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傳統PC大廠的“新型科技互聯網”路


浪潮:傳統PC大廠的“新型科技互聯網”路

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事業邁入了新紀元。隨之騰飛的,還有一家名為浪潮的民營企業,其在這次國家航天項目中,為“東方紅一號”生產製造高精尖晶體管的電子元件材料。自後,浪潮開始投身其長達半個世紀以技術創新為本的IT征程。

始於IT,為中國PC互聯網奠定底基

說浪潮是中國IT行業發跡的鼻祖企業毫不為過。

1983年,浪潮生產出第一臺微機,成為中國IT發展的新起點。此後,以浪潮、聯想、方正等為代表的初代PC廠商如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將中國PC產業按下了加速鍵。PC互聯網一夜春風的新時代到來。

4年後,中、德兩國學者在北京共同起草了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走向世界”,併成功發送到德國,成為中國走向接入互聯網時代第一步的標誌。以浪潮為首的PC廠商則為PC互聯網的規模化滲透搭檯布陣,築造了以先進IT設備為核心的硬件基礎設施。為人與人,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進行互聯網化的聯繫溝通搭建物理“地基”。

立於IT,孜孜耕耘,必有迴響。2004年,浪潮服務器一舉打破全球商業智能計算世界紀錄(TPC-H),一鳴驚人,而此前的8個月中,這個記錄一直被擁有百年IT歷史的IBM所保持。該里程碑創下了中國服務器領域的首個世界紀錄,浪潮也由此超越眾多國際廠商,一躍躋身全球行業翹楚。

海外揚名,在國內,浪潮也屢報戰歌。2005年,浪潮64位服務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該年度IT技術成果獲得的最高科技進步獎項,同年,浪潮"面向事務處理的高性價比、高性能服務器體系結構設計和優化技術"項目,一舉斬獲該年信息產業領域最高獎"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兩年後,浪潮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濟南颯爽落成,成為IT領域唯一設在企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浪潮服務器的奮然出圈,印證著我國服務器產業與國際廠商的競爭中打破被動形態,中國IT企業開始側身為全球商業智能計算確定全新標準。浪潮已然成為中國IT企業的金名片。中國PC互聯網發展的見證者與主導者。

立於上雲,助推國內政務數字化加速快行

2019年,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首次發佈了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浪潮存儲憑藉混閃/全閃存儲平臺的雙端合一的產品實力,在技術、服務、市場表現力等眾多維度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該報告對過去的通用存儲陣列魔力象限和固態存儲陣列魔力象限進行了整合,合併後的主存儲市場在全球存儲市場中的佔比將高達70%以上,是全球存儲業奉為圭臬的行業報告之一。

據悉,浪潮服務器銷量穩佔全球前三、國內穩坐第一。浪潮服務器在海內外市場的全面滲透與ToB服務流程的積累與沉澱為浪潮投身戰略上雲佔據了先機。

2015年,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將雲計算發展提升到國家經濟戰略層面;2017年,工信部發布《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指導意見和行動計劃把建立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軟件企業向雲計算加速轉型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此外,IDC披露,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第2大公有云IaaS市場,僅次於美國。

藍海市場為基,國家戰略加持,浪潮緊嗅市場動向,大刀闊斧開拓浪潮雲這一全新服務,並於2014年正式獲得國家首批可信雲服務認證。據CCID報告,浪潮政務雲連續5年市場佔有率第一,為全國180多個省、市政府和百萬企業提供雲服務,在國內政務雲領域一騎絕塵。

區別於純粹的創收業務,浪潮雲更成為浪潮在工業物聯網深耕的強大觸手之一,僅2019年,浪潮就拓展了100家生態合作伙伴,累計推出了1584個雲市場應用,滿足眾多行業的業務場景需求。浪潮雲的橫空出世於浪潮而言,更是一個傳統PC硬件廠商對於自身業務模式,商業體系向科技互聯網企業重構再造的決心與魄力。

通過上雲,浪潮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服務,從底部供應商到生態平臺構建者的進化。完成了傳統業務與互聯網技術的和絃共振。

目前,浪潮雲已經完成C輪融資,投後估值高達100億元。浪潮雲極可能成為繼浪潮信息、浪潮軟件、浪潮國際後浪潮集團上市的第四朵“金花”。不同的是,浪潮雲作為新基建的核心角色,其下銜接的數據流轉,客戶生態信息價值無限,必將成為浪潮破局互聯網的王牌。

“雲+數+智”戰略和絃,打造新型互聯網企業樣本

面對近年的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市場既存在著風口紅利,有存在著風險與不確定性。各家企業採取對策也不盡統一。有企業審時度勢,伺機而動,有企業摸石頭過河,搶佔先機。

而浪潮則一手“護盾”,一手“利劍”。一方面,浪潮以政務雲這一強硬業務為基礎,不斷深化在2B、2G端的攻城略地,另一方面戰略前置,以“雲+數+智”為大方向戰略,從策略端、技術端、業務端三位一體,穩步推進。“看得遠,走得穩”,是浪潮新興互聯網戰略的核心要義。

2018年,浪潮正式發佈雲計算3.0戰略,成為其新型互聯網路的起錨點。2019年,浪潮提出“雲+數+智”升級版戰略,明確以數據為核心,基於雲數據中心平臺和雲服務平臺,打造平臺生態型企業,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 “雲”層:通過雲計算幫助客戶夥伴業務端、運營端體系上雲,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
  • “數”層:通過建設城市數據中心,幫助政企客戶實現業務信息數據的整合與流轉,提升效率。
  • “智”層:大力加大AI與產品、服務的結合,提升自身智能化能力,助力智慧城市等建設。

一個人可以走更快,一群人才可以走更遠,企業經營亦是如此。信息化時代,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企業,故步自封,面對新的風口和危機難以做出高效反應與聯動。而通過自身業務和平臺,連接行業上下游供應商,客戶,生態夥伴,打造高黏度的行業生態圈層,同力協契,才可以實現降維打擊,進化共振。

對於浪潮而言亦是如此,2019年,浪潮雲生態夥伴規模達4000+,合作伙伴收入增長200%,浪潮雲認證工程師突破5000人。在2020年的3月,浪潮發佈2019年財報,全年營收1123億元人民幣,為“雲+數+智”這套組合拳交出了一份耀眼答卷。

管理學家德魯克說過,“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浪潮的“IT-上雲-雲數智”三部曲,是其自身進化破局的步伐,亦是中國眾多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典型樣本。

大象轉身,尤可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