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已經很久沒有和爸爸好好聊過天了,電話也是一分鐘就能結束話題。

當初也年輕氣盛的他,現在只會在我說話的時候點頭笑著回應我,我走的時候抽菸沉默。

想起來之前和一個朋友的聊天。

“和我爸真的不知道聊什麼。每次電話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可每次微信找他,還沒第二句就問你錢夠花了嗎?錢就轉過來了。”

你哭笑不得。你說只是想和他隨便聊聊天。

他卻生怕你在外面沒有錢用。

可其實,你只是想和他聊聊天。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對於孩子們來說,人生裡見到的第一個超級英雄,就是爸爸。

但隨著如今生活成本的增加,父親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往往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時間陪伴家庭,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導致孩子已經成年,父親對待孩子的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用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對待孩子,導致孩子無法理解父親,留下心結。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對於孩子來說,小時候缺失的父愛,是心中一輩子的傷,難免會對父親有怨憤的心情。對於父親來說,已經付出所有,但依然不知道怎麼對待孩子才是最好的。明明是最親近的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想相互取暖卻無法靠近。

儘管我們都知道,父親沉默背後對我們的愛和期待一點也不比母親的少,但卻仍然走不出自己的心結。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關於“長大的孩子和父輩之間的關係怎麼辦?”也許我們可以在電影《飲食男女》中找到答案。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特別觀影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食物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貫穿整部影片的慾望象徵,“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性也”。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影片呈現出16年來家庭成員壓抑、僵化的關係模式。當女兒們在16年後都已經成大成人時,家庭壓抑多年的問題也讓每一位家庭成員厚積薄發,做好了衝破的準備。

電影透露出李安對於全天下父親的一種期許:放下負擔,是時候為自己著想了。家庭和美食、時代和愛情,在這部電影中互相交織,共同構成了李安“關於熱愛的一百種表達”。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人有兩種發展需求,一是親密性,主要來自母親;二是獨立性,來自父親給予的力量和安全感。

比起母愛的溫柔細膩,父親扮演的角色往往更為深沉而堅定。但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我們總是很難對父親表達我們的依賴、親近,天然的和父親保持著距離。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你對自己的父親足夠了解嗎?

他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

如何理解自己的父親?

如何理解自己與父親的關係?

關於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本期的《飲食男女》觀影活動中得到啟發,活動結束後將由資深的諮詢師帶領我們探討交流。

中國式父親以他特有的方式在表達愛與掛念,而身為人子的我們卻因為種種時空錯位而有意無意地選擇“看不見”,在應該“回應”時選擇“缺席”。

這個父親節,我們可以選擇正視與父親之間的問題,跟著【看見你心理】,一起重新“看見”父親,看見了才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愛。

父親節特別觀影||《飲食男女》,“看見”真實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