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深處青木川

從西安到寧強的高鐵沿線,風景美麗如畫。一塊一塊的水田,滿布著翠綠與金黃,那是綠油油的水稻,和盛開的油菜花。還有一座座高低起伏的民居小樓,都是兩三層、三五層地錯落地分佈著。在水田邊,公路邊,一字兒排開。白牆灰瓦,清新雅緻。高鐵在橋樑與隧道間飛馳,連綿起伏的大山一會兒露出龐大的身軀,近的似乎觸手可及。一會兒又飛奔著遠去,往著更高更深的遠方自由伸展。人置身於這樣的天地間,身心便會輕輕地漂浮在半空裡,靈魂和呼吸也好像成了一股清氣,要和這山水白雲一起漂游遠去。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2

出了高鐵站,對面即是大山。有了連綿起伏的大山,雨便說來就來。這不,一出高鐵站,就碰上了落豆子一般的雨珠。趕緊把傘撐起來,站在傘下,再抬頭看這雨中連綿起伏的大山,一片潑墨般的蔥綠,夾雜著雨水的清新。一股溼漉漉的氣息便鑽進了鼻孔。忍不住,簡直就要打個噴嚏。當然,這不是感冒,而是醉氧,是整個人要陶醉在最純粹的空氣中的一種感受。

寧強是一個特別小的縣城,它的聞名,源於2008年的那場大地震。寧強和四川比鄰而居,受當年地震的餘禍頗深。其地勢高低起伏,整個縣城的高樓大廈很少,幾十層的高樓更是屈指可數。大多的樓房,不論是酒店還是民居,都是七層的高度。但相比於狹窄的街道而言,寧強的交通卻四通八達。

縣城雖小,五臟俱全。從高鐵站打出租,十分鐘左右便到了縣城中心。正值晚上七點,華燈初上的時刻,安排好酒店,出來吃飯,找了一個當地特色菜館。館子從外面看起來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店,店內的桌椅便不免有一種昏暗與油膩。就連燈光也是朦朧的。和這昏暗的格調不同的是,每個菜份量都是不一般的足。竹筍炒肉,乾煸香菇,外加一個土豆絲,都是家常菜,也是地方特色。兩碗米飯,一瓶果啤,便讓人覺得甚是滿足。老闆是一個健碩的中年女人,態度裡三分慵懶中透出七分和藹,廚師則是一個胖墩墩的男子,顯然比老闆娘年輕許多。菜色算不得精緻,味道卻也不差。只是每個菜油鹽的分量顯然都給的很足,能看出寧強人身上實誠的一面。

吃完飯,從飯館出來,往前走百餘米,便是寧強縣有名的永惠橋了。永惠橋是一座廊橋,俗稱北關橋,始建於金朝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歷經明成化年間、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183年)多次維修,現存永惠橋前有一座五龍廟山門、正殿和樂樓,在夜晚的燈光下呈現一派古色古香的韻致,尤其璀璨華美。如今的永惠橋雖然稱不上十里長廊,距離水面高達十餘米的大橋自是氣勢不凡,沿著橋下的河流已經形成了一座天然公園,成為寧強縣內一處地標性的建築。

六月天氣裡的寧強縣城,夜晚十分靜謐,有和煦的晚風不時掠過街面,晚上十點已是人跡羅雀。也許是因為經過地震重建的原因,寧強縣內的建築呈現一派樸素的面孔。即便大型的商場,也是佔據兩層的建築之內,看上去不免有點侷促。酒店的環境倒是十分優雅。大理石的臺階一層層環繞盤旋而上,五層的建築,並沒有電梯,東西南北卻有四個出口,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3

去寧強,我們的目的地是青木川古鎮。中途先坐公交到陽平關。再由陽平關轉大巴到青木川,這中間的路途長達三個小時。但走完之後,你會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清晨六點半起床,七點剛好趕上第一趟發往陽平關的班車。此時的寧強縣城還沒有擺脫昨晚那絲微雨的淒冷,整個天空裡瀰漫著濃濃的水霧。但街道上的行人已經多了起來,一輛輛的公交車穿梭其中,讓我初生一份走進寧強的都市感。

大巴一開啟,五分鐘之後,我們便進入了兩邊大山環繞,甚至懸崖疊嶂的荒寒之境。這裡的道路都被夾持大山與峽谷之間,兩輛車相對而行,中間不會留多少空隙。但公交司機還是開的又穩又快。準確地說,離開縣城,我們便進入了一個又一個鎮子。但這些村鎮都坐落於大山之中。村民的房子幾乎全部建立在緊臨大山兩邊的道路上,小小的水泥石頭房子,像火柴盒一般壘起來。根基都是小小的一塊平地,在上面築起兩層或三層的小樓,分成一個個小小的格子房間。外牆塗成白色,奢華一點的貼有瓷磚,但大多數則是粗笨的原石質地,有一種天然的質樸,又不免有些簡陋。但我在心中卻將他們稱為別墅,因為這裡的自熱景色真的是太好了。房子後面都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房子的腳下是一條條或寬或窄的河流。房子的周圍都是水田,竹林。尤其是這裡的大山好像一座又一座綠色的帷幔,粗大,笨重,密不透風。好像挺立的綠色巨人攜起手來,緊密地相擁,那麼踏實,那麼溫暖。它們是這些城鎮的天然守衛,將所有的喧囂,所有的世俗都隔絕在外,讓你在看到它們的那一刻,心中除了山,便只剩下了山。

公交車會在這些綠色巨人守衛的道路上不時地停下來,會有揹著揹簍的鄉民上車或下車。也有穿著時髦裙子的姑娘歡快地奔下車去。道路兩邊的房簷下站立著等車的旅人,他們都十分地安靜,臉上看不到一絲的匆忙。而是從容不迫。在到達陽平關一個小時的車程中,道路兩邊的大山從來沒有消失過,大山腳下的河流也從來沒有中斷過。更有一座座的石橋,竹橋,鐵橋,它們一起橫跨在河流的兩岸,將大山、竹林與房屋連接起來。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山緊密相連,看到這麼多的綠色橫亙在眼前,就好像綠色的永恆,好像永恆的綠色中的另一個世界,讓我在自己生長的黃土高原之外,看到了一種別樣的靜謐人間。

在看著這些風景的時刻,我的內心是不寧靜的,卻又是寧靜的。我想到了世外桃源的美,想到了自給自足的安穩,也想到了封閉與隔絕,更想到了遼闊與偉大。這些東西是那麼矛盾,又那麼和諧自然地在我的內心裡翻滾著,讓我體驗著一種說也說不清楚的興奮與慌亂。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4

陽平關只是一個小小的集鎮,也是很多車輛的一個交接點,有多路公交大巴在這裡中轉,然後讓乘客換乘不同的車輛,開往不同的目的地。我們到達這個小鎮的時候,已是早上九點鐘。從七點半離開寧強縣城,一個半小時內,寧強境內的山水已經給了我一種十分強烈的刺激。這是一種完全來自於大自然的全新感受,它太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在陽平關我們吃了簡單的早餐,只是兩根油條。因為炸油條的攤點太過於簡陋,總覺得不甚乾淨,所以吃的很少。也因為旅程中強烈的景色刺激,我好像完全忘記了飢餓。於是買了兩瓶水之後,我們站在這個小鎮上等待開往青木川的大巴。在陽平關,我們大概停留了四十分鐘,便繼續上了另一趟大巴,往青木川進發。此時的地理座標顯示,我們已經進入了四川境內。兩邊的道路依然是大山綿延,相繼經過了幾個城鎮,城鎮上的房子開始出現五六層的大型建築物,還有正在建造的大規模的塔吊。一座特別挺拔的大橋之後,我看到了九寨溝的路標指示牌。接著,車輛便徹底開進了青木川古鎮風景區。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5

青木川號稱“一腳踏三省”,是陝川甘三省交集之地,也是當地的交通咽喉要衝,更是陝西最西部的古鎮。這裡最早是由蜿蜒的金溪河衝出一片平坦的川穀,一條“回龍場”古街從南向北把小鎮拉得悠長,猶如彎弓一般,因街的南端有古青木樹,遂稱青木川。

“回龍場”古街呈現出“平盤端凳,雕窗扇門,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站在最高處舉目遠望,整條青木川的街坊、店鋪、酒肆,順著金溪河走向錯落有致佈局,北臨鳳凰山南面龍池山,象鑲嵌在大巴山中的一顆明珠,又呈現出一條游龍的形狀。


這裡因民國年間在此盤踞多年的土匪武裝魏輔唐興建的魏氏宅院而聞名。魏輔唐的故事被著名作家葉廣苓寫成長篇小說《青木川》,繼而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一代梟雄》。青木川古鎮的旅遊業由此被引爆,青木川也便成了人流湧動的旅遊勝地。

如今的魏氏宅院依然保留著當初的基本規模,有風格古樸、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古建築260餘間。古建築群有魏輔唐的新、老宅院,回龍場老街的洋房子、煙館、榮盛魁(妓院)以及輔仁中學為主體的建築,形成了在當時繁華興盛的商業重鎮。

“一條長街兩區宅院三家寶號展現百年春秋卷,十里川道千畝良田萬仞崇山繍成無跡風月圖。”這是青木川古鎮入口處兩邊紅木門楣上的對聯,典型形象地概括了魏氏家族昔日的繁華和青木川古鎮的錦繡風光。

回顧那段歷史,遠古的寧強,舊稱寧羌,又稱羌州,是古老的羌族人盤踞之地。青木川地處陝南深山,溝深林密,一向是綠林土匪猖獗之地。到了民國年間,上層政權尚且矛盾重重,自顧不暇,這大山裡的青木川也便成了匪患猖獗的獨立王國。魏輔唐便是這獨立王國裡領袖群倫的人物。民國政府剿匪每次都是轟轟烈烈,每次又都是草草收場,無奈之際,便給了這個獨立王國的領袖魏輔唐一頂“地方自衛總隊上校總隊長”的官銜。可招安降服之後的青木川依然還是原來的青木川,是魏輔唐的青木川。

魏輔唐能在這三省交界的是非之地,坐穩梟雄老大的位子,自然有其自身的過人之處。他的隊伍賞罰分明,由此立下了“八斬條”:“調戲婦女者斬,欺負同類者斬,吞沒水頭者斬、引水帶線者斬、私通姦細者斬、臨陣脫逃者斬、執令不尊者斬、洩露秘密者斬。”這八斬條中的規定可以說比民國軍隊的軍法還要嚴格。

除了“八斬條”之外,他還規定當地人絕不許抽大煙,也絕不許涉足妓院。搶掠也有規定,不搶窮人、不搶婦女。貪官必搶,不保生死。清官的財貨要留一半,不許傷人。由此,這一方土地被他經營的井井有條,也就不足為奇了。

被招安之後的魏輔唐大力興農、興商、倡學,使青木川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雖然魏氏的經濟支柱依然是大煙、賭場、妓院,間或綁票、搶掠。可發達之後,除了加強自己的勢力,他並不隨意揮霍,而是搭橋修路、引水鑿渠、接濟窮人,施行善舉。他在青木川一手創建起來的輔仁中學便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德。輔仁中學建造在青木川鎮回龍場老街後南面一個小山坡上,1942年開始修建,1947年竣工落成,首任校長魏輔唐,後為劉甲三,解放後改為青木川中學。整個學校佈局合理,非常講究傳統的對稱美,房子的風格西式,高大宏偉,由魏輔堂邀請上海的建築師設計建造而成。輔仁中學校門酷似筆架,是魏輔唐對對面筆架山的聯想,他認為筆架後面就是文房四寶,文人墨客的用武之地,學校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令工匠把校門做成了筆架型。魏氏宅院與輔仁中學分列金溪河兩岸,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如今的輔仁中學,依然發揮著它的教育功能。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青木川的“洋房子”裡有一首七言詩,其詩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行人往復任勾留。那管中日戰爭事,閒居樂土度春秋。”這就是一個一代梟雄雖然粗鄙卻極其實用的人生觀,他雄霸一方,不問世事,只樂於經營自己的世外桃源,但卻給了百姓在亂世之中的一方庇護,也算是一個獨善其身的王者。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6

走進青木川古鎮的煙館,依然可以看到被保留完整的民國小說期刊《紫羅蘭》的廣告畫頁被張貼於牆壁之上,還有橄欖油香皂廣告畫頁,陰丹士林美女旗袍廣告畫頁,散發著一股舊上海的風情。而被稱作“榮盛魁”的妓院,則是一棟三層木質小樓,整個小樓東西南北均有房間,木式長廊環繞,二樓的天台更可以一窺整個青木川街市全景。小樓全是木式樓梯,踩上去不免晃晃悠悠。二樓的小木梯一次只能承受三人的重量,天井裡擺放著八仙桌供奉著香火,旁邊一張條凳上擺放著古箏。行人上下必須從天井通過,樓上的房間被分割成一個個小間,每個小間裡擺放著掛有絲綢蚊帳的雕花木床,自然是姑娘們用來接客的房間。

整個“榮盛魁”上下的大廳裡掛滿了紅色的絲綢燈籠,從樓梯的兩邊平行著依次排列開來,呈現出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燈光從紅色的紗燈裡透射出來,卻是一種暗暗的玫紅,氤氳著一種曖昧朦朧的格調。不免讓人想起王昌齡《青樓怨》中的經典畫面:“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鳴箏緩夜愁。”只是,新時代的女性卻大膽地將這裡當作一種特別的浪漫,紛紛在這木質樓梯的紗燈之下高調地拍照。盈盈笑語間,朱腮粉面,暗香浮動,青春女子的衣袂飄飄,便瞬間喚醒了這座小樓中的古往今來。

7

回程的時候,我們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是在青木川的出口,和幾個旅行者一起搭了一輛專門跑漢中的私家車,從青木川直奔勉縣。這一路也是三個小時,但路途上到處都是修路的大型挖掘機在施工,時而兩邊大山環繞,時而黃土陣陣,煙塵瀰漫。見到了好幾處被挖掘機切割的只剩下一輛車通行的窄路。路途中還伴有泥濘的土路,顛簸不堪,但也能見到道路兩邊的農家,卻不免呈現出荒涼。

但我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一直在想的卻還是青木川。青木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一個夢,一個關於一代梟雄的夢,一個稱王稱霸的夢,一個嘯聚山林的夢,也是一個世外桃源的夢。這裡的青山秀水,彪悍民風,淳樸鄉情,似乎能滿足每一個來到者心中的夢幻。就好像那座建在最高處,讓人登高望遠的觀景臺,當你俯瞰整個青山秀水的青木川美景畫圖之時,你便感受到了一種王者的喜悅和曠達。

辛峰作品 | 群山深處青木川



作者簡介:辛峰,陝西彬州人。筆名傷心碧、千恨百媚。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本科學歷。現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十點課堂邀約作者,省作協會員,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西漂十年》,文學評論集《文字的風度》。有作品見於《延河》《渭水》《西嶽》《豳風》《西北文學》《秦嶺文學》《散文詩校園文學選刊》《華商報》《文化藝術報》《三秦都市報》《陝西工人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