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三角”戴樓古墓 探索古青州文化的發源地

在青州市東北部與壽光接壤處,有一個1600餘人的自然村,名曰戴家樓村。村東側有一巨型古墓冢,高出地面近10米,東西長寬各30米之多。為青州東北部封土保存最完好的墓冢,屬青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朝代更迭,代代相傳,當地百姓稱其為蘇秦墓。到底為何冢何墓,還有待以後證實。以此古墓為中心向四周擴展開去,方圓20公里之內,古墓葬、古城址、古文化遺址20餘處,價值之高,數量之大,實屬罕見。經史學界不斷考證研究,認為該地區是青州古文化的發源地,屬東夷文化之中心。又因該地區處於青州、壽光、昌樂三縣交界處,故稱其為古青州的“金三角”。

從“金三角”戴樓古墓 探索古青州文化的發源地


從“金三角”戴樓古墓 探索古青州文化的發源地


天然的自然資源

發源於臨朐境內沂山的彌河,沿泰沂山脈邊緣地帶,順地勢漂流而下,進入今青州市境內。楊家莊、譚坊、東夏、口埠一帶因地勢平緩,沃野空曠,彌河自然形成了曲折漫回、綢帶飄舞的樣子,擴大了它的流域面積,為古代先民臨水而居創造了有利條件。發源於臨朐堯山的堯水,經譚坊東部,昌樂堯溝境內與彌河同匯於壽光界而北流入海,兩條河流在此經過,滋潤著千傾沃野,百草豐茂,魚蝦果實豐饒,生靈繁衍。彌河以西:戴家樓、口埠、壽光市孫家集一帶則是原彌河故道流境地,屬彌河流域。富足的水源,遼闊平整的沃土,溫潤宜人的氣候,又具旱澇無患的地勢,四季分明,寒暑無虞。青州古代先民在此女採男捕,夏漁冬狩,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創造了古代青州光輝燦爛的文化,青州的古代文明也因此而聞名於世。

古文化遺址星羅棋佈

站在戴樓古墓頂部向正南方望去,大約在四公里處,即是蘇埠屯古墓遺址。該墓地規模大、規格高,是商代諸侯王墓地。1977年12月被公佈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葬於1965年成功發掘,轟動整個考古界。所發現大量文物古器填補了考古界多項空白,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定為20世紀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殉葬奴隸和“亞醜銅鉞”的發現為遠古“亞醜部族”活動於青州一帶提供了實證。墓葬內所發現的馬匹、車馬器、鼎、矛等銅器,尚有四十八個殉葬奴隸,這既是古時統治者的貪婪、殘暴,又是奴隸沒有人身自由的殘酷事實。充分反映了“亞醜”部族內主、奴間嚴酷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我們從車馬器可審視其交通業;由酒器可以參考其釀造技術;由兵器可瞭解當時其政治軍事狀況;由青銅器銘文,可知當時冶煉技術和文字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考古學家王獻唐先生通過分析曾得出這樣的結論:“近由契金文字求之,知此氏族確有一支,歷夏商至周,散居益都(青州)一帶,其族即夏禹王室後也”。這一切都充分證明,夏商時期,青州的古代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 由此再向南望去,大約3公里處即是彌河東岸蕭家莊龍山文化遺址,所發掘文物亦具相當高的價值。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戴樓古墓東南行淌過彌河上岸,即是馬家冢漢墓遺址,在該墓所發現漢“宜子孫”玉壁,系國家一級文物,屬世界級精品。他代表著青州先民所具有的高超的玉雕技藝和先進的文化理念,是青州古文明進步、發展的力證。 從戴樓古墓向北1.5公里處,即是壽光市邊線王古城遺址(原屬益都,1952年劃歸壽光)。1984年考察發掘,經對所存石器、蚌器、陶器、骨器鑑定,確認為全國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堡,並有北辛文化遺存。說明7000年以前,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屬都會場所。該地所處位置正是彌河故道東側,彌河新址以西地域。 從戴樓古墓西行四公里,即是彌河故道流經地口埠村。口埠:即河埠、埠頭也。村莊立址於河道淤積最高層,周圍有厚度不等的沙脈形成。上世紀80年代,村民在挖沙施工中,在淘井汲水時曾先後挖出古船體遺骸、桅杆、陶質網墜等多種古物,說明遠古時先民早已將風力運用到生產生活中,藉助自然風力行船,坐享其成!捕魚方式也與現代相差無幾。 口埠村村西1公里處,趙鋪村東部有一古阜嶺,封土高出地面約5米,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文化層厚1~2米,是青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對其進行發掘,清理出陶器、石器、銅器多件,其中“鳥形陶鬹”製作精巧,活靈活現,比例結構穩固合理,屬龍山文化珍品。 戴樓古墓正東方,過彌河入壽光、昌樂縣境內,即是古紀國領地,保留至今的古遺蹟有“紀臺村”,譚坊境內有“紀侯冢”。《漢書•地理志》載:“劇,義山,蕤水所出,北至壽光入海,莽曰俞。”《青州市地名志》載:“今市東境,在西漢迄西晉時屬劇縣。劇縣,西漢時屬淄川國,東漢時淄川國廢,入北海國。”“劇縣城在今壽光市紀臺村。”由此證知,紀臺村附近在商周時即為一古城池。另壽光境內還有蘇秦村、益城村、王古城、咼宋臺、馬陵臺等古城,古臺遺址,環戴樓古墓周圍,青州市境內有桃園古文化遺址,口埠東嶺漢墓,郝家莊、拾甲村、顧家莊等等遺址,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周文化、星羅棋佈 ,遍佈“金三角”地區。青州古代文明在此孕育、發展、傳承……

考古與史書記載相印證

有學者考證,青州“金三角”之“亞醜部族”屬被周成王東征時滅掉的蒲姑(薄姑)氏部族,從屬東夷部族,系商之貴族;也有學者認為,“此墓(蘇埠屯墓)為蒲姑(薄姑)氏國君之塋域”,因墓葬呈“亞”字形,且以人殉葬,符合東夷部族的傳統喪葬習俗;有更多學者傾向認為:“亞醜部族”是一勢力強大的獨立方國,它屬於古老的東夷部族。 《左傳》記載,齊國名相晏嬰在敘述齊地沿革時說:“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氏因之,又逄伯氏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考古發現證實:古青州地區是部落和方國比較密集的地區。 …… 眾家之說,皆有所依,各有實憑。事實上,在漫長的朝代更替,領地變換中,實施了新舊更迭,互為取代。但從蘇埠屯古墓出土的大量兵器、酒器、樂器、禮器、金箔器以及數量之巨的殉葬奴隸和環戴樓古墓周圍星羅棋佈的文化遺址來看,遠古時該地區的文明程度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青州遠古時期的文明傳承、社會進步,源自環戴樓古墓所處的“金三角”地帶。該地是青州文明的搖籃。(裴德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