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同樣是108顆珠子,在和尚喇嘛手裡就是佛珠!在清代皇帝大臣脖子就是朝珠!在現代文玩人手中就是脖掛!,它們到底有啥區別!

佛珠

我們在寺院中,經常能看到僧人們無論是坐禪誦經,還是走在路上,手中或脖子上都掛著一串珠子。

這串珠子就是佛珠,也稱作“念珠”。是佛教徒的必備法器之一。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佛珠的主要作用有

一是計數的作用,柴柴前幾天的文章就詳細講了計數器的用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出來看看。用計算唸的佛號或咒語的次數。

二是靜心的作用,通過念珠去除心中的雜念。

三是作為做業的所緣物,一些密宗修行者的佛珠在經過閉關,長期唸誦的修持後,就有了較大的加持力,可以為病患治療疾病或逢凶化吉等作用。

佛教是在漢朝傳入中原,當時是否使用佛珠,都不可考了。國人知道佛珠是在東晉翻譯的佛經《木患子經》中就提到了佛珠,到了唐朝之後國人使用佛珠就十分普遍了。

朝珠

清朝初期,當時的統治者是滿族,屬於遊牧民族,所以他對當時的稱屬的同為遊牧民族鄰國西藏和蒙古表示敬意、並以懷柔的形式拉攏人心,於是將蒙藏人民在生活中唸誦佛經時手中持用的 “佛珠”稍加修改,搖身變成了朝珠。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朝珠除外交政治方面的深層用意,主要是用來區分朝廷中文武百官的官階,就好像軍服上的徽章一樣,方便他人辨識。皇宮女眷也要佩戴朝珠,用以區分地位的尊卑。

所以朝珠就是有佛珠衍化而來的,

朝珠與佛珠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朝珠將佛頭穗的樣式改成了由闊絲帶系綴的用銀絲琺琅繫著的被稱作“背雲”的大墜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組成。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朝珠仍然沿用了佛珠的結構和規格,由108顆子珠串成,每27粒隔一個隔珠,均分為四段,正中為佛頭,佛頭兩側的記念(佛珠中的計數器)比正規佛珠多一串,共有三串,分別置於前胸兩側,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兩穿的擺放位置是用來區分男女的,男的兩串置於左前胸,女的則置於右前胸。佛頭下的背雲比佛珠下的流蘇要簡單一些,通常使用大塊的寶石貫穿於編織的華麗絲帶之間,垂掛於後背,用以平衡整串朝珠的重心。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朝珠的取材方面,種類繁多,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皇帝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還在兩肩斜掛兩盤紅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還根據不同的場合戴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臘朝珠,祭日戴紅珊瑚朝珠,祭月戴綠松石朝珠。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朝珠在歷史上僅出現於清朝,清代康熙朝開始佩戴,乾隆朝正式編入大清會典中的一種清代官服上特有的一種裝飾。

脖掛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脖掛是文玩人對108顆串珠的一種俗稱。脖掛應該是掛於脖,即掛在脖子上的一種飾品。


佛珠?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興起於這些年的文玩熱。常見的制式和朝珠類似,108顆珠子,27顆一份,而佩戴在後頸的叫做佛頭,與之相對的是頂珠,而兩邊的是兩顆腰珠,佛頭下面配一個背雲,對於佛珠中的弟子珠和計數器,朝珠中的記念,在文玩脖掛中可有可無,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為了配串好看。即可。

結語

佛珠傳入中國最早,是佛家僧人最重要的法器。朝珠是清朝獨有的官服佩飾之一,也是由佛珠衍化而來。文玩脖掛主要是模仿朝珠而來。興起於這些年的文玩熱。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