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並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影片上映於1994年9月23日。

原諒我引用了豆瓣上《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標題。《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或者說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電影畫面、故事情節有時候就像畫家在揮灑筆墨一樣,心裡怎麼想就怎麼畫,開心的時候用明麗的色彩,悲傷的時候用灰暗的光影。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前段時間看過一本上海復旦女博士臨終寫的自傳散文集《此生未完成》。“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感慨時日無多,無法撫育幼子、盡孝膝前。結合《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人生就像是被禁錮了一樣。圈禁之中,大部分人沒有選擇。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肖申克監獄裡是一種圈禁式的生活,無聊刻板,自由被壓縮成一條條被人監視的“程式”。瑞德說漫長的監獄生活把他們變成了“程式化”或者“制度化”的人。瑞德在監獄呆了四十幾年被假釋後,每次上廁所都要打報告,不然他尿不出來。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安迪,編劇總是把他推到風口浪尖,好在他內斂,沉悶。影片對他內心躁動的描寫有兩次:第一次,聽費加羅的婚禮唱片,被關禁閉兩週;第二次,得知自己是被冤枉的,找到監獄長申訴,被關禁閉兩個月。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老布克說,出獄後沒人會關心他這樣一個在監獄待過五十年的普普通通的老頭。內心躁動有何用?不如安安靜靜的等死。如果身邊再沒有朋友,連陪他的烏鴉也找不到了,不如選擇結束生命。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影片結局,上帝為安迪開了一扇窗,安迪又為瑞德開了另一扇窗。

悲憤和僥倖相互撕扯的時候,我不敢相信故事的結局,即便它就是。很多人喜歡從結果倒推過程,事實上,艱難曲折的過程才是最精彩的。“結果”等同於安迪給自己設定的“希望”,希望是精神支柱,到達意味著新的開始。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無法頓挫的稜角,靈魂難以泯滅的光輝

最後,總有那麼一些少數,人性的稜角無法頓挫,靈魂的光輝難以泯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