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读心术”不如了解一下“护心术”——自我的防御机制

地球上生活着大约70亿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在身体上有着或强或弱的个人防卫体系,组成这个体系成分包括皮肤、白细胞、各种抗体,在医学上,这个体系被称为免疫系统。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被保护。面对大自然经常显现的敌意,以及人际间时时处处呈现的冲突,不设防的心灵无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去。人类个体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一些“护心术”在等着我们学习。如果没有意外,我们几乎会自然地学会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捍卫自己精神领地的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几乎就等于心理的健康。

不幸的是,有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坎坷,使他们在成年后还继续使用早年学会的低级而落后的“护心术”,无法学会更高级而先进的手段,所以他们也许会终身处在心理困扰的状态上。


寻找“读心术”不如了解一下“护心术”——自我的防御机制

这里说的“护心术”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或精神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对一个人心理防御机制的了解就像通过免疫系统功能来了解这个人的体魄一样。

防御这个专门用语指的是大脑把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的一个途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去了解来访者的感受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实际上,了解感受通常不足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难题。那么无意识的防御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阻止人们知道他们自己那些不愉快的感受?这两者的讲解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的情绪难题都产生于有问题的防御和情感的结合。

凭借对防御和感受的觉察,人们可以更加了解他们自己的不理性行为、态度和想法的含义和来源。这种了解可以缓解痛苦的状态(例如抑郁、恐惧),使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出一些有益的改变。


寻找“读心术”不如了解一下“护心术”——自我的防御机制

情绪可以是愉快或不愉快的。一般来说,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导致了人们出现由适应不良的防御带来的诸多问题。

那么就要引出防御机制的定义了:

防御机制,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焦虑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猜想构成。而抑郁情感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发生的看法构成。愤怒则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想毁灭某人或某事物的想法构成。对于上述每一种情感反应来说,这些想法的内容可能源自童年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所拥有的感知和记忆,而且可能是以现实为基础,或是以想象为基础,也或者是两者兼有。

必须说明,防御机制是心理的免疫机制,是一种欺骗的机制,用于排除负面情绪,可起到“消防”的作用,但未必能够“灭火”。防御机制最初是指个体在体验周围环境时,整体的、自然的,适应性方式。


寻找“读心术”不如了解一下“护心术”——自我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特点是工作与意识之外的,它是正常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在应激情境中会增加防御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消极情绪。它受非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但是过度使用会出现精神病理现象。

人们的防御方式形成是基于遗传因素、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以及使用防御后的获益,这4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当然防御机制也有益处,它可以回避或掌握那些强烈或恐惧的情感,通常是焦虑,但有时也可能是悲痛、愧疚、嫉妒及其他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在遇到负性事件后维护自尊。

当大部分想要拥有“读心术”这个技能的人,是否肯有耐心来了解“护心术”,因为它是通往人内心的一个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