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誰又能想到,只是一場焚燒垃圾產生的小火苗,竟將一個曾經很繁榮的小鎮成了恐怖的代名詞。這場火自點燃之後就再也無法撲滅,已經足足燃燒了半個多世紀。為此,美國不僅切斷了通往那個小鎮的道路,還無情地將它從地圖和公共系統上清除掉了。可近年來這個小鎮又因為一款遊戲《寂靜嶺》及其改編電影的火爆而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更令人意外的是,那個危險的地方居然還依舊住著幾戶人家。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戰勝恐懼依然留在那裡呢?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發生在這個小鎮的故事。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這個小鎮便是號稱世界十大恐怖小鎮的森特勒利亞(Centralia)。其實,在它剛開始建立之初,便蒙上了一層恐怖的色彩了。因為最先開始建造這個小鎮的人就是突然莫名地被人謀殺了。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亞歷山大·雷(Alexander Rae)作為採礦工程師出身,他看好當時煤礦資源帶來的財富,便四處尋找豐富的煤礦。此時這個小鎮幾乎無人知曉,就算已經通了鐵路,但仍鮮少有人選擇在這裡定居。當雷到達這個地方不久,很快便識出了這裡擁有著豐富的煤礦資源。

於是,他成為了這個小鎮的伯樂。雷花了很多心血在這裡開發土地,鋪設街道,以此吸引人們前來小鎮定居。可還沒等雷看到小鎮發展起來,他就不幸遭到了當時來自秘密團體莫莉·馬奎爾(Molly Maguires)裡的人謀殺。至於謀殺的原因仍是未解之謎,只是有人推測兇手可能想要爭奪煤礦資源,但也僅限於猜測。

這起謀殺案在當時轟動一時,意外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鎮被更多的人所知曉。逐漸地,來自俄羅斯,波蘭,德國和愛爾蘭等地方的人們開始來到這個小鎮定居。和雷一樣,他們也看中了這裡的煤炭資源。正因如此,小鎮也開始人丁興旺起來了,鎮上的五大礦山也相繼動工了。之後,來到這裡的居民便享受著當地礦產資源帶來的財富。鎮上的商店等生活設施也多了起來。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森特勒利亞地區顯示出礦井火災前的狀況

在鼎盛時期,此鎮出產了賓州最高的無煙煤產量。該小鎮的人口,也一度接近數千人的規模。到1890年,這裡已有2700多人居住。他們主要是以挖煤養家,當地煤礦的煤炭為其房屋和經濟提供了動力。人們也在這裡建起了教堂,酒吧,畫廊,劇院等娛樂場所,過著快活的日子,如果雷能看到自己開發的小鎮越發繁榮,應該會露出自豪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長,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大蕭條,許多煤礦公司一夜之間破產了。鎮上越來越多的礦井處於閒置狀態。政府也暫時關閉了許多閒置的礦井。好不容易等經濟恢復過來後,一場始料不及的災難正悄無聲息地來臨。

在1962年5月27日,消防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埋頭清理城鎮上的垃圾場。當時有一個新的垃圾場,碰巧建在了一個廢棄的礦坑上。和往常一樣,工人們將垃圾場內的垃圾點燃燒燬。過後,他們便用水將火焰撲滅了。誰也沒想到,這個老舊礦坑其實與地下縱橫交錯的礦道相連。而當時這把看似澆滅的垃圾堆明火,居然在兩天後就又復燃了。在這之後,鎮上便隔三差五就會突然著火了。

可當時人們對這些小火災不以為然,認為是天氣原因造成的。政府也同樣沒有重視這個奇怪的現象。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裡,當地的居民時常會聞到一種硫磺氣味,不少人還因此在夜裡咳嗽到睡不著覺。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在1969年的一次挖掘工作中發生的礦山火災

與此同時,檢查員幾乎每天都能在森特勒利亞地區的礦井中檢查致死濃度的一氧化碳水平。為了安全起見,政府決定關閉當地所有的礦井。然而一切都太遲了,地下煤炭依舊燃燒不斷,生生不息。

政府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滅火,不僅無濟於事,甚至還會助長火焰。比如他們會直接用水滅火,但因為火勢太過兇猛,收效甚微;而當以混凝土或溼沙堵住地面裂縫,以此隔段氧氣,卻由於裂縫太多而慘遭失敗了。

那麼,為什麼小鎮上的“鬼火”始終都滅不掉呢?因為它是一種煤層燃燒。其實,所有有煤礦的地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煤層燃燒的情況。而在地下煤炭燃燒的方式,屬於悶燒,也叫陰燃。例如紙張、鋸末、纖維織物以及某些多孔熱固性塑料等,特別是堆積時很容易就會發生陰燃。這種燃燒方式的特點是緩慢的、低溫的、無明火,但卻也是最持久的,最難撲滅的。

所以,這樣的地下煤火,一般燃燒時長都得要按年、幾十年來計算的。基本上,地下的煤什麼時候燒完就什麼時候熄火。此外,悶燒過程中還會熱分解出可燃氣,使陰燃轉變成有焰燃燒。如果不巧遇上易燃的森林,災情將擴大。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火在森特勒利亞下燃燒

而煤層火災的一個致命特性就是緩慢地燃燒,溫度會不斷升高。可人們往往會因為看不到明顯的火勢,就容易放鬆了警惕。既然火已經很難完全滅掉了,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放棄了滅火和豐富的煤礦資源,任其緩慢燃燒。這顯然是低估了煤層燃燒的危險性。到了1979年,當時的市長約翰·科丁頓(John Coddington)將一根量油尺插入他的地下儲油罐內。當時,他只是想檢查還剩下多少油,結果取出後發現量油尺竟有點燙手。隨後他才放下一根溫度計,以測試了地下的溫度是77.8 °C,這下問題大了。實際上,在更深處的煤層燃燒還能接近上千攝氏度這場藏在地下的熊熊大火,也正等待著將整個鎮子吞噬。

等到一次驚心動魄的意外事故發生,人們才算真正意識到了這場災難。1981年,12歲的小男孩託德在路上行走時,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坑洞。這個坑洞僅寬1.2米,卻約有25米之深,成圓錐形狀。所幸旁人眼疾手快,在託德還沒掉下去之前將他拉了出來。等小男孩安全之後,大家清晰地看到洞里居然冒出了一股濃密的煙霧。更沒想到的是,低頭往下看,居然看見了洞底正在熊熊燃燒的火焰。當專業人員測試了從孔中冒出的熱蒸汽羽流,並發現其中含有致命的一氧化碳。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一開始,當地政府對此還無動於衷,他們並不想組織居民大規模撤離。畢竟那樣會引起整個小鎮的恐慌,導致事態的失控。但早前的經驗已經說明了情況,火是不可能撲滅的,而一氧化碳的濃度卻有增無減。伴隨著一氧化碳中毒的人越來越多,鎮上只好停學停工。最後當地政府坐不住了,宣佈小鎮進入緊急狀態。不久後,他們便開始組織鎮上的居民撤離。

1982年,政府撥款了4200萬美元的安家費,用於居民的搬遷工作。幾乎所有居民都接受了搬遷款離開,為了防火,那些被遺棄的房屋也被夷為了平地。當年修建的賓州61號公路森特勒利亞小鎮段,也早已廢棄。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1999年的照片顯示了廢棄的高速公路及其替換

另外,政府也無情地將小鎮的名字從眾多路牌、臨近小鎮和州政府指示牌上抹去。而在政府公務系統上關於小鎮的各項數據被慢慢移除。不過仍有少數人選擇堅守自己的家園。政府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小鎮即將面臨的險境,要求他們儘快撤離小鎮。可這僅存的10戶釘子戶卻仍願意生活在這裡。

等到2002年,森特勒利亞的郵政編碼直接被郵局註銷了,那裡的居民再也無法收到外界的信件了,更享受不到來自外界的服務了。他們不得已之下只好去臨近小鎮購買食物來維持生計。

就這樣,一晃十多年過去了,一部由遊戲改編的電影《寂靜嶺》異常火爆,使得森特勒利亞聲名大噪。而故事的作者羅傑·艾弗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是受到森特勒利亞的啟發而創造的寂靜嶺。小鎮開始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探險的遊客,很多人沒想到這裡還有人在居住。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留在這裡的“釘子戶”真有先見之明,預見了小鎮的再次繁華。

然而這些遊客不僅沒有帶給鎮上的居民經濟效益,還給他們造成了很多困擾。一來是因為政府不同意給森特勒利亞頒發任何商業許可,遊客們也大多跑到臨近的小鎮進行消費,二來他們的家被遊客當成了“冒險”的基地。這些自以為是探險家的遊客們不僅會亂踩他們家的草坪,還會在牆上亂塗鴉,甚至爬進居民的家裡偷東西(當做紀念品)等等。

一個小小的火苗,將這個曾經繁榮的小鎮變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廢棄路段的塗鴉

看著自己的家園被糟蹋,居民們當然會感到十分憤怒,但這是沒有用的,因為當地早就沒有警察幫助他們伸張正義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連在當地的合法居留權也被政府剝奪了。為此,他們不斷將相關部門告上法庭,並於2013年才獲得勝訴,重新獲得了這項寶貴的權利。可這一告,就告了20多年的時間。截至2010年,鎮上也只剩5戶居民了。

很多人可能不會理解,明明小鎮很危險,生活也艱難,為什麼他們還是不願意離開這裡呢?有人認為,他們是源於對政府的不信任,一旦離開便會被政府和煤炭公司獲得當地寶貴的煤炭資源。可奇怪的是,他們留守期間也並沒有向政府索要更多的搬遷款等。拿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對抗小鎮隨處而在的危險,也許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吧.....你們覺得呢?

好啦夥伴們,歡迎評論留言!

關注憨貓說歷史,更多有趣的事情期待與你們一起分享,祝你們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