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如果要把華語電影導演排個名的話,吳宇森老爺子絕對是可以進的了前十的。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為什麼這麼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吳宇森有其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也形成了一套很獨特的吳氏暴力美學體系。

《英雄本色》中小馬哥一身風衣墨鏡,嘴裡叼著牙籤的造型,這樣現代的江湖浪子的形象成為一代年輕人競相模仿的對象。而小馬哥孤身一人前往臺北擊斃黑幫頭目那一場槍戰和最後與大哥成的決戰,讓我們第一次看到原來槍戰片還可以拍的這麼浪漫,鮮血四濺的場面在吳宇森的鏡頭下反而成了盛大唯美的英雄輓歌。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在《喋血雙雄》中,吳宇森創造性的開啟了槍戰電影的雙雄模式,一個警察,一個殺手,本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走到一起聯手對抗邪惡,這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可以說是開先河之舉了。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而《喋血雙雄》也將吳宇森的暴力美學推向了一個巔峰,殺手小莊的黑風衣,白圍巾,還有最後的教堂大戰中,白鴿在子彈往來之間漫天飛舞,蠟燭在槍聲轟鳴之間搖曳不定,這一切都使本該血肉模糊的槍戰減少了切身的痛感,而多了幾分古典武俠片的浪漫情懷。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有了《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的成功經驗,吳宇森老爺子似乎看到了一條槍戰電影的捷徑,並將這條路死死地記住,於是吳宇森老爺子成了暴力美學的代名詞,而教堂、白鴿、蠟燭這些具象化的場景以及雙雄模式也被吳老爺子一次次不耐煩的放在自己的電影之中。但顯然,雙雄模式+白鴿對於71歲的吳老爺子來說不是一劑返老還童的靈藥,吳宇森老爺子最新的電影《追捕》就是最好的驗證。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追捕》目前豆瓣評分4.8分,創了吳宇森導演生涯的最低分紀錄。但是說實話,4.8分對得起《追捕》的真實水平。

《追捕》的故事其實本身不復雜,就是張涵予飾演的律師杜丘被捲入到殺人案中,杜丘拘捕並要自己查明真相。在逃跑和查案過程中,杜丘和追捕他的警探矢村(福山雅治飾演)惺惺相惜,矢村相信杜丘的案子另有隱情,最後和杜丘聯手查明瞭案件真相,並找到背後的真兇。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追捕》其實本不應該撲街的,就衝影片演員陣容至少也得6分水準——

主演張涵予,說他大器晚成一點不過。198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擔任專業配音演員,2000年首次參演馮小剛導演的《沒沒完沒了》,2008年才憑藉《集結號》開始大紅大紫。

憑藉《集結號》中的穀子地這個角色,張涵予成為中國硬漢的代表,演技也是沒的說,很大一部分觀眾去看《追捕》就是衝著張涵予的硬漢招牌去的。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追捕》的另一位主演福山雅治,歌手出身,是日本難得的兼具大叔和硬漢氣質的演員。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張涵予+福山雅治這樣的演員搭配,可以看出吳宇森在演員的選擇上是花了心思的,只不過打錯了算盤。

吳宇森在《追捕》採用他最擅長的雙雄模式,張涵予飾演的杜丘和福山雅治飾演的矢村警探在逃跑與追捕的過程中擦出火花,最終站到一起查出真相,這與《喋血雙雄》中小莊和李鷹的聯手如出一轍。只可惜吳宇森沒想到一點,《喋血雙雄》的故事都發生在香港,主演也都是說的相同的語言,作為雙雄的小莊和李鷹都被同樣的文化背景浸染,雖然兩人身份上是對立的,但骨子裡都有著濃重的江湖俠氣,因而兩人能夠在道義和情感上產生共鳴。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而《追捕》中杜丘和矢村,一箇中國人,一個日本人,二人本身語言不通,所成長的文化環境也截然不同,讓這樣的兩個人強行站到一隊,即使從《喋血雙雄》中的背靠背體位升級為手拉手,恐怕也只會讓觀眾感到撲面而來的尷尬。顯然,這樣的雙雄模式觀眾並不買賬。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在《追捕》中,吳宇森老爺子又用上了萬年法寶“白鴿”,而且用的毫不做作,毫不掩飾,在海報上就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我又要給你放鴿子看啦~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從《喋血雙雄》到《變臉》,再到現在的《追捕》,吳宇森老爺子放飛白鴿無數,白鴿似乎也成了吳老爺子的電影伴侶。但是,吳老爺子,過期藥治不好重感冒的啊,該扔就趕緊扔了吧~

其實,追求電影的表現形式本身並無不妥——

就像諾蘭現在還在堅持膠片拍攝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記憶碎片》

昆汀每部電影必有的血漿、粗口、話癆三件套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殺死比爾》——沒有昆汀用不了的血漿

只是,在追求表現形式的同時,諾蘭和昆汀還有更可貴的一面——那就是出色的劇情。

就像昆汀的《殺死比爾》系列,用兩部電影講述新娘復仇的故事,對新娘復仇的原因,涉及到的每個人物都給出了充裕的時間進行鋪墊,因而劇情立得住,人物形象鮮明飽滿,那些血漿四濺但充滿儀式感的殺戮鏡頭也成為了影史經典。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出色的劇情配之以帶有鮮明個人風格的表現形式這才是諾蘭和昆汀的電影在全球都有一批忠實狂熱粉絲的原因。

而這也正是《追捕》或者說是吳宇森老爺子沒做到位的功課,疲軟鬆散的劇情才是《追捕》失敗的原罪。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吳宇森老爺子執導的《追捕》和1976年高倉健主演的《追捕》都是改編自小說《涉過憤怒的河》。但1976年的《追捕》用了151分鐘的時間去講述,故事的每一次推進都有充分的理由,人物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充分的動機;而吳宇森老爺子的《追捕》在短短的106分鐘的時間裡,去講述原著中複雜的劇情,還要縷清眾多複雜的人物關係,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追捕》過山車一樣的快節奏和奇亂無比的剪輯也就不足為奇了。

《追捕》終於還是沒能硬起來,換個體位也不行

劇情支離破碎的《追捕》,就像被抽去靈魂的驅殼,空洞乏味,即使變著法的讓張涵予和福山雅治手拉手,也不如當初《喋血雙雄》中小莊和李鷹背靠背來的震撼,動人心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