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易跳“坑”之19:鄙視上司

職場易跳“坑”之19:鄙視上司

但凡職場人,十有八九都曾鄙視過自己的上司,有的表現的很明顯,有的則很隱晦,按理說,上司之所以能成為上司,必定有過人之處,怎會引來下屬鄙視的目光?這種現象是不是很值得深思?

1.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下屬為何會鄙視上司?

  • 第一種情況: 下屬業務技能強,而上司這方面偏弱。

職場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有專業特長的員工,往往與管理層無緣,放眼望去,很多部門主管平庸無奇,但其底下員工,有很多技壓群芳,不是公司裡的技術骨幹,就是大家眼裡的“能人”。

而這些有著一技之長的員工,也難免恃才自傲,“目中無人”,特別是對於自己的上司,經常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因為他覺得,上司什麼都不會,就知道整天圍著領導溜鬚拍馬,這樣的上司憑什麼管理自己,還有人直言,這就是外行管理內行,荒唐可笑。

其實,這只是職場分工不同而已,上司的重要職能並非是具體做事,而是做好計劃、組織、協調、評估與控制等管理類工作,但很多人,甚至就連縱橫職場多年的老司機,也一直很難轉變這個意識。

而上司之所以能成為上司,度量和情商絕對是一流的,面對這些耿直魯莽的下屬,自然有一套應對策略。

在他們眼裡,這樣的下屬,除了專業能力過硬以外,職場情商太低,不會和人溝通,脾氣太直,容易得罪人。

對付他們,不要硬碰硬,一方面要善於利用其爭強好勝,好表現自己的特點,多表揚肯定,讓其充分發揮自己潛力,另一方面,為了避免下屬過於囂張跋扈,難以管理,再用職權和制度對其加以約束,軟硬兼施,這類下屬也並非不可駕馭。

職場易跳“坑”之19:鄙視上司

  • 第二種情況: 下屬與上司之間三觀不合

上下級之間,本來就是天然的對立面,如果再加上三觀不合,勢必會兩看相厭,摩擦不斷,

雖說職場有各種制度設計及行為規範,但這並不能真正緩解三觀不合帶來的各類矛盾和衝突。

比如下屬是佛系小白兔式員工,而上司屬於積極進取型,當上司要求下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時,下屬就覺得上司是吹毛求疵;而當上司要求大家暢所欲言,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時,下屬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集體沉默;上司要求大家學習提升自己時,下屬覺得人生苦短,何須跟自己過不去,平平淡淡才是真。

當然,下屬更多的是覺得,上司能上位,並非工作能力超強,背後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有一些下屬所鄙視的陰暗面和城府。加之上司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屁股決定腦袋,很多時候的言行舉止,不代表他自己,而是站在公司立場應該有的姿態,這更加讓下屬覺得上司跟自己不是一類人。

因此,作為對立面的下屬,自然覺得與上司三觀不合。

  • 第三種情況:上司上位事出有因

除了大家經常提到的,上司善於溜鬚拍馬,察言觀色,心機深沉等以外,很多上司能成功上位,背後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比如是上級部門哪個領導的親戚,是單位某領導的同學,是哪個領導的遠方親戚等。

以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在職場中實屬正常,而有了這層關係,職場中的人事任命及調動,表面上看波瀾不驚,但實際上是多種利益複雜博弈後的一個結果。

職場易跳“坑”之19:鄙視上司

2. 其次,我們來看下,下屬鄙視上司的行為都有哪些?

  • 第一種情況:在工作中跟上司對著幹,不配合,消極被動。

跟上司對著幹的,倒是比較少,至少是明面上不會太過分。大量的是那種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後卻是各種陰招,讓上司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比如工作上不那麼積極主動了,上司說一句聽一句,典型的撥一下轉一下,上司說加班到7點,絕不會幹到7點零1分,上司對工作要求是10分,頂多做到6分,不願過多付出,凡事差不多就行。

比如上司就某個方案徵求大家意見,下屬只是粗略看了一下,便敷衍了過去,或者說,方案挺好的,沒有什麼意見,其實壓根就沒細看。

  • 第二種情況:語言上攻擊,熱嘲冷諷。

一些性格耿直的下屬,還會在公開場合對上司各種傲慢無禮,比如當著眾人面,直呼其名,或者對於上司的行為,進行惡意揣測,廣為散佈,似乎自己是最能看透上司的厲害角色。

比如當有人說上司很能幹時,下屬立馬陰陽怪氣地附和:”當然能幹啊,不然怎麼能當上主管呢?“

職場易跳“坑”之19:鄙視上司

3. 最後,鄙視上司的後果,很嚴重。

對於上司來說,一個鄙視自己的下屬,他絕對不會提拔或重用,沒有人會對一個討厭自己的人,有好感,有的只是利用,也就是為了這點價值,上司才會隱忍不發,一旦下屬連這點利用價值都不願意拿出來了,那麼上司會毫不留情地新仇舊恨一起清算。

當目前還不宜將這類鄙視上司的下屬清理掉時,上司一般會尋找合適機會對其進行刁難,甚至報復,比如在績效獎上,故意找藉口,剋扣其獎金,或在主管人選的推薦上,對其設置各種門檻,又或者故意給其挖坑,藉此對其進行批評打擊。

所以,作為下屬,鄙視上司,除了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痛快和虛幻的滿足之外,又能得到什麼呢?

再說了,你所鄙視的,說不定恰恰就是上司成功的法寶,只是因為你不屑於此,也實難做到,所以才會耿耿於懷。

既然這樣,何不放下執念,各走各路,各自安好?

小職場,大社會,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紅與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