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王邦瑞謁闕里

王邦瑞,字惟賢,號鳳翁,宜陽蓮莊人,明代嘉靖兵部尚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邦瑞登進士第,改庶吉士,出為廣德知州。嘉靖中屢遷吏部左侍郎。俺答兵臨京師,他總督九門。因兵部尚書丁汝夔被逮下獄,遂攝兵部,兼督團營。韃靼兵退,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條上興革六事,言宦官典兵,為古今大患,請盡撤提督監槍者。後被仇鸞構陷,以忤旨罷官,家居十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起復原職。嘉靖四十年十二月(1562年1月)卒,年六十七,追贈太子少保,諡號“襄毅。”有《王襄毅公集》傳世。

王邦瑞幼聰慧,6-7歲時與兒童在路中玩擺石如城的遊戲,正好縣衙一班人馬鳴羅開道路過,大聲喝斥讓道。王邦瑞與衙差辯解說”都是人為城堡讓道,那有城堡為人讓路的道理。”縣太爺異之贊其聰明,於是避開繞道過去,一時神童傳遍鄉里。王邦瑞14歲被宜陽縣令選入縣靈山書院就讀,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40年的官場生涯文武兼用。

宜陽王邦瑞謁闕里

宜陽靈山寺

宜陽靈山寺付近宋代就有書院,司馬光寫的《靈山寺》詩有“背為孔氏懸泉莊,巖洞猶存荊棘荒”孔氏懸泉莊就是洛陽孔子後人在此教學的地方。金末元代洛陽嵩縣酒後河洛派克符公後人52代孔之進避元亂不仕,回嵩縣酒後九代祖孔鮒祠堂奉祀並翻修,並以家學傳授儒業,其後人明代以明經為多,孔之進子三湧,溢,涇,孔溢明經遷曹縣盤庚裡,孔湧的兒子思周,思仁,孔思仁也是以明經,明代初來宜陽做訓導,孔思仁去世後門生故吏以子幼不能歸嵩縣酒後祖墳,就把他安葬在宜陽鐘山之陽,並建有孔公祠以祀,清光緒《宜陽縣誌》有記。其後人分居兩支,一在宜陽靈山寺陳宅,一在宜陽洛河北甘棠,孔思仁子孔克昌,其孫孔希慶辛酉科舉人,咸陽教喻,其後子孫在宜陽靈山書院教授儒業為多,王邦瑞小時應受到孔思仁後人的教育栽培,因此對儒家文化感悟很深,因史料有限,查不到王邦瑞何時到曲阜瞻仰孔廟,以後待考,只能以這首《謁闕里》詩裡體會到其對至聖先師孔子的敬仰。

宜陽王邦瑞謁闕里

曲阜闕里

這首詩是錄在明代陳鎬主編的《闕里志》藝文詩篇卷,錄有自秦漢到明代以來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拜謁闕里的藝文集。

謁闕里

明.王邦瑞

萬古斯文元在魯,宮牆外望與天巍。

並觀堯舜賢於遠,晚作春秋意更微。

日月自能垂廟貌,溫良猶得覩光輝。

平生大幸趨蹌地,日暮瞻依不忍歸。

宜陽王邦瑞謁闕里

《闕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