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一身藍色粗布工作服,一雙軍用膠鞋,簡單的早餐後,魏亮孔帶上工具包,上山開始了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給樹木澆水、悉心修剪枝幹、清理平臺雜草。微風吹過,環繞于山間的水庫泛起清澈漣漪,松濤聲聲拂過耳際,鳥兒不時在林間隱現,嬉戲覓食跳躍,20年的護林生涯,他早已將自己與這裡綿延茂密的山林融為一體。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白銀,歷史上曾是“風吹石頭跑、遍地野狼嗥”的荒蕪之地。作為因企而設的資源型城市,上世紀90年代末,主導優勢資源枯竭,亟待轉型的城市需藉助外來投資激發動能,但荒山禿嶺的面貌和風沙彌漫的人居環境,卻成了阻礙發展的“致命傷”。因而,加強生態建設,是白銀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1999年秋季,白銀區作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的決策,決定以距城區5公里的樓房溝流域為起點,實施城郊大環境綠化。這一年,魏亮孔走進樓房溝林場,成為一名護林員,從此,他和大環境綠化緊緊捆在了一起,一晃二十年就過去了……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我是1999年冬天到樓房溝的,2000年開始栽樹,當時的山是光禿禿的。我們在山上挖平臺、挖樹坑,那時候沙塵暴大的很,颳起風人都站不住,能見度一二十米。兩公分半的刺槐,一米高的側柏,根部帶著土球,我們用塑料袋包好,不能把土抖掉,一個人背一棵上山,就是這樣種起來的樹。”站在山頂,遙望一片片蔥鬱繁茂的林海,魏亮孔回憶起了當年的場景。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當年,白銀區提出“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適地適樹、強化管理”的綠化原則,按照“全民動員、義務綠化,先易後難、逐步綠化,喬灌(草)結合、科學綠化”的基本思路,針對乾旱少雨的區情實際,因地制宜探索渠道引水、塘壩蓄水、泵站提水、管道輸水上山的灌溉方式,為一片片荒山披了綠裝。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2000年開始栽的時候沒有平臺,沒有滴灌,直接在山裡麵點窩,用泵通過支管把水打到山上後,我們兩個人一組,一組各分配四節皮管、四節塑料管,我們把這些管子接起來,在各自區域裡進行窩灌。當時山上的土很乾,澆後水往四處漫,樹根周圍卻是乾的,灌溉難度非常大。”

  綠化供水工程開工已值冬季,大部分土建工程須在封凍前完工。工程量大,時間緊任務重,由於缺乏林木管護經驗,第一年樹木成活率並沒有達到預期。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魏亮孔和大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組織人員建設泵站、架設高壓輸電線路、安裝設備、鋪設4.5萬米的管網,他們用肩抬背扛的拼勁,硬是將各類鋼管運送到各個山頭進行焊接佈置,完成了供水工程建設任務。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那時候非常辛苦,早晨七點鐘就上山,晚上六點半下山,風吹的嘴上、臉上都蛻皮。山上種的是側柏、刺槐,地裡栽了些杏樹,側柏樹苗少,一棵側柏加兩棵刺槐。2002年樓房溝引進了滴管,一年年下來技術熟練了,隊伍強大了,樹木成活率也提高了。”

  從2000年到2003年,樓房溝流域完成荒山造林6850畝,保存率達到85%左右,創造了白銀城郊荒山造林新紀錄和“當年植樹,當年見效”的樓房溝經驗,邁開了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的堅實步伐。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2013年,為了持續加大城郊綠化面積,白銀區啟動樓房溝林場溫井子分廠的綠化工作,城區東郊的荒山也隨之綠了起來。

  “到了溫井子林場栽樹那個時候,人員隊伍、技術力量都強了,分工明確,50幾天就把第一期水庫、泵房建了起來,之後我們繼續栽樹擴大面積,累計種植了11800畝”。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追夢綠水青山不止步。2014—2017年,白銀城郊大環境綠化相繼在銀西生態產業園區、白樺快速通道、北郊瞭高山和大山溝等地段實施。目前,共為綠化工程配套修建蓄水塘壩9座、提水泵站11座,鋪設供水主支管網近800公里,完成荒山造林綠化10萬畝,栽植各類苗木近800萬株。

  從樓房溝經驗開始,二十年鍥而不捨的堅持,鑄起了白銀區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座座綠色豐碑。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看到我們的努力有了收穫非常高興,這幾年通過持續努力,白銀區周圍綠化面積一年比一年多,風沙明顯少了,就是來沙塵暴也捲不起來黑沙了,樹綠了,山綠了……”言語間,魏亮孔眼裡透露著驕傲和欣慰。

綠色見證者 ‖ 白銀區護林員魏亮孔走過的20年

  又是一年播綠時。2020年,白銀區城郊大環境綠化面總面積5000畝,其中城區西北郊綠化1800畝;北城區綠化500畝;封育面積2700畝。工程維修擴建蓄水池1座,鋪設供水主管線16公里,栽植各類苗木25.3萬餘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