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就能把一個信息傳歪,而且越傳越離譜,你信嗎?為什麼?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這個我肯定信了。

就從孩子奶奶,孩子和我三個之間的一個小事說起吧。

這個先從我老公家的成員結構說起吧。我老公家有三個女兒,和老公一個兒子。但是我老公可不是家裡老小,是家裡的老二。

在農村家裡有四個孩子,可想生活條件不會有多好,婆婆身體也不好,我和老公在我們的城市做個小門市,其中的辛苦就不必要說了,自己選擇自己承擔。

在我剛剛懷孕時,我和同學還在討論我們以後要幾個孩子,當然都感覺是兩個,一兒一女挺好的不多不少。

可是經過生孩子養孩子的過程,身體累到沒有什麼,我是感覺心累。有時是無法和別人言說的。因為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別人是老公加在老婆和媽媽中間難做。我這是夾在他們一家難做,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兒子八歲多,我也沒有要二胎的打算。

在孩子沒有上小學時,離老家近,我們回家會比較多點。自從孩子上小學後,我們回家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暑假的時候,孩子上完學校的足球班,奶奶想讓回去,我想回去吧。讓他放鬆幾天同時也陪陪他爺爺奶奶。

回去幾天在我和他做我哥的車回我家時,他就在車上給我鬧讓我再生一個,因為多次被說,我們在家裡早都討論過這個問題了,別人怎麼說是別人的事,這個事情媽媽自己決定。

我哥還問我誰和他說的,我說還能有誰,他們家人都說。最過分是教孩子和我鬧,我生氣了,打他臉一下,就告訴他,媽媽給你上一課,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因為自己最瞭解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聽別人怎麼說。

其實我也知道會有這一說,知道孩子有時不能很好理解,想怎麼說就能怎麼說,我也不是太在意。我就給我老公說,咱們不要二胎的決定讓他和他家人說下,以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再說,改變不了什麼。老公也只是說讓我理解,以後不會再說了。

於是到了今年的大年初一,孩子爺爺、奶奶、孩子小姑、老公和我正好開始吃中午飯,孩子給我來了一句,媽媽你再生一個吧!我就直接說不生,孩子接著說那我就不給你養老。我說你看著辦吧!

我就說你又忘了夏天時我打你了吧,我都說過了這個事是你媽決定的。同時我也說不是已經都說清楚我們不會再要二胎,還在孩子面前說什麼,他又改變不了什麼。孩子爺爺說沒人說了,奶奶也說,我都不接話,我把想表達的思想都說了,其他還有什麼追究的。指望我老公你就別過了。

由於孩子爸對疫情不夠重視,想開門做生意,我害怕就讓孩子先在家,我和他回去。我也知道我們生活壓力大,信用卡,房貸,家裡有沒有存款。結婚越來越嚴重,來了在店了呆了兩天就在家了。孩子一直到要上網課來了。

來了給我說奶奶說我理解錯了意思,是說你們老了,我自己不能很好照顧你們。還說我們一走,奶奶就給他說。

可能大家感覺這只是因為孩子童言無忌,孩子知道的少,會很容易傳錯話,這很正常。

可是我正是考慮正是因為大家才能心平氣考慮和解決問題的根本。可是成人之間會嗎?我們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狀況出現?

  • 人和人的思想不同
  • 人和人的語氣不同
  • 人和人的交流環境不同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兩個人之間的交流還不能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還會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就不要說傳第三人或更多人。

現在想想好像每個人的思想,生活觀念不一樣,就把話意思理解,傳錯的也不少。有時也造就不少現在家庭矛盾。

最後我想說人和人多溝通多瞭解,也許你眼裡的問題都不是事。


雲賞當下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種悄況一般在沒有權威媒體認證下,經過人們口耳相傳的途徑中,是最容易偏離事物本身的含義,其最終會根據傳播人的主觀意識變化。

呂氏春秋中有一個關於打井的故事,宋國時期很多人都沒有水井,吃水要到外面去提,丁家人就在他的庭院裡面打井,鄰居問起他就說我打好了井就相當於我有了一個人,可以幫我提水,在鄰居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來了一個人,後來國王派人來問,才知道他說的話的意思,被人們經過自己的想象加工以後,變成了挖井挖出來的一個人,

前段時間也看過一個關於校園暴力的事情,說的是一個初中生的小女孩兒,父母在外做生意,由於一次失誤,賠了不少錢,小女孩心裡也很著急,所以她總是很憂鬱,一次下課的途中,他的一個同學碰到了他在桌子上的杯子,她的同桌開玩笑的說你的你麻煩了,她的杯子很貴的,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到的塑料杯被他同桌這樣一說,後來又被一些好事者添油加醋,說成了他的杯子值300萬同學一輩子也還不起的那種,後來這個同學在學校裡面火了,當然,這種火併不是那種嗯,正方向的火,而是魚類方面的火,說她這麼小的年齡就用那麼貴的杯子,肯定是做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才賺得到錢?,這女孩1度生活在校園暴力當中,當然這種暴力是語言的暴力,在他休學逃離園環境,逃離之前的生活環境之後,這種暴力依然存在,後來他不得已將這種汙衊造謠她的人告上了法庭,才讓之前不瞭解300萬杯子的人,徹底的瞭解一下真相,

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言論自由是真的,但是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傷害別人就不應該了,希望我們在聽到一個信息時,要用眼睛要用辯證的心態去看待它,而不要聽到他就去傳他是什麼什麼樣的,


ZM唐寧


我絕對相信,三個人能把一個信息傳歪!

中國的《易經》上就有“象相”之說。意思就是,你接受信息的時候在你腦子裡形成了一個抽象的畫面,然後通過你自己的意識分析構成了一個具相的框架,形成了我們通常說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說,在這個演變的過程裡,你已經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說”這個字。言字邊旁加上一個兌字,顧名思義,就是語言地兌現。每個人的語言兌現能力不一樣,表達出來的意思就一定有偏差。

這樣一輪下來,要維持原貌依然不易,更何況還要經歷二輪三輪之多,就算不刻意誤傳,應該也是大相徑庭了。

所以,重要的事情我們還是寫下來 這也是易經上說:洛(落)書為重的道理了。



海青生活記憶


首先,這裡面有不可抗力的因素那就是每一個人的表達和理解力是不同的,很好的表達會使原話不改變,差的則會有天壤之別。第二,那就是傳話人的想法以及傳話的目的不同所導致了。好的想法會使壞變好,壞的動機會使好的變壞總之,雖然現在,公民受的的教育越來越高,可是人心卻變得越來越複雜


阿蒙敘影


相信!帶果的帶少,帶話的帶多。三個和尚一本經,三個婆娘一根筋,都沒見到真傢伙。

一個捕風捉影,一個添油加醋,一個借題發揮,都是明白人。

謠言害死人,有理說不清,吃飽喝足混時辰,閒得蛋疼。


何育華


非正式溝通:

把信息有選擇的告訴自己的朋友或有關的人,這是一種藤式的溝通傳遞,準確性低。

而且是單向溝通,產生了信息失真。

下圖是一個著名的案例。



馮清志人稱馮導


當然相信,別說三個人,兩個人也有可能把信息傳歪。原因和解決方法有以下幾點:

1.每個人表達能力和方式不一樣,一個信息每個人對這個信息的理解也不一樣,第一個人接受到了信息,如果去表達,第二個接受到的因為理解能力問題,再傳達給另外一個人,就會把信息傳歪。

2.傳達信息,其實就是一個如何有效溝通的問題。曾經有個實驗,十人站成一排,讓第一個人記住5個詞語,一個個按順序傳達下去,傳達到最後一個人,接受到完全不一樣的信息。這個怎麼解決呢。

(1)減少當中不必要的傳達者,縮短溝通的時間,當中人員越少,準確率越高。

(2)用文字記錄的方式去表達,這樣統一了表達方式,減少了接受者理解能力誤差。

(3)儘量將信息簡短,有效的表達,傳達主要思想。

這個問題其實放大了,如果大到一個公司,如何去做有效的信息傳達,提高效率,就是減少中層,和不必要的管理者。[機智]


亮亮大雜燴


我相信,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道聽途說,一件事,越傳越偏,加油添醋的事婁見不鮮。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說,然後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有一次,毛空聽到一隻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他說:“有一個人,養了一隻非凡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艾子說:“你說的那隻鴨是誰家養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麼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後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一錢


信啊,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話就會越傳越離譜,越說越難聽,我還是建議如果真的想知道的話還是求證當事人,現在的輿論壓力這麼大,不僅是一人會感受到輿論,一個正常的普通職員也會因為輿論而可能毀掉自己的,在這個網絡社會大家還是多一點善良


用戶1805726066118


這讓我想起一個成語:“三人言而成虎”這個典故。意思是說,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成語“三人成虎”就是從這兒來的。現在人們用它比喻一句謠言,或一件虛假事物,說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認假為真。

早在1986年的春晚上,,一個膾炙人口的相聲《馬季下蛋》,就很生動形象的諷刺了造謠者的嘴臉,冒充馬季的熟人,鄰里街坊造謠馬季下蛋,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從下一個雞蛋傳到下鹹鴨蛋。令人捧腹又發人深省。

抗疫期間也是這樣,有很多謠言在網上流傳。這些謠言打著這名人旗號:什麼鍾南山院士說鹽水漱口抵抗肺炎病毒,什麼李蘭娟院士說喝酒能有效殺死冠狀病毒等等。蠱惑一些偏聽偏信者,一會兒雙黃連,一會兒藏紅花,使這這物品價格蹭蹭上漲,沒買到的也憂心忡忡,人心惶惶。

謠言之所以拿名人做擋箭牌,就是增強謠言的可信度,是謠言傳播的更遠更廣。怎樣才能不以訛傳訛?一,首先提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輕信。凡事以科學為依據。二不傳謠,自己也模稜兩可的事,不去添油加醋湊熱鬧。三相信正面報道,不道聽途說。

總之,關鍵時期,作一名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增強民族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