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縣膩腳鄉運用“組合拳”打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一直以來,丘北縣膩腳鄉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穩固農業基礎、促進群眾安居樂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更是在發揮自身潛力的同時,充分藉助外力,努力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優化農村網絡佈局,推動農村公路與城鎮化、產業培育、土地開發和綜合治理協調銜接,相互促進,充分發揮路網綜合效益,真正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科學規劃靶心不偏,謀劃“幸福路”。只有道路四通八達了,才會引來助力發展的“金鳳凰”,針對鄉村建設對公路數量和質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同農村路發展不充分矛盾日漸凸顯的現狀,鄉黨委政府在制定公路建設整體規劃時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確保與鄉村佈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促使群眾和優質資源能“走出去”,推動資金、技術和產業能“引進來”,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活力。同時,注重把公路建設與鄉村發展緊密相連,與本地生態環境有機融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公路“寬、平、直”,確保“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

優化路網步調不緩,建設“便民路”。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膩腳鄉立足需求、合理佈局,優先硬化鄉村路、其次硬化村村路、再次硬化村內路,逐步消除農村公路設施短板,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的暢達水平和服務水平,截止2018年年底,順利完成了阿小九至架木革、架木革至膩革龍、小塘子至刺慄樹、蜜蜂山至阿小九等12條100餘公里農村公路硬化,實現了農村公路“村村連”,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覆蓋廣度進一步提高,路網結構不斷優化,讓群眾實現了“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的目標。為實現村內道路“網格化”,膩腳鄉結合脫貧攻堅整村推進項目,著力加大村內道路硬化力度,近三年來,累計硬化村內道路65萬平方米,讓群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

產路聯動力度不減,打造“致富路”。“公路通、百業興”,在農村公路“村村連”和“村內通”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籌集資金150餘萬元新建(修繕)各村寨主要機耕道路90餘公里,不但優化了鄉村發展戰略佈局,也進一步激活了本地特色產業的提質增效,更激發了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信心和決心,自2016年以來,全鄉累計發展萬壽菊12.8萬畝、收購鮮花20.97萬噸,總產值達1.712億元,其中:貧困戶累計種植16600畝,戶均每年收益達1.77萬元;累計發展烤煙7.37萬畝,完成菸葉收購17.9萬擔,總產值達2.37億元。農村公路的不斷完善把農民致富的路子鋪到了家門口,也把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子修到了家門口,全鄉依託公路網格,成立了1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2個鄉級農村淘寶服務站和3個村級服務網點,實現了“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的購銷雙向流通。

管養並重步調不緩,築好“生態路”。膩腳鄉以“精細養護、規範管理”為主要抓手,把農村公路納入公共管理範圍,對通村公路進行責權劃分,鄉道鄉管、村道村管,嚴厲查處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的行為。加大公路養護資金的整合力度,精準落實養護責任,在險要路段設立水泥圍欄或金屬護欄,加大標識、標線完善力度,讓群眾實現有安全保障的“通”和“暢”。同時,把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和保潔納入《村規民約》,定期組織群眾對村組公路上的垃圾雜草進行清理和焚燒,讓路面保持常態化的乾淨整潔。

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就能為群眾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接下來,丘北縣膩腳鄉將在不斷完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上做文章,傾力讓“四好”農村公路越走越寬廣。

原標題:膩腳鄉運用“組合拳”打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