來源,建立品牌意識,未雨綢繆、長遠規劃,才能在系列影視IP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