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肯觀點:別慌,行業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

如果你以嚴肅正板的態度來看待最近朋友圈的這一句話那麼你就輸了:當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報復性消費需求和口袋裡沒有錢的矛盾,如此宏大的語境在略顯調侃的語調下,把絕大多數人所面臨的窘境描繪得異常直白;而新冠肺炎疫情給絕大多數企業在闡述過去三個月市場業績的時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儘管每家企業其實都明白,即便是沒有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國內外空調市場的境況也並不一定就會盡如人意,無論是家用還是中央空調。

4月中旬部分上市公司公佈的一季報或者是一季報預告並沒有出人意料,格力電器營收同比去年腰斬,海信家電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70%至100%,長虹美菱一季度出現了虧損,而盾安環境也沒有實現盈利。不要以為還未公佈一季報的企業就會取得優異的業績,營收或淨利潤同比變動率在50%範疇內企業不需要提前預告。

資本市場的股價走勢在報告出來之前已經對現有的財務數據進行了消化,所以,過去一週內家電股的表現相對來說還算穩定,有的甚至還出現了增長,你可以理解為利空出盡是利好,但事實上,空調行業最為困難的時候還沒有來到,或許,一個較為漫長的底部會讓所有企業在其中徘徊。

因為,影響每個企業業績的核心點沒有出現本質性扭轉,可支配收入明顯不足致使消費需求每況愈下,這可以從另外一項宏觀數據中得到印證。據公開的資料顯示,2020年一季度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GDP同比下降了6.8%,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創下了最近幾十年來的新低。按照國人骨子裡的消費習慣,越是經濟困難的時候越是不敢大肆消費,每個人對未來的收入預期都不樂觀。

當消費疲軟,中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也出現了調整,從今年2月份開始,多個省份和直轄市都出臺了投資規劃,總規劃額達數十萬億,只是,這一輪投資有別於傳統形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5G等等元素和技術構成了規劃的主體,這就是被輿論廣為傳播的新基建。無論是家用空調還是中央空調乃至其他相關家電產品,難以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中獲得足夠的發展紅利。

同樣,出口市場也在失速,而且給過去數年對全球化發展雄心勃勃的企業帶來了更大負面衝擊。庚子鼠年新春過後的復工初期,多數工廠的生產幾乎都是集中在出口訂單上,彼時海外的新冠疫情還沒有如4月份這般兇猛殘暴;所以,一季報的數據並沒有完全消弭出口市場的壓力。

這種壓力則會在二季度完全展現出來,過去一兩個月內出口市場出現了大量的退單現象,國際市場的消費需求因新冠疫情而被完全抑制,市場恢復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要命的是,短期內看不到明確的需求恢復時間點。除了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其他產品幾乎都深陷泥淖。

好在國內個別地區和省份已經推出了刺激型的政策,就像是廣東的家電下鄉及其他區域的消費券。儘管難以扭轉市場基本面,但聊勝於無,如此環境下,信心真的要比黃金更貴。這個時候現金流充沛脂肪厚實的企業,則會擁有更大抗風險能力。優秀的企業在優越的產業環境下難以體現其優秀之處,而每當行業出現危機的時候,市場便成為了企業能力的一個淬鍊場。(文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