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佳佳和雯雯這對姐妹一直是我朋友圈的快樂源泉,妹妹佳佳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網球隊運動員,姐姐雯雯從萊斯大學畢業後因為網球的專業優勢回到上海工作,負責舉辦國際頂尖網球賽事。

相同的愛好和成長經歷,她們好像共同語言特別多,在網上相愛相殺的互懟經常讓我覺得好玩。

2020年元旦,她們同時曬出在杭州與費德勒的合影,配文說——夢想成真,我們這輩子大概會愛網球愛到底了。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佳佳(右)、雯雯與費德勒的合影

我與佳佳相識於2016年,那是第一次參加新東方CEO周成剛老師發起的“探尋世界名校之旅”,來到了加拿大。


彼時還是高中生的佳佳在溫哥華網球圈已小有名氣,我們在當地一間球場見面。


她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印象很深:因為平時的訓練需要大量時間,與同齡女生比起來,我沒有很多時間逛街、約會或者打扮,但網球帶給我更健康的身體和更堅強的性格,也讓我的人生多了一種可能。


佳佳穿著網球裙,小麥色的健康膚色、自信的笑容、全力揮舞著球拍的樣子,都讓我羨慕不已。原來在我印象裡早起晚睡、每天都苦哈哈的中學生活還可以這樣過。


2017年,我們來到歐洲,想看看這裡的教育有何不同。為全世界五星級酒店輸送高級管理人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讓我大開眼界。


校園不大,只有一棟教學樓,但走進它的一瞬間才感受到山高水深,賞心悅目的畫面就出現在眼前。


不論是在教室、餐廳、辦公室、咖啡屋,所有師生都身著西裝或套裙,女生妝容精緻得體,男生穿著乾淨筆挺,與我們印象中不修邊幅的大學生簡直是天上地下。


他們認為,著裝和儀態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學生在學校餐吧

當一些人還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酒店前臺、服務生、司機這樣的人際服務職業,另一些人已經把自己深深熱愛的工作融入到了生活方式甚至是美學追求。


“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怎麼對待你”,在每天看似庸常的工作生活中去體會美、展現美,過日子也就不僅是過日子了。


2019年,我們將澳洲鎖定為考察目的國。記得到達南澳洲首府阿德萊德當天正值5月的一個週末,當地朋友建議可以去酒莊玩兒。


如今澳洲的葡萄酒在國內很受歡迎,而南澳的巴羅薩谷又是最古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奔富、傑卡斯等大家熟悉的品牌都出自這裡。


坐上參觀專用的皮卡,第一次到酒莊的我自然是充滿期待。連片的葡萄藤一望無際,不時有袋鼠跳躍著從中穿過,釀酒專家在田間進行溫度、溼度檢測,確保植物健康生長。


從果實到美酒的過程更是一門藝術,美妙的化學反應在一排排橡木桶中悄然發生,每天都是不同的味道。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雙掌酒莊葡萄園

酒莊的大客戶經理Faye來自上海,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因為酷愛葡萄酒,從國內辭了職,申請了阿德萊德大學的葡萄酒釀造及商業專業的碩士學位,畢業後如願在心儀的酒莊工作。


她說:“這個專業非常務實,也很有趣,葡萄種植、收割、釀造、罐裝、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包含在我的課程中。


阿德萊德大學的葡萄酒專業全球領先,與澳洲葡萄酒研究所共享實驗設備,科研實力一流;校園緊挨巴羅薩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實習就業都很有競爭力。”


我第一次知道,葡萄酒也可以是一個很“正經”的專業,與金融、計算機、MBA一樣,能為我們帶來一份有尊嚴的收入和生活,而且因為熱愛,這份職業將是那麼有趣。


回想曾經的大學生活,那些因為選擇了不適合的專業,大學四年學得吃力、學得不開心的同學不在少數,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運氣和條件去重新選擇,這份遺憾有時會貫穿一生。


熱愛美食就選擇烹飪專業,愛好音樂、美術就報考藝術學院,志願公益就去研究社區組織管理、喜歡探究人心就去探索心理學的奧秘,對物理感興趣就選擇基礎自然學科,喜歡電競就去學習系統開發……


那句廣告詞“我選擇,我喜歡”好像也並沒有那麼複雜,而當這樣的選擇成為常態,相信我們身邊會有更多快樂的人。


讀無用的書,未來才能做有用的人。跟隨內心去做看似沒有即刻實際功用的事,未來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至今還記得2017年到柏林音樂學院時,那位巴西裔教授對我們說:“音樂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項技術。我希望中國學生多去閱讀歷史、藝術書籍,多去體會和聆聽大師的創作。很多事情慢慢來,反而是捷徑。”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周成剛老師與柏林音樂學院雙簧管系主任羅德里格斯

走訪柏林音樂學院的當晚,我和同事們也去隔壁的柏林愛樂樂團聽了一場交響樂。金黃色的建築在夕陽下熠熠生輝,這座世界級的音樂殿堂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走進音樂廳,觀眾有序地排隊入場,其中不乏很多上了年紀的夫妻,他們穿戴整齊得體,互相攙扶著上樓梯,找到座位,安安靜靜地準備欣賞演出。


工作日的晚上座無虛席,兩個多小時的音樂會沒有一個人拍照或者玩手機,我們一位同事想拍一張留作紀念,被隔壁的德國老爺爺制止了。


專心、沉浸、甚至有些嚴肅地欣賞音樂,德國人讓我看到了源於熱愛的剋制與投入。


回想起這幾年在路上的見聞,那些內心有熱愛的人總有辦法讓我記住他們,快樂的笑容、堅定的眼神、簡單的生活,充盈的內心……


在塔斯馬尼亞大學,那位瘦瘦的女孩是學校南極科考專業唯一的亞洲同學;在多倫多大學做化學研究的天津女孩將諾貝爾獎章作為微信封面照片;


在法國藍帶學院就讀的中國男生放棄國內銀行高薪工作,現在每天都很快樂;住在日本最破學生宿舍京都大學吉田寮裡的孩子們,養動物、玩樂隊、大量閱讀、暢談古今……


堅持內心的自由和熱愛,對其他什麼滿不在乎的樣子是那麼難能可貴,讓我們看到,努力是有意義的,見識是有價值的,生命是有色彩的。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京都大學吉田寮裡的學生

我們一路行走,順著支流找到幹流,順著幹流找到江河湖海。每所學校,每位同學,每次交談都是點燃思維火花的一根引信。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周成剛老師將7年探索世界名校的心得體會加以深度思考和提煉,最終寫成幾十個有趣的小故事,取名

《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


我們從中感受到理想的光輝,社會的擔當,濟世的情懷,文化的力量和探索的勇氣。這還是一本好看的書,200多張反映世界名校風采的照片,帶我們走進名校的校園、圖書館、音樂廳、實驗室、食堂、咖啡屋……

我選擇我喜歡,這件事到底有多難?

這本書讀起來很浪漫,這種浪漫不是牛排紅酒燭光晚餐,而是讓你在日常繁瑣的工作生活中來一場象牙塔裡的旅行,帶你回到那個眼神清澈、信仰堅定的純真年代。


喜歡這本書的小夥伴在噹噹搜索《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