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提起張譯,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金星秀》時念的朗誦海子的《春暖花開》,那聲音,如林籟泉韻,超好聽,耳朵會懷孕!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而最初讓我記住張譯的是《士兵突擊》中,班長史今退役淚撒長安街的那個片段。

坐著汽車從夢寐以求的天安門前經過時,穿著軍裝的史今嚼著大白兔奶糖、那一呲牙、一抿嘴,最終扛不住情緒,號啕大哭。嘴裡的糖抵不住心裡的苦,把即將離開部隊的複雜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士兵突擊》讓觀眾看到了張譯身上的閃光點,也讓他小火了一把。然而在這之前,作為話劇演員出身的他,跑了將近十年的龍套。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10年的龍套生涯

1978年張譯出生於黑龍江,學生時代兩次報考北京廣播學院落榜,卻意外迷上了演戲,於是他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1997年20歲的張譯,穿上了軍裝,如願成為了“北京戰友話劇團”的學員。

在學員班,因為長得難看,張譯一直沒戲可演。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為緊張發揮得不好,以失敗告終。領導也不看好他,曾經毫不客氣地評價他不太適合做演員:“你演戲就是個死,就跑跑龍套吧!”彼時的張譯,除了對演戲的熱愛,幾乎一無所有。因而,在將近10年的軍旅生涯,場記、劇務、編劇,跑腿、龍套,張譯什麼都幹,他選擇慢慢沉澱,慢慢消化。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在一次在《喬家大院》跑龍套時,導演胡玫問張譯:“你多大了?”張譯:27了。胡玫摸了一下張譯的頭,“男演員,28歲還沒有出來的話,洗洗睡吧。”張譯心裡登時“咯噔”了一下,我這明年可就28了,怎麼還沒一點“出來”的跡象啊。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命運不會辜負一直努力,且不服輸的人。在28歲這年,張譯主動爭取到了《士兵突擊》中的男三號史今一角。《士兵突擊》讓張譯一夜成名,也是張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拍攝電視劇。火的背後,是張譯花了整整10年的日夜辛勤的付出。

混口飯吃,怎麼就這麼難

然而,《士兵突擊》並未讓張譯走上大紅。從北京戰友話劇團轉業之後,一直沒戲可演。為了生活,為了能演戲,張譯不停跑劇組。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他四處找戲演,結果還是處處碰壁。“劇組我跑過,而且一跑就是5年,我一直在給各個劇組送照片和簡歷。如果形象不錯,或許還能混上個跟組演員”。張譯說他平均一天跑一兩個劇組,“到最後,覺得自己就像一條死狗,就這樣混,但還在堅持,只是想用跑劇組這件事來證明我是一個演員。” 張譯回憶起早年跑劇組的經歷,感嘆“混口飯吃,怎麼就那麼難?”

但他始終不拋棄不放棄,他珍惜每一個小角色,細心揣摩,不斷思考和摸索,盡心盡力出演。3年後,張譯迎來了《我的團長我的團》,老實人史今變成了小太爺孟煩了。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但總愛用損毒的語言的孟煩了,直接戳中眾多觀眾的內心深處,讓“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孟煩了”。孟煩了成功的讓他獲得了當年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榮譽。

接下來《生死線》裡的何莫修、《北京愛情故事》裡貧苦出身後又最終黑化的石小猛等角色,都在他的演繹下充滿了生命力,讓觀眾感到親切。

2013年,張譯和孫儷共同主演都市情感劇《辣媽正傳》。劇中孫儷和張譯的“夫妻檔”充滿小夫妻的小情調小樂趣;劇外,兩人因為該劇認識,經常較真琢磨劇本,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後來兩人接受魯豫節目採訪時,張譯開玩笑說:“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了。”

張譯: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