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棵自信的種子,你的孩子才能在畢業後有野心進入高層發展

我曾有一個問號在心裡:為什麼在國外公司的高層,基本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卻有很多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猶太人,土耳其人,為什麼在國外發展的中國孩子很難升到管理層呢。而且能夠留下來在國外工作發展的留學生,看似有點風光,然而,實際上絕大多數是沒有很大野心的,能做到中層就很滿足了,滿足於過衣食無憂、得過且過和與世無爭的生活。

現在我明白了,是因為在他們身上缺乏一種叫野心和自信的東西。而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聯。也就是說跟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父母習慣指責孩子,習慣按照高標準或近乎完美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言行,特別表現在學習上,成績不好就生氣發怒,不想做作業就指責批評,孩子在一件事上做不好,就認為在別的事上也不能做好。習慣於用一個標準來要求孩子,學習不好就一切都不好。對“做人”這件事也特別苛刻在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按照各種嚴厲標準來嚴格要求,要求孩子向高標準好同學看齊,而且,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表現的不夠努力,不夠聰明。

播下一棵自信的種子,你的孩子才能在畢業後有野心進入高層發展

所以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內心深處被種下了一棵自卑的種子。

這顆種子生根發芽後成了大多數留學生在國外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也是很難獲得更好更高發展的一個障礙。因為往高處走,需要很多的因素,包括運氣人緣實力等,但這些還不是最最重要的原因,這些或許他們並不缺乏,中國孩子真正缺乏的是野心和自信。

換言之,做不到高層,高層做不上去,固然有很多因素,但缺乏自信和野心是最關鍵的原因。

帶著童年時代的自卑烙印,潛意識裡有股我不行的印記,一旦到了國外,在更大的平臺上參入世界各國的競爭,能驅使他們奮力前行嗎?

所以,你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就要改變以指責為主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勵為主,播下一棵自信的種子。

鼓勵孩子有許多好處,最大的好處是增加自信心,累積覺得自己很行的動力,這是一個人成長中最寶貴的東西。例如西方對孩子的教育就是以鼓勵為主,所以他們總是顯得很自信。美國電影的兩類經典形象,也可以說明這一點。一類是天生的英雄,如西部牛仔,生來自信滿滿,另一類是成長中的英雄,如阿甘正傳,不斷地增強著自信。

我們普通人可以教育孩子成為後者的英雄,鼓勵孩子不斷地向前奔跑,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做成長中的英雄,這是普通人的成長路徑,就是不斷地努力不停地奮鬥,自信和我行的意念就是奔跑的動力。

同樣是人口大國,如果說印度的孩子能做到頂尖公司的高層,中國孩子為什麼不能做到?如果把缺乏的東西補上去了,就行。

我們總喜歡把自身的一切都歸結到是文化問題,不少家庭還在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觀念在教育孩子,是不行的。因為,現在時代變了,觀念跟著也要變。

文化中的教育問題,從小如何教育孩子,是以指責為主,還是以鼓勵為主,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自卑和自信的孩子,心理狀態是很不一樣的,確立的人生高度也不一樣。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在大學畢業後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多多鼓勵、多多肯定。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這顆種子一旦生根發芽開花,結出的果子就很豐碩,

我們身為父母的不能只滿足於上一個好大學,而要看得更遠一點,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好工作,再幫助他們有更高的發展。小時候的正面教育就很重要,能幫助他們確立一個更高的人生目標,因為將來孩子能走得多遠,取決於內心的野心和自信心。

播下一棵自信的種子,你的孩子才能在畢業後有野心進入高層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