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是最敢於說真話的人!課堂,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

小時候,父親是我最崇拜的人。

他的職業—人民教師,也是我最喜歡的職業。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老師們站在講臺上口若懸河、伏在案臺上下筆有神、走在路上精神百倍,雖些許清貧,但在當時的社會看來,教師行業高尚無比,光環圍繞。

當我走上講臺後,卻發現當下的教育已不是以前的教育,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我們當下的教育病了。

可是病在哪裡,該如何治療? 知病者眾多,治病者鮮少,革新者甚寡,嗚呼,哀哉!

教師,身為教育行業的中流砥柱和先鋒部隊,或許是時候該思考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教師,應是最敢於說真話的人!課堂,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

01

有教師說:我們並不是不知道如何教,而是不敢教。

這確實是目前教育的悲涼現狀:學校成了誰都可以插一手的檢查對象;教師成了誰都可以管一管的考核對象。

學校處於弱勢、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敢做、不敢說成為了當今教育最大的悲劇。

曾經,我們也滔滔不絕,如今,我們卻噤若寒蟬,生怕哪句無心言辭被人腦牌復讀機記下,成為家長口誅筆伐的證據;

曾經,我們也意氣風發,如今,我們卻謹小慎微,害怕一點小事成為家長無限放大的源泉。

時間久了,我們會發現教育出現的最大的問題竟是在家校關係上。

“醫患關係”成為社會熱點已久,因為和醫療有關的都和最重要的生命有關。

但其實教育、家校關係,也需要更多的關注。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不也正是因為他發現了醫治人心比醫治身體一樣重要嗎?

好的教育一定是家長、學校、老師三者形成了一股合力,而這樣的合力在生活中太少。

教師,應是最敢於說真話的人!課堂,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

02

以下的情景或許我們並不陌生,正發生在每個老師的教育生涯中。

我們和家長說:孩子做了一件xx事,這樣是從品德上來說是不對的。

家長說: 我的孩子最完美,絕對不會這樣做,她要的我們都會給她買。(重點不應該是檢討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嗎?)

我們和家長說:孩子最近成績不行,希望家長在家能夠多加輔導。

家長說:我們是國外快樂教育理念,孩子自由生長就好,成績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快樂教育並沒有反對學習,家長是否曲解其意思?在確定快樂教育是否適合中國前,分數還是比較重要,高考也或許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

我們和家長反饋孩子存在的問題。

家長說:老師你是不是針對我的孩子?我就相信我孩子說的,反正你說了孩子,孩子就不喜歡你。(如果是針對的話,會不會花心思去觀察你的孩子?)

我們希望家長能多多關注孩子,家長直接告知:女孩子要讀那麼多書幹什麼,我們要培養兒子。(女孩子讀書或許就是為了有一天她們不會成為說出這句話的家長。)

教師,應是最敢於說真話的人!課堂,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

03

中國的家長,或許大部分正陷入焦慮的怪象:

  • 信任機構老師的話,忽視學校老師的話;
  • 深受各種外國教育思想的洗腦,卻忽視整個中國的大環境;
  • 既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言善道、能歌善舞,又看不到別人背後付出的努力;
  • 既沒辦法進入私立學校,又想方設法抨擊公立學校;
  • 既說自己用盡全力教育孩子,卻不虛心向其他家長學習。

我們處於新時代,許多人學習了知識,武裝了自己的頭腦,卻丟失了最基本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教育,是服務性行業。

但學校與課堂卻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家長、孩子、教師都應該對學校懷有一份敬畏之心。

在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一群老師和校長,做著良心教育、說著逆耳忠言、扛著無限責任、織著教育之夢。

教師,是這個時代最應該說出真話的人,因為我們的一句話或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家長不會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但我們知道。

儘管我們遭遇許多誤會、甚至是謾罵,但我們依然無愧於心。

教師,應是最敢於說真話的人!課堂,不是誰都可以來挑刺的地方

寫在最後:

學生如幼嫩樹苗,家長悉心呵護,一心在根部澆灌,給了它無限養分,卻忽視樹苗上端已長歪,老師如園丁,眼看幼嫩樹苗已有長歪趨勢,怎忍心不出手相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