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在无论有没有“广厦”,大家都追《安家》追得不亦乐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第四期金牌创作人沙龙邀请耀客传媒副总裁、《安家》监制孙昊与蓬山传媒创始人、CEO、《幕后之王》编剧苏梨叶深入分析《安家》及行业剧的创作法则。


01


行业剧精准细分是从大众走向了小众?


如今,行业剧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是否会导致剧中职业背景小众化和分众化呢?孙昊认为,还要看影视剧项目本身的定位,项目定位不同,所要承载内容的职业也不同。如果说一个影视剧以某种类型定位的话,它首先考虑的还是行业垂直细分的特点,例如法医类型剧。


职业剧它可能不是代表着某一种特定的类型,而是表明社会对于影视类型的一个需求缺口。为满足这些观看需求而出现的影视剧,呈现出细分领域的职业特征。为了反映和表达能引起社会大众情感共鸣的问题,出品方或者创作方对于影视作品的定位不同,决定了影视作品是朝着类型化方向做,还是朝着立体化方向做。


苏梨叶表示,我们公司内部将《安家》这种类型剧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职业剧。所谓职业剧是指影视作品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具有很多特色的东西,这部剧就围绕这些职业特色展开。例如,《幕后之王》、《安家》等作品。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安家》剧照


另外一类是职场剧,职场剧与职业剧在我们自己内部体系的认知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职场剧去掉了职业或者是行业背景,抽取了工作中、职场上普遍可见的特征,例如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作等,表现为职场里人际关系怎么处理、项目完成后的功劳归属、利益分配等场景。


这些是人们在职场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个人职业成长的必然经历,无论任何职业背景都会遇到。例如《杜拉拉升职记》就是典型的职场剧,在那部作品中,观众几乎不知道女主角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更广泛的意义上,《甄嬛传》也是职场剧,主角在剧中经历的各种身份和场景上的变化,符合职场剧的特征。


第三类是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都市情感剧,以职业特点带动情感发展。


目前,这三种类型影视作品都出现在荧屏上,观众们往往统一称之为职业剧或者是职场剧。其实从创作与制作结构的角度来讲,他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这里就涉及到影视作品表现大众化还是小众化的话题了。例如《小别离》和《都挺好》,剧中人物都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涉及了职场上的一些话题,但是主要都是在讲述升学、家庭关系等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话题,这也是大众化的话题,更面向大众观众。


而《心术》、《安家》这类作品剧情基本是围绕特定职业的特点展开,类似美剧中新闻编辑室、医生、律师的职业剧作品。这类作品面向于某些垂直细分领域观众,可以说是小众人群。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讲述大众话题的职业都市情感剧,更适应于日播、黄金档时间播出的传统电视传播方式。因为面对的是数以亿计的观众,所以要求表现出的是大众的话题。但是现在观众不局限于电视观剧的模式,更多人选择在网上观剧,网络观众使用鼠标选择观看,这时电视剧处于被动选择的地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新的平台运作方式,会使更多习惯于在黄金档时间看电视的观众找到自己观剧细分层,寻找自己喜欢看的影视作品。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细分职业剧应运而生,看似小众的话题,实际是在满足特定的影视需求。


当然,小众的细分职业剧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细分职业,这种职业的天然属性,会让对这种职业感兴趣的观众主动关注它;另一种是编剧选择职业作为影视作品的底色,这就要求编剧关注具有戏剧性的职业,而此时,编剧只要将作品的世界观交代清楚,就能打破这种特定职业的圈层,因为人对于戏剧性具有天生的热情,更易感动人。这样,细分的小众化作品变成大众化作品也是可能的,而且作品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02


揭秘行业剧创作,一种内容上的逻辑自洽


对于职业剧的创作,苏梨叶认为,首先在选题上要层层筛选、深入追踪,在漫长的选题过程中,看似偶然的选择充满了必然。选择职业剧的题材,就是选择这个行业背景。当一个人选择从事某一职业后,都会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充满了戏剧性。但是作为一个编剧要从符合这个行业的世界观,又要从观众能够get到行业戏剧性的角度去选择题材。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幕后之王剧照


职业剧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含金量很高的分类,内容一定要扎实。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与浪漫、幻想、历史题材等其他创作不一样,它具有固定的创作方法,要求大量的收集,收集职业剧中的世界观。编剧创作必须先稳定职业剧中每个人物的世界观,将现实世界中的内容引入到二次元创作中来;要让这个故事实现内部逻辑自洽;能够对照到现实世界。


每一部职场剧都需要在前期创作环节扎实工作,从前期编剧环节到摄制环节,一直到演员体验生活都要在现实中汲取创作元素。甚至到后期的营销、宣传、传播、推广,都需要引导观众,帮助观众解读剧情。只有真正了解你在讲什么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职业剧才能够获得最大成功,观众才能从这个作品里面得到最大的享受。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谈及《安家》的创作过程,孙昊表示,在选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话题承载性。在我们向着小康生活迈进的时候,住房、居住条件承载着更多的话题,也是人们对于个性化幸福感追求的一种象征。有了这个定位,《安家》在创作初期、中期、后期都在朝着更广阔的社会话题出发。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安家》剧照


为了如实呈现房地产中介的行业特征,六六老师做了大量的采访,收集了海量素材。另外,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以及主要演员都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原型人物深入地沟通与交流,对原型的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人生经历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了解。而且创作者主观上也愿意进行这种创作,达到现实职业与戏剧元素的完美融合。综合来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如实呈现,既是行业在产业环境中的影响,也是影视制作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03


艺术与现实间的平衡,

需要让观众感觉“舒适”


关于实现艺术与现实间的平衡,孙昊认为还是在于影视作品的定位,职业剧中行业作为背景,它需要更多的社会承载。影视作品定位在透过职业展示整个社会面,触碰大众的情感共鸣时,并不需要艺术的象征性。但是艺术的象征性在职业剧里就是有实感的体现,是对真实感的认知,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某种情况下,大家都只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这是观众认知的问题,也是职业剧创作中艺术与现实间平衡的问题,只有达到真实还原,才能实现这种平衡。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对此,苏梨叶认为,观众反馈职业剧真实性的问题,是每一个现代剧都面临的问题。观众的真实感是一种感觉。影视剧不可能使用单次元结构作品,去处理情感空间的事情。真实性是一种很强大的艺术力,反之亦然,艺术性也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力。有冲击力的纪录片,不用艺术加工,同样具有艺术感染力。反之亦然,如果能够在影视作品里完善世界观,对作品进行艺术和整体氛围上的塑造,使故事具有完整性、冲突具有激烈性,让观众能够充分地沉浸在剧中,或者达到情感上的释放,就会让观众感觉非常“舒服”、非常感动。


金牌沙龙丨精准细分+逻辑自洽+艺术与现实平衡


影视剧作品总体而言还是艺术作品。即便是当代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它是取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在现实土壤上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创作者要按照艺术规律搞好艺术创作,不断磨炼精进自己的艺术能力。扎根现实,然后从文本创作到制作,从剧情推进到镜头呈现,给观众营造真实空间。观众真正在意的不是作品到底怎样现实,而是能够感觉到艺术创作中的美。影视制作者就是要尽力追求这种美的极致。


同样,在职业剧中填充情感空间的度,也是以观众感觉“舒适”为标准的。只要观众能接着看下去,就说明他们的感觉还是“舒适”的。在剧中,到底是以职业为主,还是以感情为主,需要影视剧创作者来掌握。创作者要清楚影视剧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提供产品。社会是多元的,一部作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仍需要影视剧制作者们,在清楚部分人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工作,创作精品,方能不负观众追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