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商產業“齊步走”泰山區大官莊村集體收入翻百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陽 王小涵

工农商产业“齐步走”泰山区大官庄村集体收入翻百倍
工农商产业“齐步走”泰山区大官庄村集体收入翻百倍

走進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大官莊村扶貧大棚,一根根食用菌菌棒整齊擺放在培植架上。有些菌菇已冒出傘蓋,再過些日子就能成熟。除此之外,園藝大棚內的三色堇、月季花開得正豔;聖女果、黃瓜、西紅柿和火龍果大棚內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之景,昭示著豐收的碩果。大官莊村的扶貧大棚為全村人打開脫貧致富的新大門。

工农商产业“齐步走”泰山区大官庄村集体收入翻百倍工农商产业“齐步走”泰山区大官庄村集体收入翻百倍

大官莊村支部書記黃平新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目前村裡的八個大棚已經全部啟用,從2018年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到今年也有三個年頭了。現有的八個大棚中,有兩個用於花卉栽培,一個用於黃瓜種植,一個用於火龍果種植,一個種植西紅柿,一個種植聖女果,今年新上了食用菌項目,剩下的兩個大棚就是用於食用菌培育。”大官莊村採用“農業託管”模式,與農業公司進行簽約合作,從專業角度對八個大棚進行管理,優先採用村內的困難戶在棚內進行種植栽培工作,目前每年盈利能達到十幾萬元,這些紅利也全部分給村內的貧困戶。這樣,既為村民提供了一份近在家門口的工作,又保證了他們每年有固定收入。

在農業方面,黃平新還將最近十分火爆的“莊園認領”模式引入農業基地,充分利用空間和土地,將上乘優沃的土地開闢成60塊農田耕種區供人認領,每年僅需1200元就可以獲得一塊土地的使用權,用於耕種自己想種植的植物,由村裡的困難戶進行耕種維護,認領人屆時採摘農作物即可。黃平新介紹,這樣富有樂趣的耕種新模式既使認領人放心地吃到新鮮有機的蔬菜,又能體會到現代農業耕種的樂趣,更為大官莊村村民帶來了收入,一舉兩得。認領模式開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塊地被認領,並種植上了蔥、荷蘭豆、油菜等農作物。

工农商产业“齐步走”泰山区大官庄村集体收入翻百倍

近年來,黃平新開拓思路,充分利用村內閒散土地資源,將農業、工業、商業三產業聯合,共同發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瞭解到,大官莊村旭德產業園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將於今年年底建設完成。項目建成後,將集中產量大,產值過億元的產業,重點引進低耗能、汙染少的新能源科技產業,計劃建成江北第一大產業園,每年可為村裡增加收入80萬元。除此之外,大官莊村今年還將引進智慧中醫大健康產業園項目,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醫養結合性”的居家養老服務。

黃平新介紹,五年以前,大官莊村裡的四百多畝地基本上全是荒地,年收入才僅僅達到兩萬元,現在村裡農、工、商三產業有序組合,共同發展,村裡的年收入能達到200萬元。“村裡拿出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均分到每個村民手中,並優先考慮村內貧困戶,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工作,優先解決其就業問題,使其有穩定收入。除此之外,對於村裡的特困戶,村委還積極爭取有利的扶貧政策,帶著米、面、油等生活必需物資進行走訪,並預留專項資金留用於大病救助,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為村民們想到、做到、辦到。”

大官莊村現有貧困戶24戶,已全部實現脫貧。黃平新表示,為防止貧困戶返貧,保障其生活基本,下一步,村委將加大商業、工業、農業發展,大力提高產能,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從五年前的2萬元到如今的200萬元,村集體收入翻番百倍,大官莊村真正脫掉了落後的“帽子”。如今的大官莊村民住上了乾淨整潔的樓房,又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便捷和紅利,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穩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