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如果問你一個問題:過了50歲的夫妻,還有愛情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老夫老妻了哪還有愛情,湊合過吧。

我想,能支撐一對夫妻攜手走過二三十年的,絕對不是“湊合”兩個字這麼簡單。

“湊合”過日子同樣需要信念的支撐,這種信念可以是義氣、責任或者其他任何一種促使你無法離開的感情。

但夫妻間情感聯結最持久也最緊密的一點,卻是“共情”,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彼此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體諒、理解。

具備這一點的夫妻,感情才能長久。

最近跟一位讀者喬月聊天,喬月今年51歲,結婚二十七年,當聊起這麼多年的婚姻生活時,喬月說:

矛盾肯定也有,但重點是怎麼解決矛盾。任何事情相互體諒,不要為了一口氣一定要爭個輸贏,我覺得這樣日子才能過得長久。

喬月分享了她和丈夫的故事,看完這個故事,也許會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1

年輕時的喬月是小學老師,身邊不乏追求者,但喬月想跳出這個圈子,看看別人的世界,所以拒絕了很多男老師的追求,直到遇見現在的丈夫季洋。

季洋是喬月朋友的朋友,兩人見了兩次面便確定了男女朋友的關係。

那時的季洋跟朋友做點商品批發的生意,賺了些錢。加之經常天南海北地跑,見識廣,又會說話。喬月和父母對他都很滿意,不久兩人便結婚了。

婚後沒多久喬月懷孕,季洋覺得反正家裡他一個人賺錢夠花,不如喬月乾脆辭了工作,等生完孩子跟他一起做生意。

喬月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夫妻倆一合計,便辭職在家養胎。

孩子出生後喬月才發現,根本走不開,更別說跟丈夫一起去外地做生意了。

有三四年的時間,喬月獨自在家帶孩子、照顧公婆。

季洋生意越做越好,也越來越忙,常常兩三個月見不到人影。

擱現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喪偶式婚姻。

那時喬月雖然不懂,但一個人帶孩子心裡難免有怨言,公婆身體不好,不能勞累,根本幫不了什麼忙。

季洋因為忽略家庭心中有愧,每天一有空就給喬月打電話,關心她一個人累不累,告訴她看到好看好玩的小玩意兒,買了寄給她。

剛開始夫妻倆經常吵架,每次季洋打電話回來,喬月總要鬧上一會兒發洩心中的不滿。

不管喬月怎麼發脾氣,季洋總能細聲細語哄好,就算忍不住吵上一兩句,也會馬上道歉。鬧了一段時間,喬月覺得無趣,想想他一個人在外做生意並不容易,便也釋懷了。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2

孩子長到五歲的時候,季洋在城裡買了房子,把父母妻兒接過去一起生活。

那時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季洋怕喬月悶在家裡不開心,問她要不要跟著自己做生意。

公婆雖說可以幫忙接送孩子,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但畢竟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孩子又正是淘氣的時候,老兩口不一定能照顧過來。又怕兩個人都在外做生意,丈夫會因為家人分心。

考慮到諸多因素,喬月拒絕了丈夫的建議,繼續留在家裡照看。

喬月有學歷、有能力,卻甘願退居家庭,季洋感動的同時又覺得心中有愧。於是主動把賬單交給妻子保管,不管是進賬出賬,都會一筆筆告訴妻子。

這麼做很麻煩,但季洋說,男人有錢就變壞的不少,雖然我承諾自己一定不會這樣,可對於常年操持家務的妻子來說,還是存在風險的。

聊起二十年前的這一幕,喬月語氣裡透著幸福。

喬月信任季洋,從不會查賬,為著這份信任,季洋同樣潔身自好。

等到孩子慢慢大起來開始住校,喬月做了季洋公司的財務。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3

眼看著生活越過越好,夫妻倆不用經常分居,季洋的生意卻出了問題。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因為家庭問題想撤資,但錢都押在貨上,貨物一時半會兒無法出手。那段時間夫妻倆忙得焦頭爛額,朋友一撤資,資金流轉不通,生意難做,客戶催賬。

為了儘快扭轉現狀,喬月白天在公司忙,晚上去做家教。

“那段時間特別辛苦,生意出了問題,但家人的生活質量得有保障,朋友給介紹了不少學生,不忙的時候我就去做家教,堅持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喬月說。

“會有怨言嗎?”

“不會,根本沒想那麼多,只想著怎麼減輕丈夫的壓力。”

後來有了新的投資人,季洋的生意才慢慢又好起來。

對於喬月的辛苦,季洋都看在眼裡,每次酒桌上跟親朋聊天,季洋總要提那年的生活,他說別看她嘴上不說,但她每天的疲態我都看在眼裡,為了怕我擔心,每次跟我說話還要裝作特別有精力的樣子。沒我老婆,就沒有我現在的生活。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4

前幾年,季洋覺得自己忙事業忙了一輩子,得多花時間陪陪家人,於是兩口子一合計,把生意轉給了別人。

如今喬月和季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雖然爭吵變多了,但每次吵完架季洋馬上就會道歉。

季洋說妻子為這個家操勞了大半輩子,自己不工作了就得多做點家務,於是買菜、做飯、倒垃圾等等都成了他的活。

有鄰居羨慕地說:“你們兩口子真恩愛。”

對於旁人的羨慕,喬月說了這樣一段話:

“幾十年了,我們從沒說過愛字,50多歲的人了,還能過到一起去,更多的是相互體諒和理解吧。

不管是發生矛盾也好,遇到坎兒也好,我們總能為彼此考慮。

能遇到這麼個人著實不易,多少夫妻越過越麻木,說沒有愛了,但婚姻過久了,理解和體諒比愛更重要。”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結語:

喬月的話給我們所有人提了個醒,我們天天嚷嚷著中年人的婚姻過得烏煙瘴氣。

其實出問題的不是婚姻,而是處在婚姻中的人。

多少夫妻過著過著就無話可說,以為彼此很熟悉,不需要說太多,於是發生矛盾不溝通、不解決;多少人即使處在婚姻中,最愛的也只有自己,於是只要生活出現波動,便會責怪伴侶而不是理解和體諒。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更多的不是靠著愛情,而是做到了這一點:彼此理解,互相體諒。

也就是“共情”。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何為“共情”?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

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放在夫妻關係裡,共情意味著我體諒你的不易,看見你的付出,對你的情緒感同身受,並且願意為你的壓力主動幫你解決問題。

就像故事裡的喬月和季洋。

季洋體諒喬月放棄工作,轉身做家庭主婦的不易,看得見她為這個家庭的付出;同樣,喬月也看得見季洋做生意的不易,當他的生意出現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跟他一起解決問題。

這便是夫妻間的“共情”。

好的夫妻關係,愛情只是點綴,互相理解和體諒才能過好這一生。畢竟人生路上的大風大浪,要一起攜手才能趟過。

過了50歲,還能一起過日子的夫妻,大都做到了這一點:共情

今日話題:

你覺得能過一輩子的夫妻,最重要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