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思想,不僅在封建社會中被揄揚,實際上只要是有人類生存的社會,它永遠是一種值得景仰追蹤的精神境界。因此范仲淹雖然不是古文家,其文《岳陽樓記》卻堪不朽。他也不是宋詩名家,但《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江上漁者

也同樣足傳千古。如在詩文方面一樣,範的詞作也不多,《全宋詞》中僅存詞五首,但其中《蘇幕遮》、《漁家傲》為多種選本的必選佳作。講宋詞是不能繞過范仲淹的。而且對他的實際地位與影響,我們似乎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蘇幕遮》是一首風調婉約的詞: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斜陽外

此詞似乎與“花間”、南唐詞寫相思離別題材的作品較相近,但景物已比之更具闊遠的氣象。歐陽修的有些景物描寫似乎受到他的影響,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同上),而詞中“酒愁腸,化作相思淚”更屬絕妙佳思。此詞甚至還影響到王實甫的《西廂記》,其四本三折〔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其胎息形跡還是很明顯的。可見范仲淹作詞雖不多,但完全是個當行裡手。《蘇幕遮》這樣一首吟唱鄉魂旅思的佳作,與晏、歐同類作品相比,一點也不會遜色。而範老夫子更有超越晏、歐的一面,那就是他的《漁家傲》所至之境。

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漁翁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詞意境

此詞從題材看,是一首純粹的“邊塞詞”,這名兒有杜撰之嫌,因為宋人中似乎殊少這種題材的作品,因而很少有人用這個名稱。邊塞題材在唐詩中十分醒目,不僅有邊塞派,即使未歸入派的盛唐詩人,集中似乎也都有這一類作品。但考之唐宋兩代的詞作,純以邊塞為內容的作品就簡直是鳳毛麟角了,即此而言,《漁家傲》就彌足珍貴。再說此詞沉雄蒼茫的氣韻也足以追步盛唐,而作品又產生於詞壇基本仍沿襲南唐,花間遺風的氛圍中,這不更顯得卓傑突出嗎?連歐陽修那樣的詩文革新倡導者對此詞也未曾有足夠的認識而譏之為“窮寨主詞”,這不顯出範在創作意識上甚至比晏、歐要高出一籌嗎?

講宋詞不能繞過范仲淹,對他實際地位與影響,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漁家傲意境

當然,他能達到這境界與其個人經歷也有關。范仲淹於慶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奉命與韓琦經略陝西,有效地扼制了日漸強盛起來的西夏對宋的騷擾與威脅。邊地有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也有稱範曰“胸中有數萬甲兵

”。因此,范仲淹與晏、歐那些未經戎馬生涯的文臣還是不同的,其胸次襟懷也不是文臣們所能理解的。往大一點說,《漁家傲》一詞還具有更重大的開創意義,我們難道沒有理由把它看作後來蘇、辛豪放詞風的濫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