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三國時期,孫權承父兄之業, 坐鎮江東,成了三足鼎立的霸主之 ,卻遲遲沒有自稱皇帝。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起初,曹操自封為魏王之時,孫權卻寫信勸他說:“ 你英武不凡,天命在你,只要你登上大位,我孫權第一個拜服在你的腳下。只要你剿滅了劉備,蕩平西川,到時我自會獻出土地,俯首稱臣。”

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用心,他笑著對人說:“ 孫權表面愚鈍,其實智謀深不可測。他這是讓我激怒天下人,陷我於孤立,他這是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曹丕稱帝后, 孫權沒有半句聲討,反而派使臣攜帶禮品和書信前去討封。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的臣屬們大感其辱,紛紛進諫孫權說:“ 曹氏篡漢,乃為奸逆,主公不順天討伐,卻歸附屈從,天下會恥笑主公愚鈍的。我朝佔據江南,地廣兵足,早該自立建國,更不能接受曹氏的封號。”

孫權不急不躁,他懶懶地說:“大勢已成,就該順時應命。當年劉邦也曾接受項羽的漢王封號,並不損他日後建功立業。只要沒有實質性傷害,惹人非議微不足論,我是決心接受了。”

孫權不拒封號,有人便說他胸無大志,甘為附庸。孫權也不計較,在表面上對曹魏十分恭順。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不久,曹丕派遣使臣索取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孔雀等物產,孫權一口答應,沒有半點猶豫。曹丕的使臣十分高興,不想卻讓孫權的臣子群情憤怒,他們私下埋怨孫權愚頑,還集體上奏說:“ 曹氏索取無度,儼然以天子自居,把主公視為臣屬,這是絕不可接受的。主公不識其好,竟全然應允,不僅讓主公威名掃地,也令天下百姓失望。我等冒死進諫,懇請大王收回成命,驅逐曹氏的使臣。”

孫權見眾臣不解其意,只是一笑,他召來眾臣,指點他們說:“從前惠施尊奉齊國為盟主,有人指責他自貶太過,為他國立威。

惠施於是說:‘有人要打他愛子的頭,他想用石頭代替愛子的頭’。頭貴石賤的道理人人知道,這樣做正是如此啊,有何不可呢?現在魏國時刻打我們的主意,百姓依賴於我,他們便是我的愛子。魏國所要的,在我眼裡卻是不足道的東西,若能用此換取百姓的平安,還有什麼可惜的呢?”他備足物產,一樣不缺地讓魏國使臣帶回,曹丕十分得意。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孫權的臣子多次勸說他自立為帝,孫權每次都推辭說:“漢室既已衰落,我救之不及,已自責難當,何能忍心與之爭奪天下?”

群臣怪他愚不可及,心中十分失望。孫權見眾人誤解了他的真意,便也擔心人心渙散,無奈之下,他才吐露心聲說:“我東吳 兩面受敵,凡事不可顯智好強,促使敵人早日對我下手。我接受曹氏冊封,不忤其意,就是為了矇蔽於他;我不稱尊,也是為了不給人攻擊的口實。只要時機成熟,這表面文章我是不會再做了,請你們放心。”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後來劉備死在白帝城,曹丕也去世了,孫權見對手個個衰落,遂去掉偽裝,於公元229年當上了皇帝。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社會里,不賣弄自己的聰明,不輕易展露自己的思想,是保身立命的重要準則。聰明有時是惹禍的東西,直率也常常會授人以柄,不失警戒之心終是必要的。故意顯示愚鈍和愚蠢截然不同,它是一種智慧的顯現,是智慧層次上的高級階段。這種守拙的做法看似倒造,實際上卻是智慧的一次飛躍,如果不是大智慧者,很難做到。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做為中國人,學一點歷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現在各地的考試中,歷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歷史分數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其實最近幾年,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越來越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了,高考歷史佔分越來越大,《國家寶藏》等節目大受好評都是例證。著名教育學家希利爾曾經說過:歷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蘊與基石。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從小被歷史喂大的孩子,見識更廣,眼界更寬,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斷能力也更強。

在日常的談吐舉止中,也會高出同齡孩子一截,往往能夠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氣質。

可是提起學習歷史知識,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

探究其原因,發現“教科書上的歷史”不是鮮活有料的歷史。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學校歷史書的作用,但說起趣味性,學校歷史書是沒法跟課外歷史書相比的。

那麼是否可以走一條既不缺乏趣味又準確無誤的路,讓孩子們通向歷史呢?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答案就在《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用孩子喜歡的故事,講述簡單有趣的中國歷史!當孩子認真讀完之後就能向你口述歷史故事了!

這套書一共10本,從春秋戰國講到了清朝介紹了歷史上10個至關重要的朝代。可以說人生中該掌握的歷史都包含了。

熬死曹操,氣死劉備,孫權不稱帝的謙虛,藏著更大的雄心

比如說《春秋戰國》,春秋無義戰,建立王霸之業,幾乎是貫穿整個春秋戰國的主題曲。整個社會處於混戰,卻也激發了思想文明的大爆發。能更清楚地瞭解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

《秦漢》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時期,瞭解這段歷史,會忍不住折服於秦始皇、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欽佩項羽、韓信、周亞夫這樣的英雄豪傑!從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啟發

《清朝》清朝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銜接現代文明的交界時期,這段歷史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轉型非常重要。通過閱讀本書,可以領略在馬背上打天下、挺進中原坐穩皇帝寶座的大清皇帝們的風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不斷髮生變化的中華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艦船大炮進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這段歷史也給我們中華兒女血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個人的存在。……

不光是這些,冷門知識也特別多,比如:李白為什麼叫李白?岳飛為什麼要寫《滿江紅》蒙古鐵騎何以天下無敵?等等……充分拓展開外知識點。

幫孩子順暢地閱讀歷史的“十萬個是什麼”讓家長擺脫熊孩子粘人的“十萬個為什麼”。

這套書原價268元,頭條團購138,一共10本包郵到家,合下來一本不到15塊錢,不及一頓簡餐錢就可以瞭解這段歷史!非常划算! 這套書自己閱讀送人都很合適,閱讀起來也很過癮。可以作為孩子瞭解歷史的拓展閱讀,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枕邊之書。

可以點下面的橫條看一看參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