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去看落日餘暉醫療隊”隊長、民盟盟員羅哲——“人間值得,我們一起拼搏”

“回來了,136個人,一個都不少!”


4月1日中午11時53分,東航MU9004航班抵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這架東航包機接回的是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

作為上海第一支整建制增援的隊伍,自2月7日出徵以來,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兩個病區奮戰了足足55個日日夜夜,取得了無論是普通病房還是重症監護室(ICU)無一例重症轉危重症的驕人戰績。

除了出色的成績,這支醫療隊還拿下了一個別名——“陪你去看落日餘暉醫療隊”。3月5日,醫療隊隊員劉凱醫生在護送病患做CT的途中,恰逢日落時刻。劉凱停下了腳步,讓已經住院快一個月的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落日餘暉。暮光下,病人和醫生,87歲和27歲,這份相隔了一甲子的溫暖和堅定,讓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艱難階段的國民們瞬間“燃爆”了戰勝疫情的勇氣和信心。

“陪你去看落日餘暉醫療隊”隊長、民盟盟員羅哲——“人間值得,我們一起拼搏”

而這張照片的“首發”者,其實就是醫療隊隊長、民盟盟員羅哲。“當天下午,我剛在朋友圈發了這張照片,負責宣傳的同志就立馬找我,希望能用。”

“為什麼會在朋友圈發這張照片呢?”

“因為很美,很‘治癒系’。”

羅哲說:“醫護人員是很累,但是你不能一直說我們怎麼累怎麼苦,人們更需要溫暖的東西。這張夕陽餘暉,能夠引發共鳴,又能給大家遐想的空間。”之後,這張照片在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也印證了他的初衷。人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看到春暖花開的希望——“人間值得”。

是的,“人間值得”是因為“我們一起拼搏”。

“煽情者”是羅哲,“嚴謹者”也是羅哲。

彼時,醫療隊剛抵達武漢,來到新的環境,面對新冠病毒這個陌生的敵人,隊員們用了1個多星期適應。羅哲說,在這段時間,他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帶領團隊熟悉情況和工作方式,給團隊所有醫生統一認識。

進入“戰場”不久,抓住、穩住、守住——3張鮮豔的海報貼上了“戰區”的院牆。“安全、細緻、規範是醫療隊的信條,也是大家的共識。沒有人是新冠專家,都在摸石頭過河,所以大家更要勁往一處使。”羅哲說。

醫療隊每天都會召開醫護溝通會,不僅一起分析病例和治療方案,還會和隊員們交流個人遇到的問題。團隊中的30位醫生來自10個不同科室,羅哲如是評價:中山醫院的醫生個個都很優秀,對於如何救治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就用專業和療效說話。

由於經常要跨科室會診,需要隊員們摒棄原本的專科模式,統一思想,形成符合現況且可行的評估規範和治療流程。此外,除了中山醫院的這支隊伍,還有其他近20支“國家隊”,會一起召開專家組線上會議,討論病例,分享治療經驗。

“當時,在武漢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沒什麼特別的(困難)。”他輕描淡寫地說:“這些我們平時每天都在面對,現在無非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批病人。”在中山醫院,羅哲是兩個ICU的負責人,同時還管理著廈門分院的ICU,他的團隊一年收治各類重症患者6000餘例。

“如果一定要說困難,唯一的困難就是要戰勝自己。”羅哲說:“我們這支醫療隊中有六成都是‘90後’,我算是老的了。這批年輕醫護們,在最危險的時候都挺身而出,不辭辛勞,每每看他們在公交車上疲憊的狀態,我都特別感動。”

夜以繼日的救治工作,讓醫護人員也承擔著很大的壓力,他們在用自己的專業救治病人的同時,也需要自我調節。於是,嚴謹的羅哲把自己的微信頭像換成了一張身著防護服的背影照,防護服上畫著一個“大力水手”的卡通形象。

“這是我們的兩位女醫生畫的。”羅哲笑道。在他的示範下,除了畫畫,很多醫護人員還在防護服上寫上或勵志或打趣的話。羅哲說,“這是我們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

這次戰“疫”對於年輕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一種歷練。作為隊長,羅哲希望他們能夠以此積累經驗,不僅提高專業水平,也對自己作為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更清晰、更明確,“必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已經回到上海的羅哲,並沒有放下對工作的思考:“儘快休整下來,把前線的工作再梳理一下,有什麼不足,哪裡需要改進,一一總結出來。援鄂戰‘疫’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在疫情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陪你去看落日餘暉醫療隊’的工作不會停止。”

採訪結束後,記者在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大樓外牆上發現懸掛著一幅巨幅海報,正是那幅堪稱網紅的“落日餘暉圖”,並配以文字——人間值得,我們一起拼搏!

“陪你去看落日餘暉醫療隊”隊長、民盟盟員羅哲——“人間值得,我們一起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