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史的方法,具体怎么读也很难通过几句话来说清。就汉末三国来说,解读史料时,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官制是很重要的,我就写一下我现在是怎么读史的。本文只对《三国志庞统传》的第一段的,300多字,分4步解读一下:

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於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勣、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第1步,庞统拜访司马德操,获得名声

这段史料,首先介绍庞统籍贯,和年轻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庞统年轻时比较木讷,很少有人知道他,而司马德操善于评价人物,庞统在20岁左右时,前去拜访,两个人谈笑风生一整天,司马德操惊讶于庞统的才能,评价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从此庞统的名声逐渐传开。

但看了《襄阳记》,就知道庞统拜访司马德操是另有玄机,这玄机就是襄阳庞德公。这庞德公虽然缺乏祖上的记载,但能够确定是士人。荆州牧刘表主政时多次相请出山,庞德公不鸟,于是刘表亲自拜访邀请出山,结果两人机锋数语,刘表只能【叹息而去】(注1)。

  • (注1)襄阳记: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周公摄政天下,而杀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羹,居蓬蒿之下,岂有若是之害哉!“表叹息而去。
  • (注2)后汉书党锢列传: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 (注3)襄阳记曰: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故世人遂谓庞公是德公名,非也......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刘表本人不仅是荆州牧,而且是八顾(及)等级,海内知名的党人名士(注2),庞德公这样对待刘表,就知道庞德公在荆州士人圈子的超然地位了。所以庞统拜访司马德操这件事,妙就妙在庞德公和司马德操认识,而司马德操对庞德公以兄长对待,而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侄子(注3)。

这下似乎明白了什么,庞统有了这层关系,拜访司马德操自然水到渠成,司马德操作为庞德公的友人,自然要为庞统造势。这件事情,其实反映了东汉士人的一个风俗,就是士人圈子喜欢评价人物,而被评价者得到正面评价,名气自然倍涨。

  • (注4)后汉书许劭传: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比如著名的许劭月旦评,袁绍路途经过时,由人群簇拥改成单车回家,就是怕得到恶评(注4)。可以说,士林名声对士人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士人的仕途等各方面,比如良好的名声可以为获得孝廉、茂才增加砝码等,因此有些士人就会想办法来获得这种名声。

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庞统拜访前辈司马德操,来获得评价,是一种方法。还有的方法,就是士人本人被动,或主动地制造名气,比如下面几个例子,韩暨是被动,朱俊是主动:

  • (注5)后汉书朱俊传:朱俊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少孤,母尝贩缯为业。俊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闾敬之......而后仓卒督责,规家贫无以备,俊乃窃母缯帛,为规解对。母既失产业,深恚责之。俊曰:"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后太守徐珪举俊孝廉,再迁除兰陵令......
  • (注6)三国志韩暨传: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

朱俊靠孝道建立名声,混到县吏,又好义轻财,而乡口称赞。然后朱俊偷自己家的钱替朋友解困,遭母亲斥责,但朱俊说了一句【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可见朱俊深谙出名之道,果然遇到了自己伯乐,县长度尚【见而奇之】(注5),被推荐到郡里......

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终于,朱俊通过奋斗,主动求名,为自己博得孝廉,走上仕途的阳光大道。而韩暨则不一样,父亲受到同县豪强迫害,韩暨暗地里寻找死士,最终得报父仇,也因此被动【显名】,当上了孝廉,也走上仕途(注6)。

庞统主动拜访司马德操,获得好评价;朱俊靠孝道和为朋友解困,自主造势;韩暨报父仇而名声大振,这3种都是当时士人主动或被动获取名声的方式,当然还有其它的方式,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2步,庞统当上南郡功曹,开始评价人物

庞统从司马德操那里,获得【南州士之冠冕】的评价,本人又是大才,出仕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果然,庞统被【郡命为功曹】,也就是南郡的功曹,成为郡太守的属吏。当然,这位征辟庞统的是哪位太守,就不得而知了。

庞统成为功曹后,开始如同司马德操一样,开始评价人物,并善于培养人才,而【南州士之冠冕】金口一出,自然反响强烈。但庞统往往所评价的人物是言过其实,庞统解释的大致意思就是,乱世好人少了,我这样做评价,可以宣扬好榜样改善,社会风气。

解读分析《三国志》可以分4步,让你更容易读懂历史

我感觉就像是,我给泪痕大湿点赞,或知乎大V随便给还看得过去的文章点赞的意思。

第3步,庞统为南郡太守周瑜送丧至吴,尽属吏义务

赤壁之战后,周瑜帮助刘备取荆州,这里涉及南郡之战,可以参考我下面的回答:

关羽绝北道该如何评价?听说琅琊早年评价过绝北道,但没找到,请大神来说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