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树成脱贫“摇钱树”

“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是中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在苏仙区栖凤渡镇新民村,放眼望去,油茶山连绵起伏,油茶树葱茏碧绿。

油茶树成脱贫“摇钱树”

示范基地长势喜人的油茶树

油茶价值不菲,新民村的油茶更是由于生态无污染,价值八十元一斤,且销路不愁。但新民村村民并没有因此发家致富,反而被列入省级挂牌督战村,这是为何?

“主要是产量太低,导致村民积极性不高。新民村原来的油茶大部分处于‘放养’状态,品质虽好,销路不愁,但产量不高,一亩出油只有五到十公斤。”驻新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诚告诉记者。

新民村位于栖凤渡镇西北面,离郴州城区40公里,离栖凤渡镇10公里。全村21个村民小组,共有703户,2464人,山林面积约13900亩(大多是油茶)。人多地少,人平耕地面积仅0.5亩,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油茶种植和外出务工。

精准脱贫关键在于激发当地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帮扶工作队来了,不仅仅带来了技术和政策,还带来了致富的思路,紧紧抓住了产业扶贫这个根本,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新民村多以山地为主,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发展油茶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李诚说,新民村油茶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工作队决定首先以油茶作为突破点,“把脉问诊”找穷根,“对症下药”解难题。

去冬今春,新民村争取到了省级专项资金,投入45万元完成了高标准油茶低改示范基地建设350亩,提供24000株油茶容器苗用于补植造林。

“经过地产林改造,产量肯定是翻倍的,可以达到20公斤一亩。”李诚振奋地说。

“假设一亩油茶收益1600元,光油茶产业一项,我家一年就有近10万元收入,对油茶产业我很有信心。”远眺自家的油茶林,该村油茶种植户樊先生眼中充满希望地对记者说。

“这是我们示范基地去年改造的良种油茶树,都快高过人的头顶了!”李诚说,“我们发动农户对油茶林进行改造,一两年以后,山上的油茶树,就是贫困户的‘绿色银行’。”

油茶树成脱贫“摇钱树”

李诚传授村民种植技术

除种植油茶外,其他种植产业在新民村也初具雏形。该村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形式,成立了郴州香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种50亩中秋酥脆枣,委托莲山庄园重点产业帮扶,183户贫困户均分红受益。

家乡发展有盼头,村民们开始“恋家”了。据工作队统计,相比2019年春季,新民村还有23%的劳动力滞留在家,大部分人搞起植了种业和养殖业。比如村民陈德河,承包了11亩鱼塘,养殖了100只鸡鸭,准备大干一场。

如今,新民村不少村民通过种植油茶树增收致富,当起了“油”老板,油茶真正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