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這麼說的……

互聯網我們都很熟悉,上網,購物,遊戲,刷視頻,可以說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它。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互聯網下一步如何發展演變?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

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騰訊老闆馬化騰對此表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我們將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今天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即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馬化騰說。互聯網正在從提供資訊、搜索、電商、購物、社交等服務,逐漸轉變到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

馬化騰認為,產業互聯網是未來全新的大領域,有很多想像空間。互聯網將全面滲透到產業價值鏈,並對其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可以形成極其豐富的全新場景,極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產業互聯網,沒錯,這就是馬化騰眼中的互聯網下半場

產業互聯網的定義是這樣的。

它是基於互聯網技術和生態,對各個垂直產業的產業鏈和內部的價值鏈進行重塑和改造,它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互聯網的創新應用成果深化於國家經濟、科技、軍事、民生等各項經濟社會領域中,最終提升國家的生產力。

不過,產業互聯網也是發展的必然。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這麼說的……

首先,互聯網的“上半場”消費級互聯網發展日益成熟,增速有限。

從90年代末期電腦及互聯網開始普及,經過20年發展,網絡已幾乎普及到我國的每個地區,整體活躍用戶規模較大,2019年我國網民數量已接近9億。網絡普及,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市場空間逐漸飽和,增幅有限。電商,旅遊等行業網絡獲客成本相比前幾年增加10倍。

消費級互聯網市場呈現BAT(百度,阿里,騰訊)三足鼎立格局,消費端應用已經滲透衣食住行文娛健等細分領域,滲透率接近天花板。創新空間不斷縮小並細化,且流量入口集中於巨頭手中,無形中提高了其他企業進入的壁壘。

其次,人力成本上升使得通過信息化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成為剛需。

近年來,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勞動力紅利效應正在減弱。通過信息化和科技手段提升生產效率,是企業的必然選擇。而產業互聯網將有效的提升效率,減輕成本壓力。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這麼說的……

最後,產業互聯網將重構產業鏈,各行業將迎來變革。

產業互聯網充分應用了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技術,基於雲計算產業互聯網平臺將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連接起來。

可以估算,這裡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每個行業都是規模非常龐大的,產業互聯網的空間非常大。阿里,騰訊,華為等也早早便佈局了雲計算等相關產業。

隨著雲計算,AI等技術在政企行業的加速滲透,以及B端/G端,C端產業生態加速融合,科技賦能傳統企業成為趨勢,並早就重要的投資機會。如果圍繞相關趨勢進行產品創新和模式升級,則可將自身資源,技術積累,業務理解轉化為新的商業需求,商業模式和業務壁壘。

科技將為產業前景助力,如下圖所示: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這麼說的……

目前,涉及到產業互聯網的A股眾多。下面列舉部分僅供參考。

包括雲計算龍頭企業廣聯達,用友網絡,深信服,泛微網絡。以及面向B端的產業互聯網企業,如衛寧健康,石基信息,康旗股份,此外政府信息化領域包括美亞柏科,中科曙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