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現在,“三更半夜”這個詞我們都是用來形容夜晚很晚的時候,那麼這個詞是怎麼發展來的呢?這還得從我們老祖宗的計時習慣說起。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我們知道,現在我們都是用鐘錶計時,一天分為24個小時,每個小時我們都是習慣稱為幾點幾分,但是在古代的時候沒有鐘錶,而且古人對於白天和夜晚的時間稱呼也是不一樣的,白天稱為“鍾”,晚上稱為“鼓”或者是“更”,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鐘鼓樓,這是古代報時間的地方。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因為古時候早晨天亮的時候,報時間的人都會去撞鐘報時,所以我們才會習慣稱為白天的時間為“幾點鐘”。而夜晚的時候就是巡夜的人敲梆子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被人們稱為“更”,另外,有些地方是敲鼓報時,因此夜晚的時間也被稱為“鼓”。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我們現在也都瞭解,古時候人們將一夜分為五更,一更是現在的19點到21點的時候,二更是21點到23點的時候,三更是23點到1點的時候,四更是1點到3點的時候,五更是3點到5點的時候。從這裡我們看到,三更天正好是子時,也就是我們說的午夜的時候,所以才習慣性的稱為“三更半夜”。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而三更半夜這個詞能夠流行開來,這還要得益於宋朝人豐富的夜生活。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唐朝的時候,有“宵禁”的法令,每當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的時候,官府就會敲六百下“閉門鼓”,這個時候開始,如果你還在大街上游蕩,那就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懲罰的,直到五更三點的時候,官府敲了四百下“開門鼓”之後,大家才可以在大街上走動。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好在這些法令在宋朝初年的時候就被全部廢除了,宋朝人也開始他們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很多人也都會玩到很晚,於是就用“三更半夜”來形容夜裡很晚的時候。


原來“三更半夜”一詞是這麼來的!終於搞懂了!

可見,一個習慣用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其背後都有一段歷史背景,正是由於宋朝經濟繁榮,人們才能有通宵達旦的夜生活,才衍生出了一個習慣用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