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讀的書,看的電影,打的遊戲

一個人長時間在舒適區的狀態是很危險的。

一、遊戲

這個月主要活動就是在吃雞與卸載吃雞之間掙扎徘徊。7月4號,出了新地圖後,發現薩諾雨林怎麼這麼好玩,於是幾乎天天沉湎於吃雞和看遊戲直播,非常廢的一個狀態。

後來在遊戲上發展出了審美的新愛好,不務正業,喜歡開著遊艇到處浪蕩,這個地圖風景很好,地形地貌多樣,有高山有峽谷有雨林有一線天,一線天,就一號營地那裡兩個峽谷中間,抬頭往天上看,就是一線天,跑到山上往下看,視野超好。

一天我刷豆瓣的時候看到這麼一條,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有人在吃雞遊戲上專門找個風景開始畫圖……我想這也許就很接近於生活本身的混沌性了,遊戲主要目的當然是遊戲,但也不否認有其他潛在可能,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其多義性和混沌性存在。這個人在遊戲裡發展出了繪畫看風景的可能,也沒什麼不好。(來源是VICE的一篇文章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最新狀態是又卸載了,要洗心革面好好看書寫作,嗯,對,就是這樣。

對,還有看遊戲直播,之前看了局全軍的TGA比賽,有一些感想:

發現很多競技類遊戲都可以用大劉的“黑暗森林法則”來解釋,三國殺的“國戰”模式,誰先亮,誰就越有可能首先遭到圍攻。

同樣的,換到吃雞遊戲,個人solo賽,哪怕在縮毒圈前一秒,都死扛住不動,絕不主動破局,一旦誰先沉不住氣,開始跑毒,或者攻擊,就會首先把自己位置暴露出來,周圍數個點會立馬開槍。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看這幾張圖就是這樣,這幾幢房子都有人,開始縮毒,後面周圍的人沒清理掉,一旦衝動忍不住開始跑毒,就會被人打掉。

但其他人一旦開槍也會同時暴露自己座標——黑暗森林——這樣往往導致零和博弈,譬如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所以如無必要,不妨礙自己,絕不主動,絕不暴露。

非常黑暗森林了。

競技遊戲就是縮微的宇宙社會學。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這個是最後一對一。兩個人各自躲在一顆樹後面,在平原地圖裡,就顯出了煙霧彈的作用了,各自扔了幾個煙霧彈往前衝。最後的一對一solo很精彩,有這方面愛好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看。

二、看的書

下面寫寫看的書,很不好意思,也就那麼幾本。

1、冒死記錄

逛某kindle網站意外瀏覽到的,看了下簡介,感覺挺有意思的,就找來看了下,發現是網貼水平,文字水平太差勁。不推薦。

2、我的天才女友 不勒斯四部曲-01

因為豆瓣友鄰閱讀看到的,找來看了下,大失所望。

為什麼會對一些作品打差評,因為你已經見過了高山,也看過了大海,所以你現在再回頭看到一堆小土丘,看到一彎小湖泊,自然不會有多大驚喜,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

外國版《女生日記》:楊紅櫻的女生日記是初一意外看到的,現在記憶所及留下的印象還不錯,這本小說與《女生日記》有些類似,描寫女性成長的過程。但總覺得還不如去讀《女生日記》

傳統小說筆法:這本是現實主義,心理描寫,但是前面已經有了高峰,比起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是高山和小土丘的差別。

兒童視角:不如我之前讀到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更別提下面尚未涉及的石黑一雄的《我輩孤雛》,那又是一個等級的差距了。

女性視角:一點沒有之前讀到的《阿歷克斯》酷

總之各方面就是過譽之作了。

3、地獄變

因為豆瓣友鄰閱讀看到的,找來看了下。順帶懷念下當年讀過的蔡駿。

當時高一真是覺著蔡駿寫得還可以,《病毒》《貓眼》,現在還記得。《人間》第一部第二部我是追著貼吧熬夜看完的,後來專門去買了第三部,結果發現恰恰後面第三部就寫崩了。

高三出了《謀殺似水年華》,同學借我看了下,覺得雖然沒那麼好,但,也還行。

當時一同看的還有那多的懸疑筆記,主要就是《萌芽》系的小說,因為鄰家哥哥訂了雜誌,當時《萌芽》近10年幾乎全看過。

但是現在再回頭看蔡駿,這本書,寫的是什麼鬼哦,文字垃圾。

我都很少這樣評價一本書的,就想上面說的,為什麼會對一些作品打差評,因為你已經見過了高山,也看過了大海——但是這本呢,現在連小土坡,小湖泊都不是,都不如了。

如果有少年真的覺得蔡駿這本寫得好,那多提高自己的文字鑑賞力,多讀些好書吧。

我現在細說一下:

首先,人物對話,全都一個樣,無論老總,清潔工,學生,白領,全都一個樣,一點沒有人物階級性格區分度。

其次,網絡流行語,各種傻逼,裝逼,白痴,TM這樣的言辭,宣諸於男性,女性白領,學生,保安,老總之口,大概是不知道寫文學作品要儘可能避免網絡流行語的侵襲。

第三,再看題材,推理類型常見的有暴風雪山莊模式,密室殺人模式,還有就是這個地獄變模式,但是你可以去看寧航一的1/14,一個短篇的容量和節奏,完全就足夠了,恰到好處,但是蔡駿硬生生給你水成長篇。

第四,羅生門敘事模式。你讀書體系越龐大,你內心對一個作家的評判才會越接近真實水平。這種敘事模式,芥川龍之介,黑澤明,以及金庸,都創作得非常好了,你當時讀到甚至並不覺得,但是你一比較才會發現。蔡駿就是模仿,居然也能模仿的這麼拙劣。金庸在此之前,從未了解過芥川龍之介,但就恰恰能寫出《雪山飛狐》這樣的作品,你越讀,越比較,才越懂得金庸作品的層次。真是全靠同行襯托。

其他方面,簡直滿身破綻,就不多說了。

這真是我近期讀過的最底線的一本書了。

下面三本都是石黑的書。

4、別讓我走

以克隆人為主題,探討近未來時代克隆人的倫理和人權問題。以學生、兒童的視點,成長的歷程來記敘。

這本在石黑的作品序列裡,算是比較弱的一部,但是,這裡我要借倪匡評價金庸《書劍恩仇錄》的話,石黑的書即使在弱,也是同他自身的作品相比較的,要放到外面和其他作家作品相比,依然不失為一本優秀的小說。

讀石黑的書常會想到維倫紐瓦和讓·維果的電影,那種悲傷與詩意共存的狀態,節制,悲傷、詩意化,石黑的書就是這樣。

精湛的文字控制力,節制壓抑的情感,緊繃和張力彼此頡頏,非常浪漫化的悲傷的詩意化的細節,這樣的情感狀態主要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印象深刻的有兩個段落:

其一,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回到宿舍拿東西,記得當時宿舍房間窗戶沒有完全拉上,室內非常明亮,可以看到太陽光映照進屋裡,砂塵在空中飄揚。

在這樣一種情境下,“我”作為克隆人,開始偷偷聽錄音帶,隨著歌聲,情不自禁地閉上眼睛開始跳舞。跳完發現夫人在門口,一動也不動。驚訝夫人哭了。

這裡的情感狀態要結合整本書才能理解。

其二,是結尾段落:

那是我唯一一次,站在那裡看著這些奇奇怪怪的垃圾,感覺風吹過空蕩的草地,我心裡出現了一個想象,因為這裡畢竟是諾弗克,而且我不久前才剛失去湯米。我想著這些垃圾,想著樹枝上不停拍打的塑料布條,想著如海岸線般、勾住各種奇奇怪怪東西的鐵絲柵欄,我半閉著雙眼,想象自己從小遺失的東西全被沖刷到了這裡,我現在就站在這些東西面前,如果繼續等下去,說不定草地那邊的地平線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身影,慢慢地越來越大,然後我認出那個人就是湯米,他揮揮手,可能還會大聲地叫我的名字。想象僅止於此,我不能允許自己繼續下去……淚水從臉頰滾了下來,但我沒有啜泣或是情緒失控,只是等了一會兒,然後走回車裡,開車前往該去的地方。

現在再重看,還是有些難過。就像夫人看到一個克隆人學生,聽著錄音帶,“閉著眼睛,心飄到很遠的地方去,臉上一副嚮往不已的表情,充滿感情地一個人跳著舞”,那樣地難過。

“淚水從臉頰滾了下來,但我沒有啜泣或是情緒失控”——石黑的書的情感節制,就是這樣的。

5、我輩孤雛

很多人對這本書,只是因為後半本的主人公不可理喻,不討人喜歡,就評價頗低。可是如果僅僅因為如此——要知道有許多小說家專門創作的主人公就是這一類充滿缺陷的人物。洪尚秀的電影,還有奧康納的小說——如果僅僅滿足於代入感,那閱讀鑑賞力,只能留在通俗小說和網文階段,停步不前。

讀石黑的書,最重要的一點是,時刻提醒自己記得“不可靠敘述”。

這本書同樣如此。

後半本的主人公向我們敘述,當時上海孤島的許多外國人,認為他自己只要救得了父母,就會拯救他們,這只是他自己的敘述。不一定要當真。

之後寫他營救父母的過程,那是十幾年前了,還執意前往,並且蠻橫的要求正在抗日國民黨軍官帶領自己前往,本身顯示的是這個主角,作為一個偵探的並不那麼專業,但是他恰恰給我們形容的他自己,就是功成名就,為人敬仰,最後揭開結局,真相的發現,就是人生的瓦解,原來他母親一直默默委曲求全在他不知道的角落支持他,給他創造了一個成人童話,這裡隱含了作者的不認同和對主角以往人生的徹底解構。這些作者都有暗示,但是也要讀者能夠心領神會。

不可靠敘述的重點是,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中論述過,在敘述者不可靠的文本中,隱含作者如何跟與其相對應的隱含讀者進行秘密交流,從而產生反諷敘述者的效果。

這確實是破壞代入感和體驗感的小說創作行為,主人公不是高大正確道德完美的,反而會有一些缺陷,不可靠的陳述,向讀者撒謊,力圖拔高自己,讀者要自己學會鑑別,文本細讀,看這個敘述者主人公言行前後不一致的地方,畢竟不能讓自己的閱讀鑑賞力一直停留在通俗小說階段,不是嗎。

6、小夜曲

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復調小說,我之前看了許多論文,專門研究過復調,巴赫金和昆德拉的理論都研究過,也看過他們的舉例。但要說最符合復調本意的小說,現在終於讀到了,就是石黑一雄的《小夜曲》,巴赫金和昆德拉真該來看看。

石黑一雄確實是個天才。天才小說家。每個作品主題不同,有許多是他從未體驗過的,金庸也談到過,書劍恩仇錄是他童年聽到的體驗過的經歷,一直到連城訣,也是由於童年的經歷感觸而發,到鹿鼎記,這本小說裡涉及到的,他從未接觸過。

這隻能是想象力的藝術傑作。

這類小說家,就是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對一個小說家來說,想象力,是比其他諸如努力、勤勉,更加首要和關鍵的因素。

石黑每本幾乎都有深沉的悲憫和相當的人文高度。

他的小說、他的文字,就像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米開朗琪羅的繪畫,都是藝術品。

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名符其實。

再說小夜曲,比起長篇的悲傷和詩意,有了幽默的成分,看的時候,或莞爾,或開懷大笑,拍手叫絕,這還是我4月份讀鹿鼎記時才有的體驗。

說復調。一共五篇內容,由一個共同的主題連接起來。

第一篇談到教父,“我記得去年夏天有一次,我奔走於各個樂隊間,一個下午演奏了九遍《教父》。”

第五篇開頭也談到,“這是午飯後我們第三次演奏《教父》了”。

這屬於音樂多重奏,復調上的重章疊句。共同的主題連接不同的各自獨立的篇章內容,之間又有互相呼應的部分。是真正意義上的最接近音樂學本義的復調作品。

再說音樂。米蘭昆德拉,村上春樹,石黑一雄,本都是立志從事音樂的。後兩者還都是鐵桿的爵士迷。昆德拉有一本《小說的藝術》,有一章專門談小說節奏與音樂關係,還建立了結構復調這樣的概念,村上春樹有一本和小澤征爾的音樂對談,石黑一雄也有一本,就是這本小夜曲了,比起前兩者的理論性論述,石黑這是從創作上直接貼進了音樂。

石黑一雄一直的志向是從事音樂,“青少年時期曾經是個嬉皮,留著長髮,帶著吉他,揹著揹包在美國到處旅行,愛聽流行音樂、爵士音樂。”

夢想是當一名搖滾歌手,不僅會彈吉他和鋼琴,還寄了很多小樣給唱片公司,結果都是石沉大海。直到二十八歲發表處女作獲得成功,石黑才確定自己的才華在於小說創作。

看後記裡這一段,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擅長的東西和你的愛好所在,往往是兩碼事。所以你自己也要儘可能挖掘你自己,愛好是什麼,專長又是什麼

再說不可靠敘述。

這本書同樣有,讀石黑你要時刻注意不可靠敘述。第二篇查理其實是在欺騙我,艾米麗從未對查理,查理只不過想讓我儘量搞得糟一些,把他襯托的好一點。

第四篇,我的自述,我是一個憤世嫉俗,鬱郁不得志的歌手,我和我身旁的人,都讚歎我有才,但是認為我太醜了,這才阻礙了我成名的道路。主人公給我們的敘述就是這樣的,但是到後面有一句,露餡了,不可靠敘述就是這樣,偶爾在一句話裡會露餡,主人公兩次當臺演出,都太緊張,僵住不動,但“我”從未這麼認為,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意外。這也許才是主要原因,而不是長相問題,畢竟,也有其他長相不行而火的歌手,但是主人公又會找一些其他理由。

我們在讀小說的時候,不一定要代入感,這只是一般的通俗小說,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反而要時刻注意,與敘述者拉開距離。

還有第三篇《莫文爾山》,主人公在姐姐姐夫家幫忙幹活,管吃住,來散心寫歌,但經常開溜,而且比較記仇,比如對遇到的旅客和當年辱罵過自己的小學老師,會想一些小點子,但隨後又感到不安,就是這樣一些道德並不完美有一些缺陷的普通人。就是這樣。

這部《小夜曲》,或傷心,或荒誕,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唏噓,五篇情感狀態各不相同,都很喜歡,不過要論最中意的,應該是第二篇和第四篇。

7、射鵰英雄傳

8、神鵰俠侶

對我都忘了這兩本了,因為沒有標記。但是當時寫完金庸人物英雄榜第二篇,接下來第三個是要寫郭靖的,但是射鵰和神鵰,都是去年看的,記不太清了,所以又都重看了一遍,真正的文本細讀了一遍,一邊讀一邊評論,發廣播,文本細讀。

對神鵰的評價有所提升。

對射鵰,是新發現了一個人物,就是楊康,寫楊康文章已經寫了快一週了,還沒寫完,斷斷續續了,因為總想用一個完整的結構,把各種細節大事小事性格都統攝下來。

這兩本書,180W字,看了半個月時間,七月前兩週就看這兩本了。

等之後會詳細評論的。

上面說到金庸,看他的自述:

小說反映作者的經驗與想象。

小說家的第一部作品,通常與他自己有關,或者,寫的是他最熟悉的事物。到了後期,生活的經歷複雜了,小說的內容也會複雜起來。

我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寫的是我小時候在故鄉聽得熟了的傳說------乾隆皇帝是漢人的兒子。杭州與海寧是我的故鄉。

《鹿鼎記》是我到現在為止的最後一部小說,所寫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宮,朝廷,荒島。 韋小寶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市井小流氓,我一生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半個。揚州我只到過一天,生活也無體驗。

說起來金庸也算是天才小說家了。而且還是那種自己努力成為的。

鹿鼎記,也是他成就最高最傑出的的 一部小說,足以步入經典文學作品殿堂。最好的武俠是天龍八部,而鹿鼎記,已經超越類型的侷限了。

第三、電影

電影看得比較少,現在還記得16年那時候,一天一部安東尼奧尼,一天一部園子溫……

七月主要看了哈內克、伍迪艾倫、洪尚秀

哈內克兩部《鋼琴教師》《快樂結局》。

說下後者,楊德昌的編劇結構,安東尼奧尼和蔡明亮的情感內裡,還夾帶有歐洲難民危機和白左的些微現實映射,可以參考對比的影片有[一一][河流][夜][紅色沙漠]。哈內克只要正常發揮,就還是不錯的電影

伍迪艾倫。

第一部看得就是《安妮霍爾》,太話嘮了,實在受不了,就一直沒接著看。那天看《電影理論解讀》,提到《西力傳》,就找來看了,推薦一下。

1、《西力傳》:即使放在伍迪艾倫電影序列當中,也足夠成為一部獨特的片子。這是一部偽紀錄片,用紀錄片手法拍成的劇情片,黑白與彩色的對比,表示今昔區別,對片源都要有所解釋,來自哪裡,穿插名人評論談話,都是對紀錄片的形式指認。但是同時運用紀錄片形式,達到了與內容表達的完美相融。

2、《解構愛情狂》。你看片名,解構,deconstructing,這是相當知識分子的話語理論,直接用作了片名,與之類似的還有查理考夫曼的《提喻紐約》,提喻,Synecdoche,也是相當知識分子的話語。

伍迪艾倫,查理考夫曼所代表的是截然不同於西部好萊塢的東海岸紐約知識分子群體電影。

3、《賢伉儷》,還是談的兩性關係,有點話嘮,不太喜歡,5分

4、《開羅紫玫瑰》,看這部是因為記得之前戴錦華老師推薦過,電影與現實的關係。7分。

5、《漢娜姐妹》

要重點說下配樂,伍迪艾倫電影中的音樂運用。印象深刻的《賽末點》,與謀殺相始終的長達12分鐘的歌劇《奧賽羅》段落可稱之為全片的華彩。看完就感嘆,伍迪艾倫的配樂使用當真是amazing

再說這部,主要是古典和爵士樂。我注意到的是38分鐘,姐夫偷情親吻小姨子的緊張音樂,當時看得時候感覺就不一樣,有評論提及好像來自巴赫《羽管鍵琴協奏曲,BWV 1056》

這部結構上類似李安的《飲食男女》,三個女兒各自的情事枝節,但是李安的劇本更加規整嚴謹一些,沒有任何旁支,伍迪則更散漫、個人化一些,細枝末節也更多,對死亡、宗教、人生意義、兩性關係的思考,還夾帶同《解構愛情狂》裡因寫作隱私影響周圍人的私貨。這裡我很喜歡Cummings的那首詩。

真是最適合撩女孩的一首詩了。我就偷偷記下了。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看讀完詩後的表情,很到位了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洪尚秀

四年前看洪尚秀的時候,愣是沒找著《夏夏夏》和《疊疊山中》,現在終於找來看了。還是常見的洪尚秀作品內容,兩性關係,調侃男性的虛偽,知識分子的道貌岸然,有些有意思的細節。

洪尚秀電影,我最喜歡的是《夜與日》。

七月读的书,看的电影,打的游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