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樹成脫貧“搖錢樹”

“南國有嘉樹,花若赤玉杯。”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是中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在甦仙區棲鳳渡鎮新民村,放眼望去,油茶山連綿起伏,油茶樹蔥蘢碧綠。

油茶树成脱贫“摇钱树”

示範基地長勢喜人的油茶樹

油茶價值不菲,新民村的油茶更是由於生態無汙染,價值八十元一斤,且銷路不愁。但新民村村民並沒有因此發家致富,反而被列入省級掛牌督戰村,這是為何?

“主要是產量太低,導致村民積極性不高。新民村原來的油茶大部分處於‘放養’狀態,品質雖好,銷路不愁,但產量不高,一畝出油只有五到十公斤。”駐新民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李誠告訴記者。

新民村位於棲鳳渡鎮西北面,離郴州城區40公里,離棲鳳渡鎮10公里。全村21個村民小組,共有703戶,2464人,山林面積約13900畝(大多是油茶)。人多地少,人平耕地面積僅0.5畝,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油茶種植和外出務工。

精準脫貧關鍵在於激發當地的“內生動力”,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幫扶工作隊來了,不僅僅帶來了技術和政策,還帶來了致富的思路,緊緊抓住了產業扶貧這個根本,著力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新民村多以山地為主,無論是氣候還是地形,發展油茶產業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李誠說,新民村油茶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主打產業,工作隊決定首先以油茶作為突破點,“把脈問診”找窮根,“對症下藥”解難題。

去冬今春,新民村爭取到了省級專項資金,投入45萬元完成了高標準油茶低改示範基地建設350畝,提供24000株油茶容器苗用於補植造林。

“經過地產林改造,產量肯定是翻倍的,可以達到20公斤一畝。”李誠振奮地說。

“假設一畝油茶收益1600元,光油茶產業一項,我家一年就有近10萬元收入,對油茶產業我很有信心。”遠眺自家的油茶林,該村油茶種植戶樊先生眼中充滿希望地對記者說。

“這是我們示範基地去年改造的良種油茶樹,都快高過人的頭頂了!”李誠說,“我們發動農戶對油茶林進行改造,一兩年以後,山上的油茶樹,就是貧困戶的‘綠色銀行’。”

油茶树成脱贫“摇钱树”

李誠傳授村民種植技術

除種植油茶外,其他種植產業在新民村也初具雛形。該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形式,成立了郴州香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試種50畝中秋酥脆棗,委託蓮山莊園重點產業幫扶,183戶貧困戶均分紅受益。

家鄉發展有盼頭,村民們開始“戀家”了。據工作隊統計,相比2019年春季,新民村還有23%的勞動力滯留在家,大部分人搞起植了種業和養殖業。比如村民陳德河,承包了11畝魚塘,養殖了100只雞鴨,準備大幹一場。

如今,新民村不少村民通過種植油茶樹增收致富,當起了“油”老闆,油茶真正成為農戶增收的主要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