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畫家》是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一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當下的生活與對過去的追憶。與石黑一雄多數作品一樣,這部小說同樣以主人公的回憶為基調,回憶的內容跨越“二戰”前後,而講述的時間則從1948年10月到1950年6月。

石黑一雄是 2017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人說,他不光在重述過去,他也在探索你為了作為個人或社會而活下去所不得不遺忘的一切。

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他的作品,石黑一雄不僅在詠歎過去,也在探索未來。讀《浮世畫家》的時候,很明顯地感覺到這種“過去”在湧動,似乎在告訴我們,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要承受的現實。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繪,不僅是畫作,也是人生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主要描繪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小說中的主人公小野是一位浮世繪畫家,在他手上,曾經誕生過無數的作品。可以說,每一幅都是人生的定格。但是他用自己的手,不僅創作了浮世繪,也同樣一筆一劃創作了他的人生畫卷。

①人生的交叉口:一次又一次的背道而馳

小野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曾經一次又一次的與最親近的人背道而馳。首先是自己的父親,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經商,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畫畫。

在畫畫的這條路上,小野一次次尋求突破,覺得自己應該有著更好的發展。因此,在他老師的告誡下,他最終選擇無視,成為一名為祖國大肆侵略搖旗吶喊的畫家,這一行為讓他獲得了無限榮耀。

最後,他甚至以自己覺得無意的方式,背叛了自己的學生,讓學生的畫作毀於一旦,並遭受長久的牢獄之災。

他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一筆一劃記錄在冊,留在屬於他的人生畫卷上,無法抹除。這副人生畫卷有無數的交叉路口,而最終指向的只有一條路。

②大肆渲染的成就

當畫家小野在退休之後回憶自己的人生時,他最引以為豪的,是他作為畫家享受無上的榮譽的那些時刻,他用自己的回憶,為之濃墨重彩地畫上一筆。

比如在談到自己住所的來歷時,他表示,這是前任房主杉村明先生的女兒根據他的遺願,用“信譽拍賣”的方式低價買來的。也就是說,在無數想要買杉村明先生的豪宅的人當中,他是最受城裡人尊敬,最德高望重的人之一。

後面,又談到許多他對身邊人的施恩,提到別人是如何對自己感激涕零,自己的學生是如何恭維自己。他口口聲聲說不在意,但是他其實體驗到了很強的滿足感。

特別是當自己靠軍國主義的畫作而成名時,他還打算拜訪自己曾經的老師,甚至決定都不再敬稱他為“先生”,而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同行”來稱呼。

這些事情,畫家小野多數時候提到一個詞:滿足。但其實遠非滿足可以囊括,他更多的時候是把這些與自己的榮譽掛鉤,而這些事情,真正滿足的,是他的虛榮心。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最後呈現的人生畫卷並不相同,而畫家小野,他雖然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但對於自己人生的繪畫,卻也無法脫離俗套。他將最光亮最榮耀的那些時刻當做人生的主題,而背後的批判,失敗皆藏在群山之下,只漏出模糊的輪廓。這就是他人生的浮世繪。

曾經的錯誤,再怎麼逃避,現實也不會忘記

《浮世畫家》中的主人公,傾盡自己的力量去奮鬥於他認為值得驕傲的事情,贏得了很多的尊敬與榮譽,但是在日本戰敗後,面對的卻是鋪天蓋地的指責和討論,發現自己的理想不過是一場錯誤。

在小野回憶自己的過去時,仍然是有意無意的迴避,他將自己為之自豪的事情說得極為詳細,而面對一些緊要的真相時,他卻一筆帶過。但是,無論如何逃避,現實卻在不斷告訴他,過去雖然過去,但終究以另一種無法迴避的方式延續了下來。

①戰後的城市

如果說畫家小野對過去的回憶是有選擇性的,那麼他對現實的描繪,同樣是具有選擇的。但在有意無意的敘述中,我們仍然看到了一些不容迴避的現實。

首先是城市的衰敗,戰前與戰後所呈現的不同模樣,似乎在告訴人們,戰爭雖然過去了,但是被戰爭毀掉的家園卻無法復原了。

比如小野經常去的左右宮,那裡曾經是他與自己的學生們喝酒討論的地方,在那裡,他說了很多義正言辭的話,他聽了很多的恭維。然而這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

如今只有川上夫人蕭條的酒館,和一兩個客人。曾經在同樣的地方,喧鬧的場景不再,只有沒日沒夜的孤寂,和一個人的堅守,而這個人最終也會離去。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②戰後的家

小野曾經為之狂熱獻身的軍國主義理想,讓他以軍國主義宣傳畫成名,然而,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在這場戰爭中死去,再也回不來。

不僅如此,小野的小女兒也因此事被退婚,導致大齡未嫁。小野對此的解釋是,對方覺得身份低微,配不上小野家的女兒。而事實是,面對極為明顯的錯誤,他在與小女兒的男友談話時拒不承認,他說:“說到底,如果你的國家捲入戰爭,你只能盡你的力量去支持,這是無可厚非的。有什麼必要以死謝罪呢?”

其實,真正影響女兒婚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以至於在女兒第二次談婚論嫁時,他非常謹慎地去尋找以前的人,想讓他們儘量為自己說好話,不讓自己女兒的婚姻再一次被打碎。

所以,不論怎樣去模糊自己的回憶,但是那些因此造成的影響卻不會被模糊,反而是異常真實的存在於人的身旁。這種真實的疼痛,恰恰是對過去的警醒,如果忘記過去就能消磨掉曾經的錯誤,那麼,這些已經破碎的東西,又有誰能夠為他們恢復原樣?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畫家,活在浮世之中,有些東西必須選擇承受

當一個人站得足夠高時,自然看得更遠。但是站在高處時,也會令人看不清現實,畫家小野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其實就他看來,終極目的不外乎成為一名有名望的畫家,我們看到,他確實為自己最終得到的榮譽而自豪。並且懷念在過去的榮耀中無法自拔,不願面對現實。

但是總會有不斷出現的聲音告訴他,這些東西不應該去逃避了。

石黑一雄在小說中設置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幾乎都是與小野關係親密的人,比如小野的學生,外孫,女兒。這些人物的設置對這位畫家確實產生了一些影響。

比如小野的弟子紳太郎,他在戰後想要得到一個工作,請小野給委員會寫一封信,而這封信的內容需要他去否認過去的一些事情。小野不同意,他質問紳太郎,為什麼不能勇敢地面對過去呢?紳太郎說:“如果退休了,自然可以靜思冥想。可是我生活在一個紛擾的世界上。”

為了生活,不得不迴避自己的某些過去,然而,已經退休的小野,在質問弟子為何不能勇敢面對過去的時候,是否也問過自己,為何仍然不能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過去?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小野的外孫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小孩子天真無邪,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曾經發生過什麼,他只聽說自己的外公曾經是個有名望的畫家。於是他問外公,曾經的畫是否能拿出來給他看看?

而那些畫作,早已塵封,再也不能拿出來了。小外孫的一次次詢問,其實也是在問他,過去為何只能塵封,而不能面對呢?

事實上,在最後小野終於承認自己以往的過錯,也並非完全出自自己的內心,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女兒的婚姻。並認為自己當初因為理想,即使最後是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也沒有什麼可恥的。在與朋友溝通時,他再次表示“我們沒必要過分責怪自己,我們至少為自己的信念而盡力了。只是到了最後,我們發現自己只是芸芸眾生。是沒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眾生。在這樣的時代做芸芸眾生,算是我們的不幸吧。

誠然,每個人在這世間,都是芸芸眾生,但是芸芸眾生自有他們的活法,而不應自己是芸芸眾生的一員而對自己過分的寬容。

從石黑一雄的筆下,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質問,他質問的不是小野,而是如小野這般的那類人。他們傾盡心血和時光奮鬥於值得他們驕傲的事業,獲得數人的敬仰和無上的榮光,最後卻發現是一個錯誤。那麼,在明白無誤的錯誤之後,選擇的是面對還是逃避?

既然往事已不可追,但是至少必須要承受與面對。小男孩因為害怕怪獸而帶著雨衣去看怪獸電影,這縱然無可厚非,因為他總有一天會長大,會不再懼怕怪獸。但是一個經歷過半個世紀之久的人,仍然帶著面具行走在大街小巷,那就不免令人疑惑了。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畫家》是一位畫家的自白,也是畫家的自畫像,他將自己的人生畫成浮世繪,供世人評判,欣賞。有人看到了其中的無上榮光,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偏執與掙扎,更有一些隱藏在畫中的真相,等待著被人發覺。

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位畫家,是否能正視自己人生的這副畫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