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的最大祕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小李和小王都在某公司上班,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接近。小李成天忙碌,上班時沒見他有一刻閒著的,下班後經常加班加點,也只是勉強完成工作,有時還因為一些事沒做或做得不好受到批評。而小王看起來就輕鬆多了,上班時不慌不忙,到了點就下班,幾乎沒見他加過班,但他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還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

小李很羨慕小王,也很不解,就向小李請教。原來,除了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外,兩人最大的差距是在時間管理上。

說到時間管理,小李也看過一些這方面的書,平時也會制訂待辦清單和時間安排表之類的,但沒什麼用,還常常讓他感到沮喪,因為他經常完不成清單上的事務,更無法按照時間表行事。

小王卻告訴他:時間其實是無法管理的,再怎麼管理,每個人每天也都只有24小時,因此他的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只管理要做的事情,這樣效率反而高。

小李聽了如醍醐灌頂,簡直要膜拜小王了,可是如何管理要做的事呢?

小王靦腆的一笑,其實這個道理並不是他自己想出的,而是美國時間管理大師戴維•艾倫(以下簡稱艾倫)告訴他的,大師還向小王傳授了具體的方法呢。

當然,小王並沒有見到大師本人,但是大師把他的秘訣寫成了一本書,而小王有幸讀到了這本時間管理的秘籍。

這本書就是戴維•艾倫《搞定1:無壓工作的藝術》(以下簡稱《搞定》),書的英文名為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書中介紹的方法因此被稱為“GTD”,已成為目前最全面、最系統、最廣泛使用的時間管理方法,這本書也成為“GTD”時間管理系統的奠基之作,在30多個國家出版,暢銷全球,廣受好評。

《搞定》告訴我們,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只管理要做的事——艾倫稱之為未竟之事。如何管理未竟之事?書中介紹了3個原則即:養成收集的習慣,確定下一步行動,關注結果,5個步驟即收集、理清、整理、回顧、執行,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三個步驟,即收集、理清和行動,這三個步驟也顛覆了我們有關時間管理的三個認知。


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一、有效地處理內心的承諾——收集

艾倫在書的開篇就指出,很多人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常常並非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是因為對自己的承諾管理不當,導致內心壓力增大,飽經摺磨。

小李的沮喪正緣於此,而我也打開了多年的心結。

其實我初中時就接觸過時間管理,班主任給我們講過傳奇人物柳比歇夫及其奇特的時間管理方法,我也買到了一本中學生時間效率手冊,並開始學著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

但結果和小李一樣,我經常完不成自己的計劃和安排,後來就乾脆放棄了。當然這並沒有影響我那時的學習成績,但那種挫敗感記憶猶新,且一直不明白是為什麼。

讀了《搞定》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初每天都有的“欠債”感,其實是因為自己一次次違背了內心的承諾。

因此,艾倫把“有效地處理內心的承諾”作為本書的核心原則,它貫穿整個“GTD”管理系統,它最基本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步驟就是“收集”。

收集什麼?收集一切未竟之事。

如何收集?把所有你要做想做而沒做的事都記錄並收集起來。如果這些事務是以實物呈現的,如要看的書和文件要整理的名片等等,那就把這些物品統統收集起來,放進你的“工作籃”——其實我覺得用“收集箱”更好。

書中介紹的“收集箱”是真實的收納籃,記錄想法的載體是紙張,一張紙只寫一件事,寫好就投入“箱”中。

我根據自身習慣,在電子筆記中建立了一個名為“收集箱“的文件夾,把自己現在想到的事,還有以前計劃但一直沒完成的事項全部投入其中,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

可能有人要問了,計劃表上的事我都老是完不成,現在還要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記下來,那不是會給自己更大壓力嗎?

但其實,讓我們有壓力的不僅來自寫在計劃表上的事務,還來自其他想到卻沒有去做的事,總之是一切“未竟之事”我們感到不安。

未竟之事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收集“未竟之事”,就是把所有“承諾”都收集起來,並把它們儲存在大腦之外。

這樣我們的大腦就被“清空”了,壓力自然也就減輕了。

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二、對所有未竟之事一視同仁——理清

通過收集,我們把所有內心的承諾從大腦移到了外部的收集箱中,但如果不去管它們,它們還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大腦。

因此,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清理收集箱,給收集箱中所有事務一個處理意見,給你所有的內心承諾一個交代。

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稱為理清,在理清階段,書中強調了三個原則。

原則1:首先處理“收集箱”中最上面的事務。

有人認為,最上面一件事應該是最緊急或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在收集時我們並沒有要求對收集的事務進行排序,而是隨機投入的。所以最上面的一件事其實是隨機的。艾倫在這裡強調的實際上也正是這一點,給所有未竟之事一個均等處理的機會,這是《搞定》的又一個核心原則:對所有未竟之事一視同仁。

這個原則顛覆了我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之前看到的時間管理書籍和文章,雖然各有不同,但幾乎都強調優先級管理,有的把事件按重要性分成A、B、C,處理原則是保證做A,有時間再做B或C,A或者做 A 推遲 B 記錄 C ;有的把事件按重要性和緊急性必分成四類,處理順序依次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這就是有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但是,我們在使用時就會發現,就如艾倫指出的那樣,對所有事件都排出優先級常常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時間節奏越來越快,事務越來越煩雜的現代社會里。而且強調優先級管理的專家也指出,事務的優先級是處在經常變化中的,今天的A級事務明天可能就成了B或C級事務,而今天的B或C級事務明天也可能就成了A級事務了。即使全都恰當地排出優先級了,我們也會發現,

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也是要去做的,比如工作和生活中的許多瑣事,如果不去做,同樣會給我們帶來煩惱,引起我們的內心不安。

原則2:一次一事。不管收集箱中有多少事,也不管事情的重要程度,每次都只處理一件事。欲速則不達,而且這也進一步保證了對所有未竟之事一視同仁。

原則3:永遠不要把事務再放回“收集箱”。不管這件事是如何棘手或者如何不重要,取出來了就要拿出處理意見,不要再放回去,這樣才能清空“收集箱”,這也再次保證了給所有未竟之事均等處理的機會。

那麼,如何給出處理意見呢?下面這張圖給出了詳細答案。你只要掌握了這張圖,就搞定了”理清“這個步驟,也就掌握了“GTD”時間管理的精髓。


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從圖上可看出,理清以後,我們要建立7張清單。這7 張清單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處理內心的承諾。

“焦慮和內疚並不是因為承擔了太多工作而造成的,而是由於你撕毀了同自己的約定而導致的。”


如果你的消極情緒來自於此,那麼你可以用下面3種方式來處理:

一是不簽訂協議

二是完成協議

三是重新商定協議

不需要採取行動的就是“不簽訂協議”,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直接扔進垃圾桶,二是列入“參考資料”,三是列入“將來也許清單”,後兩種都需要建立清單。

需要採取行動的事務中,一是2分鐘內可完成的應該立即執行,這就是“完成協議”了。

另外的則需要“重新商定協議”,有以下5種情況,都需建立清單:

由他人完成的事務列入“等待清單”;要在指定時間完成的事務列入“日程表”;沒有明確時間,需要儘快完成的具體行動列入“下一步行動清單”中;需要多個步驟才能未完成的事務,則要建立”項目“清單和”項目計劃“(項目輔助資料,行動時備查)清單。

一張圖,3個原則,7個清單,我們對所有未竟之事一視同仁地都進行了處理,清空了”收集箱“,理清了所有內心的承諾。

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三、自下而上——行動

通過理清,我們對收集箱中的所有事務進行了處理,但只是處理,並非完成。除了扔進垃圾桶和立即行動的事務外,我們都只是給出了處理意見,建立了清單。

如果只有清單,沒有行動,那還是無效的處理,甚至還會加重我們的內疚

因此,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行動。

如何行動,或者說如何選擇採取什麼行動?

《搞定》中給出了選擇每日行動的“三分類法”和確定某一時刻具體行動的“四標準法”以及總體檢視工作的“六層次法”。

“三分類法”就是把我們每天的行動分為三類:

一是執行安排好的行動,如執行日程表或行動清單上的事務安排;

二是處理突發事件,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突發事件,這時要不要停下手中事務?要衡量一下是否值得;

三是安排自己的行動,不屬於前面兩種情況的,就需要我們做出安排。

那麼,如何安排自己具體時刻的行動呢?可以採取“四標準法”來安排

一是看情境,比如在單位時就不可能做只能在家裡做的事情;

二是看時間,比如只有10分鐘時間就不可能做至少需要1個小時的重大事情;

三是看精力,比如中午有整塊時間,但如果你比較睏倦,就很難做需要較強精力的事情,但整理一下抽屜或者看看輕鬆的文章是完全可以的。

四是看重要性。可能有人要說了,終於還是要看重要性了?當然,在收集和理清時不考慮重要性,但在確定某一時刻具體行動時,在面對突發事件進行衡量時,從總體上檢視工作時都需要考慮重要性。

考慮重要性時,艾倫提出了總體檢視工作的“六層次”法,六個層次用樓層類比如下:

5樓視野:人生目標

4樓視野:長期展望(3年及其以上目標)

3樓視野:1-2年的目標

2樓視野:關注和責任範圍

1樓視野:當前的工作

地面:目前的行動

樓層越高重要性越高,比如你現在想打個電話,這是一個具體行動,但這與你5樓視野的人生目標有衝突,那你就應該取消這個行動。

這個好理解,所有事情的重要程度都由它的上一層次所決定,所以我們通常認為採取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更有效,如我們制訂計劃時強調先要制定大目標再分解成小目標。

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很難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艾倫在大量的培訓中發現,很多人的突出問題並非沒有時間也並非沒有目標,而是因為無法確定到底要幹些什麼,下一步需要採取哪些行動。

沒有具體行動的目標永遠是空中樓閣。

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1張圖7個清單,輕鬆搞定!


因此,艾倫雖然沒有否定“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 但他更建議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工作。

艾倫曾與許多企業高管合作過,發現他們最大的困擾是如何管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旦他們掌控這一切後,他們的注意力自然會轉移到更高視野的關注和興趣領域。

“所以,不要擔心哪種層次的視野和哪種生活內容是最優先處理對象,只管處理當前情況。一旦你這麼做,你會更有效地發現並解決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項。”

因此,要從“地面”也就是“目前的行動”做起,包括日程表和下一步行動清單中的事務。你在日常工作中,只需關注這兩點,如果日程表滿滿的,你甚至都不需要看“下一步行動清單”了。

但要注意,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並不代表下面的重要性更高,在考慮重要性時特別要注意,在確定“下一步行動清單”時也要特別注意。

“只有切實掌握了你的所有項目,你才會知道今天下午應該做什麼”

你需要建立1樓視野中當前工作的項目清單和“將來也許”清單等其他清單,以與更高樓層的視野相連。這些清單平時不需要去關注,但必須定期回顧與調整,並以此確定你的下一步行動清單,這樣才不會讓你只陷入行動中而失去目標。

在理清的基礎上,運用“三分類法”、“四標準法”和“六層次法”,可以幫助我們自下而上地採取行動,讓我們既能夠隨時隨地確定下一步行動,又能夠關注人生目標。


《搞定》是“GDT”時間管理方法的奠基之作,它告訴我們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未竟之事,通過收集、理清和行動三大步驟管理未竟之事,有效處理內心的承諾,自下而上地切實採取行動。

本書介紹的方法既關注目標又關注行動 ,兼顧效果與效率。既可以讓你思考人生價值與人生意義問題,又讓你關注具體問題並做出具體行動,就像著名管理學大師亨利·伯格所說:

“像實幹家一樣思考問題,像思想家一樣付諸行動。”

打開艾倫這本《搞定》,思考並且行動,輕鬆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不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