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又是一年中秋將至。

三秋過半的時節,月亮迎來了圓滿,習慣了分離的漂泊者們,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淺嘗團圓的喜悅。

說起來古人愛中秋節更甚。

翻看古籍,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很多。一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二是跟農業生產有關。進入秋季,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慶祝豐收,表達喜悅心情,就以農曆八月十五——秋季中間月的月中這天為節日。

宋朝中秋節,和宋朝的大部分節日一樣,都是一場全民狂歡的盛宴,人們的歡樂就像錢塘江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但有那麼一點點不同的是,她又是浪漫的,浪漫的像一幅帶著桂花香氣和光影漸變的畫。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中秋盛宴 | 登高賞月 把酒言歡

宋朝汴京的街市上,中秋節前幾天就已瀰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氛,好似今日的各大商超,八月份正式酒庫新酒上市之日,酒莊酒館裝飾一新,販賣新酒;其他商鋪亦是如此,月餅、糕點、螃蟹、石榴、秋棗……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普通百姓,在中秋節前採買好食材,準備置辦一場豐盛的中秋盛宴。

《夢梁錄》裡曾記載,“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侍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中秋那日,高門大戶的王孫公子會登高賞月,大開筵席,席間“琴瑟鏗鏘,酌酒高歌”。平民百姓在家裡安排家宴,閤家團圓,窮苦人家寧願典當衣服來買酒過節,也不願意虛度,可見他們對於中秋節的熱情之高漲。中秋當天,官府也解除了宵禁,因此街市上的商家通宵營業,來逛街的遊人和孩子們一直到天亮都絡繹不絕,這樣的狂歡景象,像極了如今城市的跨年之夜。

吃月餅是少不了的,畢竟天上月圓,地上人圓,桌上餅圓,圓圓的月餅負載著人月雙圓的美意。閤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溫馨的儀式,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周禮》中記載著“秋暮夕月”、“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祭拜月神,可見在那個事情月餅最早是當做祭祀用品的。再後來,蘇東坡寫:“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可見北宋的文人已經吃“月餅”過中秋了,餅裡還有酥油和糖作餡。不過,全民吃月餅過中秋,是要到明朝時候的事兒了。

中秋賞月的活動大約始於風雅的魏晉時期,最初是文人興起,到唐宋時已非常興盛,並迅速擴展到了民間。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中秋盛宴,此情此景恐怕只有《紅樓夢》賈府裡的中秋夜宴可以描繪一二吧。


浪漫佳期 |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說起中秋節,總會承載著一方浪漫情懷。

圓月清亮,拜月祭祀亦是中秋習俗,在不甚明瞭的古代,月亮寄託著無限的浪漫,酒後的迷醉中,月影湖中,桂花香裡,一輪圓月,萬千思緒寄託於此,祈盼順遂和安寧。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一願貌若嫦娥,紅顏不老

二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

三願夫妻和睦,子孫興旺

百姓如是,文人更是,他們的詩文,給中秋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還兼有一絲不圓滿的浪漫。文人夜攬月懷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他們邀請明月共飲,欲乘風歸去,陪伴月中仙子;他們愛月亮愛到骨子裡,即便明月不曾露面,即便當日下雨,也會相約飲酒賦詩,“池上雖然無皓魄,樽前殊未減清歡”。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宋詩人蘇軾的一首《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蘇軾感嘆他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可又悲傷起來明年的中秋日,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在這個月圓之夜更多了些傷感和孤寂,但月色終究是治癒的,不然蘇軾也不會再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終究擁有一份更加深遠的豁達和浪漫。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月光穿梭千年,最浪漫不過我們與古人共賞同一輪圓月。細究起來,古人的中秋節比現在有意思多了,但無論何時何地,或溫柔細語共賞秋月,或灑脫狂歡把酒言歡,我們對快樂的期許、對團圓美滿的渴望是不變的,如今幸得多了幾天假期,中秋節這天,在外工作的人能趕回家與家人團圓,盡享這千古傳承下來的浪漫佳節。中秋節到了,記得和家人一起享受幸福時刻喲。

中秋將至,與古人暢遊花好月圓,佳期如夢

痞文藝工作室

分享藝術生活美學及有趣的人事物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核實無誤後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