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詩人之虞世南

人物標籤: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弘文館十八學士,唐初四大家

公元645的年底,唐王李世民又一次來到了這裡,這是三清殿邊上的小房子,裡面陳列著二十四名開國功勳的等身像,是兩年前命畫家閻立本(畫《步輦圖》那位)描繪,書法家褚遂良題字,後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人老了就越念舊,昨晚做了個夢,一幫老哥們又入夢來看望他,夢醒後竟悵然若失睡意全無,回想自己戎馬一生,那麼多陪伴自己左右的功勳舊臣,如今有些陪葬昭陵,有些告老回鄉,有些還在為大唐江山四處奔波,而自己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去年親征高句麗就能看出,早已不在年輕,那誰誰秘製的丹丸是不是破產了,到今日還沒有送來。

這是秦二哥,曾經的瓦崗英雄,走了;這是劉愛卿,父親的股肱舊將,走了;這是虞愛卿,朕的五絕愛卿(“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走了,朕都找不到人談文學談書法了,他說的虞愛卿就是虞世南,老頭子長期管理國家圖書館,是當時的最強大腦,李世民出行不帶書只帶老虞,因為老虞就是百科全書。

虞世南公元558年出生於浙江慈溪,父親是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哥哥是隋朝“奸臣”虞世基,都有很高的聲名。年少時,和哥哥一起師從文壇巨匠顧野王(有後代顧炎武)學習,後又跟隨徐陵(編有《玉臺新詠》,《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在其中)學習文學,拜同郡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孫,王徽之後代)為師學習書法,深得王家書法之精髓,與歐陽詢、褚遂良(父褚亮,虞世南之友,秦王李世民弘文館十八學士之一)、薛稷(曾祖父薛道蘅,隋朝最有名的詩人;從祖父薛收,秦王李世民弘文館十八學士之一)共稱唐初四大家,其中褚遂良和薛稷都曾師從虞世南,李世民評價說:褚遂良的字很好,但是要挑筆,虞世南的字也很好,但是從不挑筆。

陳朝滅亡後,虞世南跟著哥哥來到了隋朝都城長安,兄弟倆名重一時,被當時稱為西晉陸機陸雲的翻版,但是到了帝都後,兄弟倆的境遇卻完全不同,虞世基附和楊廣的需求做了隋朝的高官,風光無限,而弟弟虞世南自認高潔,不屑走門路,只當了個小官,兩兄弟卻很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後來發生了江都兵變,宇文化及殺進皇城,把虞世基抓起來準備問斬,法場上,虞世南出現了,抱著哥哥的大腿說,放了我哥哥,我替他死。世人都說虞世基是奸臣,很多貶義詞就找上了他,但是從兄弟的感情看,虞世南縱然是個道德標杆,但是虞世基也不會像社論評價的那麼壞。

抱哥哥的大腿沒有死成功,接著虞世南抱上了李世民的大腿,歸順唐朝後擔任參軍,後來李世民建弘文館,他是十八大學士之一,與房玄齡共掌詔告文翰。626年,李世民被冊封為太子,他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相當於副秘書長,與中庶子共掌文翰。633年,任秘書監,相當於現代的中央圖書館館長,與李世民經常討論古今政事。638年,虞世南已經八十一歲高齡,上表請求告老回鄉,太宗優詔允許,並授予銀青光祿大夫(九大夫之一,從三品,銀章青綬帶,其兄虞世基為隋朝金紫光祿大夫,金章紫綬帶,正三品),同年五月虞世南在長安去世,陪葬昭陵,追封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多為應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容則比較空泛。但是《蟬》一首卻輕盈超脫,託物言志,為唐朝詠蟬佳品,被稱為詠蟬三絕之一,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原文如下: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其中,垂緌:古代官帽打結下垂部分,跟蟬的觸鬚很像,這裡用垂緌比蟬,流響:長期的鳴叫,聲音傳出去很遠,疏桐:高大的梧桐,梧桐在古代為吉樹,有鳳凰棲梧桐之說,以此來說明蟬的高貴,藉:念jie,憑藉,依賴的意思。

下一篇:魏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