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如果說網上關於城市潛力的話題,最火的就是當年的寧杭之爭,當年知乎的兩位大V旁徵博引,文采飛揚,引發了一群吃瓜群眾高呼,沒點文化都不敢吵架了,先讓我們回顧下當年那一場著名的城市之爭

事件背景回顧

2015年8月,知乎上一位網友提問:“杭州和南京哪個潛力大?”,引來另兩位網友“王啟超”、“葉神月”用聯句酬酢的方式隔空對戰,從兩城的歷史、文化、經濟、名人、建設到教育、美食等諸多領域,兩人用一條條引經據典、充滿調侃意味的對答,引起廣泛關注,後來又被髮到微博、微信以及各種論壇,在網絡上一度走紅,因其聯句酬酢的方式較一般地域貼裡的粗俗對罵罕見清新,以至於被網友稱為“最文藝的辯論會”。

這裡截取幾個片段幫大家回憶一下當年的細節: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這場網絡論戰也揭開了一個話題,就是在長三角第一名大上海不可動搖的旗幟下,誰是第二名?

兩個城市,一個底蘊悠久,一個新興網紅,一時間兩者誰也不服氣,但是誰也沒有絕對的實力超越對方,雙方的差距一直不大。網上不少人認為這是老牌學霸和偏科天才的競爭,或許有那麼一點感覺。

在長三角版圖上,南京與杭州分處兩翼,一依江一靠灣,都是典型的山水城市。不過,杭州與南京的氣質又是不同的,杭州秀麗俊俏,南京大氣典雅。從城市性別來劃分,如果說杭州是婀娜的少女,那麼南京就是卓然而立的公子。為什麼都地處江南卻又有如此差異?或許原因就藏在寧杭的歷史地理之中。

區位,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不誇張地說,南京是得天獨厚的,地處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擁有長江黃金水道,是國內最大的內河港口之一,也是江海中轉的樞紐。在高鐵時代,長江天塹變通途,南京的交通優勢凸顯,貫通華中華東華北,是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在古代,由於南京佔據南北交接的第一要道,無論是西晉末年衣冠南渡還是安史之亂的北民南遷,歷史上北人南徙的第一站總是南京。虎踞龍蟠的龍脈地氣讓南京一次又一次承接南渡而來的北方政權,充當中原文明覆滅的最後避難所。“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經歷不僅奠定了南京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也鍛造了南京大氣典雅的氣質,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其在雅緻中又不乏北方之豪爽。南京,在氣質上是偏北的。頻繁的戰亂、流民南遷讓南京變得包容,南京人也多以敦厚、樸實甚至是木訥被稱為“南京大蘿蔔”。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身處錢塘江下游與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在區位上也相當傲人。不過錢塘江相對短的水系使得杭州只能聯繫浙江、江西,容納能力弱於長江,杭州灣與多面環山的地形又限制了杭州的發展縱深,所能輻射的經濟規模與人口遠遠遜於上海,甚至還不像南京那樣可以坐擁江蘇安徽兩省廣闊腹地。這些因素可以說阻礙了杭州的擴張之勢,好在高速公路、高鐵、跨海大橋的修建逐漸彌補了一些短板。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不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何杭州被定義為區域性中心城市,而南京的功能多是從全國性著眼。例如,南京都市圈跨越長江發展且聯繫皖南地區,而杭州都市圈雖剛納入了安徽黃山,但主要影響在省內的杭嘉湖紹。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杭州則主要是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歷史上杭州一度曾做過南宋都城,不過仍是“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並未構建起屬於都城的宏大政治敘事,即使貴為國都,它依然帶有一種享樂、文藝與輕鬆的氣息。政治是暫時的,文化、商業是杭州的永恆主題。江南水鄉的精緻文藝讓杭州成為宜居城市,臨海發達的商業又使得杭州充滿活力。杭州的氣質是南方的,是精緻的,是富於商業頭腦的,它永遠懂得如何營銷自己,如何聰明地抓住機會佔據頭條。

南京和杭州也在各自補足自己的劣勢,杭州藉著G20和亞運會,大補基礎建設;南京則藉助首位度的提升,狠抓影響力。正是兩個城市的不斷進步,才讓兩地的百姓都有了不服輸的底氣。

民間或許還是爭執的,但是在官方,我們卻看到了一對CP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寧杭兩城攜手發展的新動態也越來越多

去年3月30日,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論壇召開;隨後的4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帶領考察團赴杭州學習……

共同宣佈:寧杭生態經濟帶將以生態環境保護、產業轉型跨越、區域發展大融合作為未來重點合作方向,努力實現公、鐵、空、信息全方位對接,在寧杭沿線城市聚合創新資源要素,打造寧杭創新軸,共築“長三角科創圈”動力引擎。


寧杭之爭,民間:我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官方:攜手共贏

我們也看到,南京在極力彌補產業短板,強化市場意識,發展民營經濟,把提升首位度作為重要目標。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科大訊飛等一大批著名互聯網公司都紛紛選址落戶南京,江北新區引進全球規模最大集成電路公司臺積電且去年已實現量產,人工智能、未來網絡、增材製造、大數據與雲計算等新產業都在密集佈局中。

杭州也在積極加強城建,多條地鐵線緊鑼密鼓齊頭並進,繼續打造軟件與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等產業集群優勢,推進集成電路及機器人等弱勢產業等。

放眼全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抱團發展已然成為趨勢。如何以中心城市來引領區域發展,打造發展質量更高、資源更加節約的都市圈,是擺在所有大城市面前的緊迫問題。通過寧杭聯手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定是寧杭的未來之路。

不爭虛名,攜手共進。寧杭都是全國前十級別的選手,合作才是最好的方式,民間也可以等等看,給自己的城市一點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