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三對父子間的恩怨情仇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歷時八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縱觀整個安史之亂,我們其實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三對父子間的相互征戰殺伐和相互反目內鬥的過程。一開始是安祿山父子聯合史思明父子對戰李隆基父子,再到後來又變成了三對父子都反目,兩個殺死了自己的老子,一個囚禁了自己老子。整個大唐都在圍著這三對父子轉,整個大唐都在為此而疲於奔命,聲淚俱下。泱泱大唐何其悲哉!

01 安祿山為子所弒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正式起兵發動叛亂,一路燒殺搶掠,直奔京城而來。唐玄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不得不逃往成都。

然而,起兵兩年之後,即公元757年,安祿山就被人殺了。殺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子安慶緒。安慶緒殺安祿山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爭奪王位,其二則是因為晚年的安祿山實在是嗜殺成性,使得身邊的侍從人人自危,最終導致眾叛親離,命喪黃泉。

安史之亂,三對父子間的恩怨情仇

安祿山之所以後來變得性情如此怪異,這和他的身體有關。安祿山自起兵以後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胖,病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攻佔了洛陽稱帝以後,更是深居簡出,縱情聲色。慢慢地他的視力也越來越模糊,渾身還長滿了毒瘡,脾氣也更暴躁。對於身邊的人他隨時想叱罵就叱罵想鞭打就鞭打,還動不動就提刀殺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幾個侍從命喪他的刀下。

如果說這些舉動還不足以置安祿山於死地的話,那麼,接下來他做的另一件事就完全是在將自己往黃泉路上推了。安祿山的長子叫安慶宗,原在長安做官,安祿山起兵之後他沒能逃脫,被唐玄宗殺了。二兒子安慶緒隨安祿山起兵,並東征西討立下不少功勞,於情於理,王位應由安慶緒繼承,但是安祿山後來卻變了卦,打算將王位傳給他的另一個兒子安慶恩,這讓安慶緒極為不滿,動了殺機。由於安祿山身邊的侍從也對安祿山起了厭恨之心,所以裡外勾結,安祿山毫無防備地就被兒子和身邊的侍從給殺了。據說安祿山死後肚子還被人用刀劃開,腸子流了一地,其狀甚慘。

02 史思明重蹈覆轍

史思明原本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死後安慶緒稱王,但史思明卻瞧不起安慶緒,也不甘心被他節制,於是他退回范陽老巢,打算自立為王。後來經過幾次大戰,史思明自認為已立穩了根基,於是在公元759年稱帝,與此同時,他還用計絞殺了安慶緒,從此安史之亂的叛軍盡歸史思明所有。

稱帝后的史思明和安祿山如出一轍,也嗜殺成性,即使自己的兒子也毫不心軟。在一次巡視中,史思明發現他一個月前下令修築的城牆還未完工,於是召來負責此事的大臣以及他的兒子史朝義,打算當眾殺了他們以立軍威。他的兒子及大臣們戰戰兢兢,急忙辯解道由於一直在打仗,兵士們又極為疲乏,這才耽誤了工期,並一再苦苦哀求才總算保住了性命。史朝義深知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兇殘至極的人,雖然今天躲過一劫但說不定哪天還是會死在他的刀下,於是在一些大臣的慫恿下,他決定先下手為強。當夜,史朝義派人以商議軍事為名將史思明身邊的衛隊頭領騙至他的帳中,並逼迫他一同謀反,頭領無奈只得同意。就這樣,在毫無察覺和防衛的情況下,史思明被他的兒子和大臣們殺掉了。

安史之亂,三對父子間的恩怨情仇

史朝義殺了史思明後,在洛陽即皇帝位,同時派人到范陽將他的弟弟史朝清等一干人等殺了個乾淨。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和當年史思明不買弒父的安慶緒的賬一樣,史思明手下的一些大將也不買這個靠弒父而登位的史朝義的賬。史朝義由於無法調動這些將領和軍隊,得不到增援,於是在與唐軍的對戰中屢屢失敗。公元763年2月,史朝義再一次兵敗,而此時的他已經是眾叛親離,大部分部將都投降了唐軍,大部分的領地都被唐軍收復,即使是安祿山史思明當年起兵的老巢范陽,此時也都落入了唐軍之手。走投無路的史朝義,於是自殺在了逃亡的路上。至此,歷時近八年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03 李隆基晚景淒涼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李隆基逃往蜀地,在途徑馬嵬坡時隨行的將士發生譁變,殺了宰相楊國忠,並逼迫李隆基縊死了楊貴妃。與此同時,太子李亨與玄宗分道,北上靈武。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至此,一代帝王唐玄宗走下歷史舞臺。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他先居住在興慶宮後又被迫遷至太極宮。由於當年馬嵬坡之變玄宗對肅宗已經心存芥蒂,加之現在又有張皇后和李輔國的挑撥,玄宗與肅宗父子間的隔閡也就更深了。

安史之亂,三對父子間的恩怨情仇

被囚禁於太極宮中的玄宗皇帝整日望著楊貴妃的畫像落淚悲傷。後來,連跟隨他多年的高力士也被陷害流放,玄宗從此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身邊再無可信之人,再無可說話之人。每天陪伴他的只有貴妃畫像和對當年一幕幕的回憶。

公元762年5月3日,玄宗在太極宮中孤獨地死去,終年78歲。

安史之亂使歷史上曾赫赫有名的三個男人都落得了個悽慘的下場。而且給他們這樣一種下場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殺的死得悽慘,被囚的活得孤苦。如果說安祿山、史思明是多行不義必有的下場,那麼唐玄宗就是晚年昏庸應有的結局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似乎很好的闡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任何一個人都會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買單,只是你無法預測它將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出現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