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在某一刻我告訴我自己,我不想再吃苦了,因為苦已經吃的夠夠的。

我想要玩,我想要開心,我想要快樂。

當靈魂選擇了不再吃苦那一刻起,很多奇蹟便發生了。

當那痛苦已經無法承受,我憑藉自己頑強的信念,給自己找到了一條通往光和愛的道路。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災難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我選擇了後者。

我把自己的靈魂重新構建了。

這條路只有我自己在走,外在有些孤立無援,內在無比匱乏、空虛、恐懼。

我記得那時候,恐懼是那麼的巨大,無邊無際地襲來,讓人心生恐怖。

然而恐懼總會慢慢消逝,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一點一滴的消失了。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當我慢慢地學會愛自己,我的靈魂便開始偷偷的笑。

我的靈魂希望我把這具人間的肉身照顧好,不然我會吃很多苦。

我的靈魂也希望我把自己的內心安撫好,讓它體驗快樂與和平。

當我打開了自己的心,我遇到了很多的老師。

心理的、佛家的、道家的。

心理學幫我解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我還是不斷的困在局裡面。

我慢慢地看到了心理學的侷限,轉而研究佛學和道。

我碰到了非常厲害的老師,讓我驚歎,原來高手在民間。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道家的老師給了我非常重要的啟迪,我的心量和格局不斷的提升。

我才看到,原來自己的心量是多麼的狹小,多麼的狹隘。

眼中不留沙子,看不慣很多世間的人事物。總是站在小我的角度看問題。

小我無比的大,總想讓外界順應自己,一旦外界逆著來,便升起巨大的憤怒。

總在外界不停的抓取,總想要證明點什麼。

自我想要獲取優越感,自我想要獲取別人的關注、讚賞。

自我有時自卑,有時又自傲。

痛苦的磨練就是讓那些你看不慣的事兒看得慣。

並不是硬生生的讓自己看得慣,而是擴大自己的心胸。

看不慣、批判別人永遠是自己的內心受苦。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則從欲不逾距!

意思是:孔子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於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孔子的歷程就是一個人內心成長、成熟的過程。他六十歲才能聽得進別人不同的意見。

很多人其實都在固執著自己的小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侷限在哪裡,這也導致了不能進步的原因,當然這樣也是好的,並不是說不好。

這也是允許的,這也是一種狀態。

把一包鹽放到水杯裡,放到水缸裡,放到大海里,所造成的效果完全不同。

如果把這包鹽比作人生的苦,那麼當你的心胸無比寬廣時,這些苦便算不上什麼。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的靈魂開始偷偷地笑


當我不在匱乏中抓取,當我看到世界的豐富和豐盛,當我看到那麼多有趣而不同的靈魂。

當我看到原來我也可以容得下這麼多的人事物,我可以和他們開心的玩耍。

我不再堅持非黑即白的觀點,我也看慣了我曾經所認為的“壞人”。

我也明白了,沒有人需要我去拯救。

我看到沒有人在受苦,任何人都是選擇的自己的道路,都是靈魂的劇本在演戲而已。

我終於明白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圓滿。

我的靈魂笑了,笑的那麼燦爛,我渾身散發著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