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讀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對先生筆下位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大學士神往不已。於是,為了更深入的瞭解東坡先生的生平經歷,我特地翻出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來閱讀。

迄今為止,方才讀完全書的三分之一,閱讀至此,已然發現蘇東坡先生的品質和才華,哪怕是擱現在,也是足以閃耀星河的,他完美地將才華和品質集於一身。因此,才得後世文人墨客競相效仿。

下面,我將從林語堂和他的《蘇東坡傳》、林語堂眼中的蘇東坡以及東坡先生不畏權貴、追求真理、不拘一格的個性和品質等方面,進一步讓大家感受1000多年獨領風騷的大文豪蘇東坡的真性情!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林語堂和他的《蘇東坡傳》

林語堂,一代國學大師,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文學家。生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的次年,早年曾先後留學美、德等國,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和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文憑。'

回國後曾先後在清華、北大、廈門大學等高等學府執教,並於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著有《京華煙雲》、《生活的藝術》、《啼笑皆非》、《蘇東坡傳》、《風聲鶴唳》等作品,其中《蘇東坡傳》是他最得意之作,開我國長篇人物傳記類文學之先河。

蘇東坡傳》以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的成長經歷為脈絡,按照時間順序分為童年和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等四卷。,從蘇東坡的出生到離世,全景式的展現了蘇東坡先生波瀾起伏、坎坷多舛的一生。從一舉成名天下知到踏上仕途,從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因詩引禍慘被流放。對東坡先生的人生軌跡作了詳細的介紹,讀之,猶如親歷。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林語堂眼中的蘇東坡

假設蘇東坡是一個超級大明星,那麼林語堂一定是其頭號狂熱粉絲,還是NC粉的那種。在《蘇東坡傳》裡,林玉堂絲毫不吝嗇溢美之詞。誇起蘇東坡來,那叫一個滔滔不絕。

那麼,在林玉堂眼中,蘇東坡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林玉堂眼裡,蘇東坡是這樣的:

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他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的造詣,在才俊輩出的宋代來說都稱得上是登峰造極;他情感豐富、極富幽默感和風度,是個具有真性情、頂可愛的人。

他評價蘇東坡先生不遺餘力:

蘇東坡先生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畫家、書法家,工程師、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而這些還不足以描繪出蘇東坡先生的全貌。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這個東坡居士,有點酷

耿直Boy:一生都學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蘇東坡是個耿直Boy,這種耿直說一不二的個性,從何而來?從其父親蘇洵的言傳身教中來。

據說,蘇洵將蘇軾的姐姐嫁給了蘇軾外婆家的表兄程之才,意在親上加親。可是好景不長,蘇軾姐姐就去世了,蘇洵怪上了妻子的孃家,怪他們沒有善待自己的女兒。後來,他竟然當著蘇姓族人的面,將程家狠狠地批判了一番,因此與這門表親徹底斷絕往來。

因為老父蘇洵就是這樣的人,心裡藏不住話,愛憎分明,不屑於諂媚討好於人。後來,蘇軾也秉承了這樣的個性,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不假辭色,連表面功夫都懶得做。

在蘇坡先生初入官場之時,他遇到了一個不通情理的上司,這個上司姓陳,武人出身,為人嚴厲刻板。在他眼中,蘇軾少年新貴,全憑一時運氣,並無真才實幹,。而蘇軾也看他不順眼,覺得他不過是他粗人出身,腹中無文墨,還偏要指手劃腳。

於是這兩個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並且時有惡言相對。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後竟然鬧到了御前。

有一次,陳太守在公館裡建造了一座"凌虛臺",他吩咐蘇軾寫一篇辭賦,打算刻一塊石碑,留做紀念。蘇軾借寫文之便,硬是巧妙地將陳太守諷刺了一遍。

雖然這兩個互不對付的人,相處久了,明白對方的真正個性之後,他們放下成見,與對方修好。但是在一開始,蘇軾沒有給過他好臉色,並沒有因為他官大一級就對他諂媚討好。

在後來對上政治上的對手王安石時,也沒有因為對方是一朝宰相就放棄自己的主張,而是直接槓上去,表現出他其愛憎分明,從不虛與委蛇的個性。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學士男神:為維護世間的正義和真理,縱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惜

幼年,跟隨在母親身邊長大的小東坡,聽著賢人的故事,立下了鴻偉的志向。

那日,母親給小東坡講了後漢時期範滂的故事: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少時磨礪出高尚的節操,在州里的名聲很好。因品行孝廉而獲得提拔。

時值冀州鬧饑荒,一時間盜賊四起,因此朝廷派範滂為清詔使,讓他前去查辦。範滂上任後,慷慨激昂,誓言掃清天下汙穢,當他到了冀州,當地太守、縣令等自知貪汙受賄,於是紛紛辭官而去。

後來範滂遷升光祿勳主事,當時的光祿勳為陳蕃,範滂以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拜見陳蕃,陳蕃未加制止。滂很失望,於是棄官而去。郭林宗聽到此事後,告訴陳蕃,說:像範滂這樣的賢人,怎麼可以以下屬參見上司的禮儀來要求他呢,現如今他辭官不受,只不過成全了他的美名,而你只能招至天下非議,你要這樣做嗎?陳蕃恍然大悟,於是親自向範滂請罪。

後來,範滂為太尉所用,后皇帝下詔三府屬官呈現報反映官吏政治的歌謠,範滂舉報了二十多個刺史和享二千石俸祿的權貴。尚書大人懷疑其有公報私仇,排除異已之心。範滂回應:我所舉報的,都是禍害百姓的人。因為時間緊急,我只舉報了那些最緊要的。另外一些,還要待查清事實後再行決定。我聽說,農民務農,只有除掉雜草,禾苗才能長得更好。除掉奸臣之後,朝廷的風氣才會變得更好。說完此話後,範滂就辭官離開了。

後來,太守宗資聽說範滂在民間的名聲極好,聲望較高,於是上報朝廷,請範滂任功曹,並還政於他。範滂在任期間。嚴厲整治官場惡習,驅除品行不端之人,推薦品行清高之士,使他們報效朝廷。範滂的作法招至品行低劣、才能不足之人嫉恨,他們稱範滂選拔之人為範黨。

建寧二年,朝廷大肆搜捕黨人。範滂在列,督郵吳導到縣,手捧詔書,把自己關在驛站中,伏床而泣,範滂,聽聞後,說:這都是因為我!於是,至縣衙,自請入獄。縣令見到他之後十分吃驚,丟下官印,要和他一起逃走,並說:你為什麼要來這裡?

範滂說:我死了災難就平息了,又怎麼敢連累你呢,又令老母親顛沛流離呢。很快,範滂的母親前來與之決別。

範滂勸慰母親:仲博孝敬,我死之後,他會供養你,我和父親先歸黃泉,這樣的安排再好不過了。母親說:你現在得到了和李膺、杜密這樣的好名聲,就是死也沒什麼好可惜的。於是範滂跪辭母親,然後對自己的孩子說道:我想要你為惡,則惡不可為,要你為善吧,我不為惡。

聽到的人莫不流淚痛哭。

範滂死的時候,才三十三歲。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故事說到這裡,小東坡抬頭看母親,說:"如果我長大之後做範滂這樣的人,你看可行?"母親只回了一句:"如果你能做範滂,難道我不敢做範滂的母親嗎?"

信念的種子就此種下,在之後的歲月裡,蘇東坡真的表現出來為了維護世間真理及正義,不惜粉身碎骨的決心。他的幾度流放和被貶,皆因為他口直心快,路見不平,見罪於朝廷。

特別是在反對王安石變法上,他反對得最是徹底,幾乎是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差點因此而性命不保。

遇到不平之事,他必得有所作為,必得掃之除之,才心安理得。

他不是不知道只要放棄自己心中的原則,就能明哲保身,甚至扶搖而上青雲,但是他固執地堅守信仰和道義,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肯與當朝權貴同流合汙。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東坡居士: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在讀《蘇東坡傳》之前,我對東坡先生僅有的瞭解就是那聞名天下的那幾首詞,直到讀此書,才發現,東坡先生真是一個十分有雅趣的人。

首先他竟然信仰天地鬼神之說,比如當地久旱不雨,於是蘇東坡就寫祈雨文,祭天禱告,與神鬼溝通。有一次他求雨成功後,他將自己後花園的亭子更名為喜雨亭,並做《喜雨亭記》。

他不光求雨,還經常與妖魔鬼怪辯論,並且,多數時候,他的雄辯之才足夠讓它們心服口服。甚至還數度驅除邪祟,鬼神玄學之說,好像歷史上信奉的詩人不是很多,而蘇東坡,卻如此標新立異。

除了信仰天地鬼神之後,他還對道家修煉之術感興趣,並親自參與煉丹。晚年的時候,其渴求長生不老的心還不死。因此,他結交道家、佛門中人,去參悟佛理禪機,同時他也是第一個以佛理禪機入詩之人。

他還喜歡閒暇之時遊山玩水,跟知己好友詩詞唱和。所以,雖然數度被貶,但是藉此機會,遍訪名山大川。隔現在來說,一定是一個超級旅遊博主。

其性情浪蕩不羈,經常攜食盒,與朋友野外餐飲,其間,吃吃瓜子、蠶豆等小食,暢飲為樂,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蘇東坡先生就有一個萬里挑一的有趣的靈魂,其情真摯可愛,其性豁達有趣。實在難能可貴。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蘇東坡

結語:世上有奇男,名喚蘇東坡

讀《蘇東坡傳》,品味蘇東坡歷盡艱辛波折、苦樂參半的一生,有感於其身處逆境仍堅守理想的勇氣,折服於他崇高不事權貴的人品,驚歎於他那與世無雙的的才華,欽佩於他苦中作樂、安撫精神的能力。

讓我們知道:世界有此奇男子,才冠古今絕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