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造假者越來越多,買到假酒的人越來越多,你買到過假酒嗎?

最近有位金先生反映他在一個網絡平臺上買了50萬的“飛天茅臺”酒,結果發現全部都是假酒!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上海的金先生說去年的時候他在一款叫“環球捕手”的APP上,陸陸續續訂了300箱的茅臺酒。結果這第一批送到的50箱茅臺酒全是假酒。金先生在確定了是假酒後,自己也第一時間報了警報,上海的公安部門已經在立案調查中。

這50箱假酒大概的價格在50萬左右。金先生買的是53度的“飛天茅臺”,1500多元一瓶。發票上蓋的是“浙江格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章,“環球捕手”APP就是這家公司開發的網絡交易平臺。金先生在去年7月28日報警後,上海市的派出所已經立案,派出所還給金先生複印了一份“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鑑定證明表,證明金先生買的酒都是假茅臺。

現在,金先生又從上海來到“浙江格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問金先生,之前和你的對接人是誰?你現在電話聯繫他們。工作人員表示還不清楚情況,但對接人又不接金先生的電話。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事情曝光後,網友評論褒貶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買家的維權之路不易。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諸如此類的製假、售假新聞實在是太多太多,每每看到,尤其是食品飲料行業造假,心中不免五味雜陳。作為一名酒業人士,每次與普通消費者打交道時,經常會被問:“這瓶酒是真的嗎?”,“如何分辨真酒和假酒?”此時,心中只能呵呵了。

不知道從何時起,中國消費者對“酒”築起了一道高高的防線。據調查,真酒還是假酒,是中國消費者在購買酒時面臨的最簡單、也是最大的問題。消費者似乎已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說到酒,條件性反射就是假酒。假酒已然成為中國永遠的痛。其實,中國的酒,真的這麼不靠譜嗎?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01不是假貨太多,是你太貪

朋友圈時常流傳著這麼一種段子:某人想買瓶酒,他得到了三個報價。熟人報價是200元,知己報價是180元,陌生人報價150元。

結果,他選擇了150元的陌生人。卻不知道熟人只掙了20元;知己一分都沒掙,還倒貼50元的車費;報價最低的陌生人卻賺了他50元!!!因為陌生人賣的酒用的是劣質酒!馬雲說的對,這不是假貨太多,而是你太貪……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02酒水本無罪,卻醉有心人

中國人的消費文化裡,有身份消費心理,喝高價酒代表一種身份和地位。另外很多人還有從眾消費心理和攀比講排場的消費心理,導致很多人買價格高的名酒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些人為送禮也要講排場,就故意去買假名酒,這就導致了假冒名酒的畸形需求。假名酒有需求,在有關部門監管不力甚至放任自流的情況下,假酒氾濫也就不奇怪了。

不管是網購酒水也好,在實體店買也好,要小心各種陷阱。

低價陷阱:任何產品都有自己的生產成本,一個產品生產成本加上各個環節合理利潤,就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其實,酒類產品的最終價格基本上是固定的,雖然可能有一定波動,但是不存在很大差價。

假貨陷阱:假貨是很多不良商家獲利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大家選擇網購最大的原因是便宜。前面已經提到了,相同產品價格基本差不太多,想跟線下拉開巨大差距比較難。那麼怎麼辦?你懂的!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03為什麼不買熟人的酒

從買家的角度,怕殺熟被熟人宰,是所有人不找熟人的原因。很多人找熟人拿酒覺得不好意思還價,最後可能會被殺熟。很多人找熟人買菸酒後都會覺得虧了。

從賣家的角度,熟人買賣,你賣給他多少錢,都會覺得你賺他錢,賣給他多便宜也不領情!你的成本、時間、運輸人家都不看在眼裡,寧願被別人騙,讓別人賺錢,也不支持認識的人,因為他心裡總是在想,你到底賺了他多少錢?而不是你幫他省了多少錢 !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是不是如此呢?事實上,以上情況真的不多見。

真實情況是:熟人因為和你熟,所以報的是良心價,給你的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陌生人跟你毫無關係,酒賣給你,只管賺他的錢,哪管你的使用效果和售後呀!換個思維來想,其實朋友幫你解決了問題,也是在幫你省錢。

活在當下,就該知道我們處在一個人情社會里。俗話說的好,熟人好辦事!在這個由熟人和關係編織的社會圈子裡,每個熟人都需要相互照應。

總結起來,買菸酒最好找熟人。熟人的酒不一定最便宜,但一定有保障!沒有熟人?找靠譜商家吧!

找朋友買酒嫌貴,網購50萬的酒全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