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在某一刻我告诉我自己,我不想再吃苦了,因为苦已经吃的够够的。

我想要玩,我想要开心,我想要快乐。

当灵魂选择了不再吃苦那一刻起,很多奇迹便发生了。

当那痛苦已经无法承受,我凭借自己顽强的信念,给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光和爱的道路。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灾难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我选择了后者。

我把自己的灵魂重新构建了。

这条路只有我自己在走,外在有些孤立无援,内在无比匮乏、空虚、恐惧。

我记得那时候,恐惧是那么的巨大,无边无际地袭来,让人心生恐怖。

然而恐惧总会慢慢消逝,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一点一滴的消失了。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当我慢慢地学会爱自己,我的灵魂便开始偷偷的笑。

我的灵魂希望我把这具人间的肉身照顾好,不然我会吃很多苦。

我的灵魂也希望我把自己的内心安抚好,让它体验快乐与和平。

当我打开了自己的心,我遇到了很多的老师。

心理的、佛家的、道家的。

心理学帮我解脱了不少的痛苦,但是我还是不断的困在局里面。

我慢慢地看到了心理学的局限,转而研究佛学和道。

我碰到了非常厉害的老师,让我惊叹,原来高手在民间。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道家的老师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迪,我的心量和格局不断的提升。

我才看到,原来自己的心量是多么的狭小,多么的狭隘。

眼中不留沙子,看不惯很多世间的人事物。总是站在小我的角度看问题。

小我无比的大,总想让外界顺应自己,一旦外界逆着来,便升起巨大的愤怒。

总在外界不停的抓取,总想要证明点什么。

自我想要获取优越感,自我想要获取别人的关注、赞赏。

自我有时自卑,有时又自傲。

痛苦的磨练就是让那些你看不惯的事儿看得惯。

并不是硬生生的让自己看得惯,而是扩大自己的心胸。

看不惯、批判别人永远是自己的内心受苦。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欲不逾距!

意思是:孔子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的历程就是一个人内心成长、成熟的过程。他六十岁才能听得进别人不同的意见。

很多人其实都在固执着自己的小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在哪里,这也导致了不能进步的原因,当然这样也是好的,并不是说不好。

这也是允许的,这也是一种状态。

把一包盐放到水杯里,放到水缸里,放到大海里,所造成的效果完全不同。

如果把这包盐比作人生的苦,那么当你的心胸无比宽广时,这些苦便算不上什么。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的灵魂开始偷偷地笑


当我不在匮乏中抓取,当我看到世界的丰富和丰盛,当我看到那么多有趣而不同的灵魂。

当我看到原来我也可以容得下这么多的人事物,我可以和他们开心的玩耍。

我不再坚持非黑即白的观点,我也看惯了我曾经所认为的“坏人”。

我也明白了,没有人需要我去拯救。

我看到没有人在受苦,任何人都是选择的自己的道路,都是灵魂的剧本在演戏而已。

我终于明白了,一切都是那么的圆满。

我的灵魂笑了,笑的那么灿烂,我浑身散发着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