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出走美股,透視中概股私有化的得與失

4月15日,聚美優品發佈公告宣佈,私有化正式完成。這意味著,聚美優品將從美股退市,變成私人公司。

回顧聚美優品整個私有化過程,也算得上比較順利。1月12日,聚美優品買方團提起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20美元的價格收購未持有的股份。2月26日,買方團與聚美優品達成最終私有化協議。再到如今,私有化完成。

為什麼聚美的私有化進程如此順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資本市場動盪情況下,聚美優品依然堅持原有價格進行收購,使投資人重新審視了聚美優品私有化價格的合理性。

從結果看,絕大部分流通股的持股人都主動選擇要約收購。公開數據顯示,4月9日,美優品私有化買方團已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收購了超過4034萬股A類普通股,約佔流通中聚美優品已發行A類普通股總量的63.7%。

站在當下時點,美股市場不確定性加大,中概股再次走到風口浪尖,當我們重新審視聚美優品的私有化,或許會有新的啟發。

/ 01 /聚美優品緣何私有化?

聚美優品的私有化,看似突然,實則必然。

某種意義上,大部分中概股像極了生活在唐人街的華人,他們大部分無法向美國宣講自己,只能在誤解的漩渦裡掙扎失語。

從目前看,中概股的境況並沒有得到改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概股與美股投資者溝通不足。

據讀懂君瞭解,除了阿里巴巴這種體量比較大的公司,其他在美國上市的中小中概股,都很少在美國的媒體界和資本圈發聲,宣傳都集中在國內。甚至部分中概股開季報會的時候,邀請的分析師都是一些華裔,以及美國本地的一些小券商分析師。

此外,由於中概股公司的經營活動大多在國內,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對中概股公司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模式理解不足,也對中概股估值構成天然的屏障。

過去,華爾街瞭解中概股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找“對標公司”。但問題在於,由於中美市場環境的差異,中國出現了一批新模式的公司,很難在美股找到對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估值。

比如,過去幾年的聚美優品就是個典型案例。

隨著流量紅利的結束,曾經是聚美優品最主要業務的垂直電商模式逐漸被證偽。正因為如此,聚美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業務轉型。比如,跨界佈局母嬰內容社區寶寶樹,試水時尚影視劇,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等等。

可惜這一系列舉措並未在資本市場起到太大正面拉昇作用,也沒有改變聚美優品在美股投資人中的固有形象。聚美優品市值長期處於2.5億美金以下。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外可沒有什麼成熟的共享充電寶公司,可以讓華爾街對標。某種程度上說,即使聚美付出了很高的溝通成本,似乎也很難讓華爾街認可其共享充電寶業務的價值。

略帶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美股投資人不認可共享充電寶業務前景的同時,國內互聯網巨頭和資本正在湧進這一領域,威脅著街電的市場地位。2019年8月,美團傳出“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的消息,宣佈將正式、大規模進軍共享充電寶領域;同年12月,共享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宣佈獲得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的5億元C輪融資,並表示資金將大部分用於場景拓展。

這種腹背受敵的境遇,是一個企業不能承受之重。業績優勢和前景利好無法傳導到資本市場,同時,又不得不受制於資本市場的圍城之困,無法獲得更大的業務決策空間和流動資金。這樣的情況下,私有化對聚美優品來說並不是壞事,是形勢所迫的必然之選。

/ 02 /相對厚道的價格成催化劑

時隔四年,聚美優品私有化再被提起,卻有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歷時數月,聚美優品就順利完成了私有化,那麼問題來了,何以順利實現了呢?我們可從投資人的需求、中概股平均估值中樞下移帶來對聚美的私有化價格重新審視兩個方面去理解。

首先,此次私有化收購價相對公允,且較當時股價有一定的溢價空間。

其次,新冠疫情給聚美私有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間窗口。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引發了美股市場的劇烈波動。在短短一個月內,道瓊斯指數從接近30000點下跌到18213點左右,跌幅超過30%。在動盪的情況下,投資人往往更加看重現金以及資產流動性。也正因為如此,大部分投資人都接受了聚美的私有化要約。

從另一方面來說,美股市場的大幅調整,也讓中概股的估值大幅縮水。即使到目前為止,中概股公司的平均市值仍然較疫情爆發前的2月初縮水了3.9%。其中,規模較小的中概股估值回調的幅度更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5億市值以下的中概股公司平均市值縮水了17.2%。

聚美出走美股,透視中概股私有化的得與失

估值的普遍下移,也使投資人重新審視了聚美優品的私有化價格。準確的來講,受到疫情影響,股價普通下跌的情況下,聚美的溢價率也有所提升。

此時,聚美優品不僅沒有采取投機降價操作,還依然堅持原有價格繼續推進收購,成為了此次私有化的“催化劑“,也贏得了多數股東的認可。

有業內人士預測,聚美優品私有化或將再度流產,即便勉強維持,也極大可能會下調收購價格。在這樣的特殊節點下,聚美順勢撤銷或中止私有化再正常不過,因為市場環境變化,中概股下調私有化價格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在邁瑞、易居中國和噹噹網上都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然而,若私有化再生變數,聚美優品的股價大概率將繼續下跌。買方團待股價跌至冰點再重啟私有化,將大幅縮減收購成本。

因此,諸多業內人士預測聚美優品私有化或將再度流產,即便勉強維持,也極大可能會下調收購價格。然而,買方集團篤定地推進私有化流程並堅持20美元的回購價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顯得難能可貴。

/ 03 /退市或只是一次轉身

不得不說,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了私有化退市這條路。

在聚美優品退市的同一天,搜狐宣佈將完成對其旗下游戲業務公司“暢遊”的私有化;隨後,58同城宣佈收到了鷗翎投資發出的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收購要約。據Bloomberg數據,2010年至今共49家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過有化要約。

大量赴美上市中概股在上市幾年內“水土不服”而選擇退市迴歸。而從“過來人”的角度來看,私有化後的中概股往往會有一個不錯的表現。退市,跟上市一樣都是資本運作的方式,把它定義為“黯然離場”,不如理性的看成一次“勇敢轉身”。

我們參考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後,重新回到資本市場的公司,2015年-2018年間它們的平均營收CAGR為75.3%,平均淨利潤CAGR為60.3%。

聚美出走美股,透視中概股私有化的得與失

拋開經營層面的因素,遠離資本市場上的束縛,將更多的精力轉向業務層面,也是它們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

最典型的是藥明康德。過去幾年,藥明康德一直嘗試拓展自有業務版圖,意圖在打造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平臺的同時,還專注於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併購合作,將公司規模擴大。

但是,美國資本市場希望其繼續做好醫療外包服務而非大型擴張,反饋在當時股價上表現為持續下跌。為此,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應對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藥明康德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從結果看,私有化絲毫沒有影響藥明康德的增長。2015-2019年,藥明康德的收入從48.83億增長到128.72億,增長163%;淨利潤從6.84億增長到19.11億,增長179%。

反觀聚美優品此次私有化,同樣可以讓公司擺脫資本市場的束縛、不受短期股價漲跌的影響,從而更關注長期決策,實現將重心轉向業務層面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講,聚美私有化的完成,對公司、對投資人都不算上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