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書產業“造血”,加速脫貧奔小康

4月5日,是沙塘鄉逢五逢十的趕集日,筆者在菜市場遇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婁底市住房保障中心的彭仲舒,驚訝的問他為何在此後,他笑著說:“我住在村上,買些菜回去煮,有空去我那嚐嚐我的手藝,看看我們的油茶林,今年又種了不少”。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九龍村,走在嶄新平整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是近幾年種植的成片開出了新枝的油茶林和經果林,在微風中搖曳,不少村民正在忙著除草、施肥、剪枝,見我們過來村民都熱情地喊著“彭書記好,呷了沒有?到我園裡去摘點菜囉!還花那個錢去買什麼嘞!.....”,很多人還邀請他去家裡做客。

“我們非常看好油茶產業的發展。去年市場上的山茶油賣到80元1斤,還成了熱銷產品。等到掛果的時候,這片油茶林就會變成致富林”,組長宋建奇開心的說。油茶林在種植過程中為貧困戶“造血”,不僅提高了貧困群眾的經濟效益,還助推了農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這正是九龍村近年來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集體經濟,打造特色產業發展“一村一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九龍村位於雙峰縣紫雲峰山脈,幾年前村裡貧困人口多達166戶514人,是有名的省級貧困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人多地少,山路崎嶇難行,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務工務農,文化、經濟都比較滯後。而如今的九龍村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已於去年整體脫貧,未脫貧的只有3戶6人。九龍村的鉅變與彭仲舒為首的駐村工作隊是分不開的。

2018年,婁底市住房保障中心到九龍村駐點幫扶,彭仲舒任九龍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到崗後,通過實地查勘、入戶走訪發現農戶普遍居住分散,地形極為複雜,為了便於貧困戶的管理,他組織技術人員拍攝了一套衛星遙感影像地圖,以九龍村村部為中心,將13.95平方公里邊界線一一確定,並將貧困戶的位置、戶主姓名、致貧原因、幫扶幹部姓名、電話、幫扶措施等詳細信息全部進行了精準標註。在村支兩委的協作下,彭仲舒幫貧困戶制訂一戶一策產業扶持計劃,鼓勵大家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自主發展產業,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扶貧先扶智,扶貧必扶志”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他的引領下,全村貧困戶戶戶有了產業,人人有了一技之長,家家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成立了村集體農業產業合作社,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模式發展扶貧產業,種植醜柑60畝,合作社實行包成活、包掛果、包技術的三包制度;重點培養了黃秋文、孫光輝、黃冬來、宋建奇等種養大戶,為他們分別爭取了小額信用貸款,註冊自己的公司,其中孫光輝已與廣東客商簽訂了供銷合同,全年保障神龍大酒店三黃雞供應;為解決村級集體收入難題,設立了光伏扶貧基地,年發電5萬千瓦時,能產生4.8萬餘元經濟效益,確保了該村整體脫貧。

談及九龍村2020年的發展計劃,彭仲舒表示要繼續堅持發展產業扶貧,計劃今年增加扶貧產業基地土地流轉40畝,油茶林達到500畝以上,並與鄉產業辦聯繫,搞好後期技術培訓與指導。同時計劃在全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興修水渠1000米,維修、硬化山塘30處,硬化聯組公路3公里,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確保全面夯實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彭甘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