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半島,面積相當於四個上海。這裡土地肥沃,一直是富庶地區。原來一直是屬於韃靼人的,1800年半島上的居民98%是韃靼人。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的檢察長,我承認,是因為她,我才關注克里米亞的局勢的]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韃靼人

“韃靼”這個名稱起源於成吉思汗兒子建立的金帳汗國,1774年沙俄打敗土耳其,此後俄羅斯開始克里移民到克里米亞。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克里米亞成立了克里米亞人民共和國,這是穆斯林世界建立的第一個世俗共和國家。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地區的韃靼人與漢人臉部對比]

1918年2月俄羅斯未經任何審判,殘忍殺害克里米亞人民共和國總統Noman Çelebicihan,並把他的屍體拋入黑海。蘇聯加速移民到克里米亞,到二戰爆發前,克里米亞韃靼人比例已經不到1/5。

克里米亞"叛國者"

蘇聯集體化運動時期,10萬韃靼人活活餓死。蘇德戰爭時期,德軍打到克里米亞,韃靼人以為他們遇到了救星,2萬多人加入德軍,到二戰結束前,有800名克里米亞韃靼人加入黨衛軍山地旅。克里米亞韃靼人因此被打上了"叛國者"的標誌。

與此同時,還有2.5萬韃靼人在蘇聯紅軍一方,由於戰爭英勇,有8人獲得了蘇聯紅軍授予的最高榮譽蘇聯英雄勳章。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3天內消失

1944年5月9日,蘇軍收復克里米亞。第二天,蘇聯宣佈克里米亞的所有韃靼人都是叛徒,開始驅逐島上的韃靼人。蘇聯內務部第5859號命令,下令將當地克里米亞韃靼人全部流放中亞。17號深夜下達,限三天之內,搭上火車離開克里米亞。次日清晨,蘇聯內務部隊的人就挨家挨戶敲門,通知他們“因為背叛祖國被驅逐”,要求其在20分鐘內整理好家庭財物。

據親歷者回憶:沒有人知道會被送往哪裡,女人連哭的時間都沒有了。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韃靼人都被裝上火車,慘遭集體流放]

到5月20號,所有的克里米亞韃靼人都被裝上火車,191044人開始了長達3200公里的旅行。韃靼人才意識到,漫長的噩夢才剛剛開始。運載他們的火車原本是運送貨物和牲畜的,內務部把它們簡單改裝了一下,就把韃靼人連同他們的財物塞了進去。每節車廂只有一個小孔作為廁所,火車上沒有水,沒有食物,到達烏茲別克斯坦的時候,蘇軍再次清點人數,還有183155人。在途中病死的6409人,被內務部標記為“失蹤”。

3天時間,斯大林就成功地把幾乎整個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從世代居住的土地上驅逐了出去。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7月4號,內務部發現還有幾百名漏網的韃靼人,於是,他們被拖上一艘舊船。行駛到離岸邊3.5公里的地方鑿沉,倖存的韃靼人拼盡全力游到岸邊卻遭到一槍掃射。

二戰以後,出生在克里米亞的韃靼紅軍,也被送往烏茲別克。到達烏茲別克後,所有韃靼人也嚴禁自稱“韃靼”。斯大林將這個民族從歷史上抹掉了。

從此以後克里米亞就再也沒有韃靼人了。

不允許返鄉

習慣在海邊生活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很難適應烏茲別克的沙漠環境。當地的烏茲別克人視他們為“叛徒”和“納粹合作者”,不但不肯提供任何幫助,甚至向他們投擲石塊。他們棲身在匆忙建造的營房,土胚房子裡。到冬天的時候冷風長驅直入,他們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只能赤腳在森林中勞作,飢餓、痢疾、疾病趁虛而入。被遷徙到烏茲別克的韃靼人,4年內,死了4.5萬人。

1954年克里米亞被赫魯曉夫作為禮物送給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56年,前蘇聯政府下令: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資格獲得在遷移過程中損失財物的賠償。

1967年,勃列日涅夫取消了他們的邦國罪,但是依然不允許他們返鄉。

沒有祖國毋寧死

韃靼人非常團結,為重返故土不斷抗爭。戈爾巴喬夫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一書中回憶道:“克里米亞韃靼人,是被強迫遷移到烏拉爾、西伯利亞、中亞等地的集中居民點的民族之一。從60年代開始克里米亞韃靼人就提出要求恢復公正並回到克里米亞。他們在克里姆林宮牆周邊舉行示威,提出的口號是:'沒有祖國毋寧死'。”

蘇聯解體後,他們終於獲得了徹底的平反。總數逾25萬韃靼人得以陸續還鄉,回到了克里米亞。但是物是人非,故土已經不在。

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歸入烏克蘭。2014年公投的時候,96%的人口支持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烏克蘭總統憤怒地表示:“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承認所謂的克里米亞全民公投。”普京的回答是,“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克里米亞韃靼人:沒有祖國毋寧死!普京:沒有實力的怒吼毫無意義

[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小城鎮佩列瓦尼,蒙面的武裝士兵和當地居民在商店中購物。]

克里米亞的韃靼領袖無奈表示:“我們有選擇麼?我們誰也得罪不起,只好不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