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為什麼大多都是在去世後才出名,怎麼找到活著的“印鈔機”

有人說,書畫藝術家都是印鈔機啊,每天坐在工作室裡寫寫畫畫,大把大把的票子滾滾而來,要是能活得久一點,想不成為土豪都難。真是這樣的嗎?事實上,絕大部分書畫藝術家確實都是在去世後書畫作品才有大幅揚升的情形的,“藝術家死後才值錢”,這句話彷彿成為了藝術圈的魔咒。為什麼會這樣呢?


藝術家為什麼大多都是在去世後才出名,怎麼找到活著的“印鈔機”

李可染《萬水千山圖》拍賣成交價2.07億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複雜,主要還是藏家擔心人還健在,則作品就源源不斷,作品不斷創新,不好判定精善品種,而一但書畫家作古了,則作品可以通過一些渠道進入公眾視野,真正有歷史價值的優秀作品,自然會慢慢沉澱下來,有了定論,高下自判,便於收藏與投資。加之,畫家去世後,作品從此變為“限量版”,本身值錢的會因為稀缺性而更加名利雙增。


藝術家為什麼大多都是在去世後才出名,怎麼找到活著的“印鈔機”

張大千《伊吾閭瑞雪圖》成交價1.4億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貨幣的本質是一張“憑條”,相對的,畫作也可以視為一種“憑條”。所以,用錢買畫,就是將【國家貨幣形式】的財富兌換成了【畫作形式】的財富。

比如,王中軍2014年以6176萬美金(3.77億人民幣)拍下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這就相當於兌換了一張代表了 3.77 億財富的鉅額憑證。

想象一下:

如果王中軍用 3.77 億人民幣兌換成委內瑞拉貨幣,那麼如今已經貶值得連廢紙都不如。

如果王中軍用 3.77 億人民幣買房,那麼 70 年後房產的價值如何,70 年間如果發生戰爭等因素,房子又帶不走,都是顧慮。

相反,買下梵高的畫作,相當於將 3.77 億人民幣兌換成了梵高的畫作。他可以放在家中、放在保險櫃中,帶到任何他想帶去的地方。


藝術家為什麼大多都是在去世後才出名,怎麼找到活著的“印鈔機”

梵高《雛菊與罌粟花》

總之,當我們將一幅名畫視為具備稀缺性+信用背書+流通性的鉅額憑證時,這張憑證,不會因為美元的量化寬鬆而貶值,也不會因為人民幣的加印而貶值,更不會因為時間和地域的變遷而貶值。

相反,越是通貨膨脹,這張憑證的價值越是增加。

同時,名家的畫作還具備金融屬性,可以進行典當抵押。

這就是為什麼畫家死後,他的作品反而更值錢的原因——因為,它會成為一種不會被稀釋、不會貶值、可直接交易的貨幣。

那如何在成為稀缺品之前選擇值得收藏的字畫,以小博大,也就是俗稱的“撿漏”呢?這就需要專業的書畫機構來幫忙了。浦君國際藝術中心15年專注名人字畫,逾100位一線大家,帶您直接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字畫藏品放心傳世!更多撿漏作品盡在浦君藝術官方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